粉紅熱氣球、夢幻摩天輪、流金火花幕、吉他輕搖擺……這些「高甜瞬間」都發生在一個紅色貨櫃里,箱身上閃爍著塗鴉體的大字:「Space-Time Carnival」 (穿越時空的戀愛嘉年華)。
19歲的小蘇從裡頭擠出來,手裡握了一個「周大福」絨面紅盒。
潮酷、年輕、神秘,我們似乎很難在腦子裡將這幾個詞和老牌黃金珠寶港商「周大福」聯繫在一起,但00後們做到了。
當90後還自稱寶寶,「誰抓住了00後,誰就抓住了新消費的未來」 已成為眾消費品牌的新共識。
新共識催生新營銷,會玩兒「貨櫃藝術」引誘00後的,可不止周大福。
去年,香奈兒CHANEL突然在廣州街頭開了家「可可炫光俱樂部」,二次元迷幻營業,喊你「一邊蹦迪一邊抹唇蜜」,;Louis Vuitton在紐約,一言不合就「綠出天際」,任性地把店內外所有東西都塗成了「霓虹綠」,連街上的消防栓也難逃一劫;而高端女鞋品牌STACCATO更「得寸進尺」,透過極致的光影效果營造,以波光銀與淺海藍交織出神秘的人魚色,在購物商場裡,活生生造出個反重力的「少女白日夢」……
原以高端、尊貴、奢華自我定位的時尚頭牌們,是如何消去貴婦臃腫,和00後熊孩子們玩兒到一起的呢?
心法都在「快閃」二字。
王小波曾嘆:「什麼是似水流年?——就如一個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潺潺流水,波光粼粼,落葉、浮木、空玻璃瓶,一樣一樣從身上流過去。」
90後讀來淡淡憂傷,00後看完彈幕一牆。
有網友總結了90後和00後的「重大區別」,如圖,非常精準。
(圖/青春上海)
同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為何90後更宅,而00後更浪?讓我們來看00後在成長中都見證了哪些網際網路大事件:
(圖/紅杉資本)
通過梳理不難發現,00後才是真正的「移動網際網路原住民」。
和習慣坐在同一台電腦前與網絡交互的90後相比,00後從小就養成了「一部手機打天下」的移動瀏覽、移動交互習慣。
據紅杉資本統計,94%的00後擁有一台智慧型手機,而兩個00后里,就有一個同時擁有手機、平板ipad和筆記本電腦。行動網路的全覆蓋,加上多個上網終端的豪華配置,00後早就將「隨時隨地,隨心上網」認知為一種剛需、期待為一種日常。
無視時空,隨心上網,怎不浪到飛起?上一秒B站吐一發,下一秒小紅書種種草。在各種碎片式娛樂內容的輪番轟炸下,據統計,00後的平均注意力只有可憐的8-10秒。他們對社交媒體、直播、短視頻這樣精鍊有趣的內容「如饑似渴」,在各類泛娛樂的亂花叢中「到處留情」。
窮小子再「花心」,也花不到哪裡去,因為沒錢——可00後都是有錢的主。
千禧年後,我國經濟和科技同步高速發展,許多70、80後家庭也穩步邁向中產。這些家庭的特點是「高學歷、雙職場」。賺錢能力強、思想還開放,自然採取「經濟寬鬆、決策獨立」的養娃模式,在社交、花錢方面,都鼓勵子女「自己拿主意」。據紅杉資本調研,大多數00後,每月平均能獲得超過600元的零花錢,而大部分錢都果斷投到了自認為「超酷有趣」的線上社區和文娛愛好里。
「閃頻式」注意力、「海草式」興趣點、「擴列式」朋友圈、「飛鏢式」投錢手:00後小爺們正在向品牌主索要一個「自由與孤獨齊飛,虛擬共現實一色」的、在變幻中永恆的「美麗新世界」。
如果說PC網際網路給了90後在虛擬世界裡飛翔的翅膀,讓其足不出戶就能縱觀大千世界,那移動網際網路,則是直接給「世界」插上了一對翅膀,飛到預備「永遠躺在嬰兒床里吮指」的00後跟前,日日高歌、鶯飛燕繞—— 90後心中如山永駐的「詩和遠方」,在00後眼裡,成了一條變幻莫測的意識流。
「意識流」,本是一個文學概念。
「意識流」學派認為,個體的經驗意識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意識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從不會靜止不動。因此,內容創作者要通過毫無邏輯的思維、語言、情緒碎片的堆疊、流淌,來揭露一個角色最真實的內心、深化一個劇情隱藏的內涵,從而延續一個故事的生命力。
這、這不就是彈幕??——如果普魯斯特(意識流文學鼻祖)是00後,他一定是個流量千萬的B站UP主,各家品牌快速速找他線上帶貨。
而對標到線下的營銷方式,「快閃」則最具備這種「流」的意識。
快閃店,國外又叫「Pop-up shop」,是一種不在發達商圈長租門店,而只通過設置臨時性鋪位,用很短時間,將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做到極致的「品牌游擊店」。
其實「快閃」並非新物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服裝店主就嘗試過類似的「趣味線下展廳+季節性銷售」的方式,但那時參與的都是個體戶,規模小、不成氣候。
快閃店在全球真正走紅,是2004年:日本時尚教母川久保玲,在看透主流時尚界的臃腫浮誇後,決定返璞歸真,用「快閃」的前衛行為反擊傳統,為其自有品牌COMME des GARCONS開設了第一家柏林快閃店,直接撬動了30%上的銷售增長。之後,紐約、歐洲時尚界大牌爭相入局,在各條老牌商圈中心建起自己的流動「品牌加油站」。
2016年,「快閃」之火終於點著了中國紅鞭炮。一時間,全國各地、各品牌、各品類的快閃店,遍地開花。人們的想像力不再局限於大牌奢侈品,而是充分滲透到大眾生活各個方面:大白兔奶糖、三禾平底鍋、老乾媽衛衣等等——似乎只要能消費的,就能快閃。
快閃之所以讓00後欲罷不能,主要是點中了他們的「上、中、下」消費三焦。
2017年的某一天,知乎悄悄地在三里屯短租了個鋪面,開了個無醫師牌照的「不知道診所」。
短短6天,3萬人挂號看病,當中不少穿著校服。
眾多80、90後知乎擁躉一臉懵圈:連字兒都不咋寫的00後,湊什麼智識青年的熱鬧?
的確,00後是從「3G-移動圖文」時代直接移民到「4G-移動短視頻」時代的,從頭到尾,他們都和純文字不搭邊。據紅杉資本調研,在各種泛娛樂的內容形式當中,00後對知乎問答這樣以文字主導的內容平台興趣最低,而對短視頻、綜藝、手游等影視娛樂內容最感興趣。
「因為視頻的內容更豐富,更能催生場景化的消費欲。」
93年的極鏈集團創始人金明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他認為,在視頻越來越主導線上內容形式時,做線下新消費,也一定要從「圖文」思維,切換到「視頻」思維,用獨特的視覺設計,把消費體驗「場景化」。(極鏈科技是國內最大的,通過AI賦能視頻大文娛、引領新興消費的科技獨角獸。)
透過金明的視角,我們似乎能夠理解「知乎一夜圈粉00後」的現象了。
這家暖萌走心的「診所」快閃店,的確賞心悅目、創意出奇。診所打出「專治不懂」的口號,診所一共開設了「內科」、「口腔科」、「心理科」、「五官科」、「放射科」、「外科」六大綜合門診,分別抓住了當下年輕人最關注的「時尚」、「美食」、「心理」、「電影」、「攝影」,和「學習」六大興趣領域。同時,把線上知乎答案刷成彩虹色,貼在風格各異的藍案展板上,讓年輕「病號」隨處 pick up新知識、新見解,這可比在螢幕上刷白底黑字有趣兒多了。
「圖像化、動態化、場景化」,知乎成功利用「快閃」的藝術造景優勢,將自己「咬文嚼字」的嚴肅形象萌化成一隻黑鼻白毛的傻狗「劉看山」,妥妥地住進了00後的心房。
一場快閃,讓知乎10~20歲的用戶占比漲出兩成。
除利用豐富的色彩、藝術的布景吸引00後眼球,品牌更要設計強互動、強社交的線下品牌活動,製造「快閃黑洞」:進去的,一個都不想出來。
增強互動性,意味著化「單向展示」為「雙向交互」。
雖很多著名品牌的快閃店都在視覺設計上花了大功夫,但因沒有顛覆「商品陳列」的底層邏輯,終淪為潮流中心又一了無生機的玻璃櫥窗。
於是,吸取教訓的奢侈品牌Hermes,破天荒地在鬧市開出了一家「洗衣店」:全店塗刷成愛馬仕標誌性的橙色,中央擺放著幾台極簡風格的橙色洗衣機,你可將自己的愛馬仕絲巾扔進去,然後選擇顏色,玩絲巾扎染的遊戲,最終帶走屬於你獨特「印記」的Hermes絲巾。
在增強社交性方面,奢侈品大牌CHANEL、Tiffany&Co,紛紛選擇開起「咖啡廳」。
通過售賣蒂凡尼水晶藍禮盒蛋糕、香奈兒COCO咖啡,邊喝咖啡邊試彩妝,奢侈大牌們將時尚櫥窗轉化成了一個姐妹聚會的社交場——「買不起香奈兒,但喝得起香奈兒的咖啡。」——引許多90後、00後網紅打卡種草,並通過活躍的社交媒體,自發地完成二次品牌傳播。
當然,00後真正的心頭愛,還是潮玩。
上月提交招股書的潮玩巨頭泡泡瑪特,就是憑一個個盲盒、一台台抽盒機,在一場場盲盒快閃中,積累出自己億萬身價的。
「盲盒」是一個很「腹黑」的營銷方式。利用年輕人對盒內未知的好奇,以及拆盒之時的驚喜感,反覆刺激00後原本就高頻跳動的神經。拆盲盒不過8-10秒,正好和00後的注意力時長同步;盲盒限量,更是打開了活躍的二手交易市場,未拆到滿意IP的人加群交易,又認識了新的「盲」友,社交愛好兩不誤。
「一切都源於熱愛。」 金明這樣總結。
作為一名90後,他雖是湖畔大學最年輕的學員,卻甘願做新消費領域的「老人」:因為他讀懂了00後的生活態度,而未來,在他們手中。
他集團旗下的潮流品牌,TakiTaki,秉承「熱愛打造,為愛製造」的品牌使命,構建了集潮流產品銷售、IP開發與授權、文娛零售於一體的潮流娛樂產業綜合運營平台,致力為00後新生代「傳遞快樂與美好」。
(TakiTaki自營IP JJ蕉)
通過「強社交線上社區+強互動線下快閃」的雙線模式,TakiTaki旗下孵化出的多款知名人氣IP,如JJ Banana、ADA、PIPPI,短短一年,迅速吸粉140萬。
每個走進TakiTaki快閃店的人,都不再是「看客」。他們變成了與裝置藝術共情的畫家、尋寶Taki扭蛋的冒險家、逮捕出逃IP的警長、聖誕樂隊的小號手——全息體驗、角色扮演、互動劇情,箭箭都射中了00後「愛玩求變」的精神靶心。不同的人,在同個空間裡,展開「專屬於TA」的內心探索。
通過互動性極強的線下快閃,TakiTaki正在改變下一代消費者對「潮流」的認知:潮流將不再是那個你「拚命追逐」的東西,而是讓你「成為自己」的那些熱愛。
當然,不論是提升顏值吸睛、還是創造互動共情,都要靠品牌團隊絞盡腦汁、銳意創新。同時,許多複雜造型、室外雕塑的生產,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且復用率極低,對於許多中小型快消品牌來說並不合算。
那如果預算有限,還能不能快閃?
其實,快閃快閃,只要做到「快」和「閃」,就能在用戶心理延續一條意識小流。
「快」,指的是高頻亮相。理解英文「Pop-up」的原意,最形象的比喻就是氣泡的不斷冒出、爆破、又冒出。雖不具備一次性滿足世界的大廠「壕」情,但中小品牌可以通過一段時間內高頻閃現,或同時在多地舉辦快閃的方式,通過反覆露面,慢慢滲透進潛在用戶心理。
所謂「一回生、二回熟」,高頻快閃,既能保證小氣泡連續爆破疊加出的印象深度,長期來看,還比長租鋪面省了不少坑位費。將省下的這筆錢投到產品創新研發和售後服務上,又能在獲得首個「好印象」後,延續用戶美好的心理期待,讓用戶對品牌產生安全感和依賴感。
「閃」,則是要打造高光瞬間,固化記憶。
認知心理學裡有一個「峰終定律」 :如果一段體驗到高潮和結尾是愉悅的,那麼人們將對該體驗整體好評。
利用這個理論,品牌不必求多、求全,就集中資源打造一個「高光記憶點」。
比如,費列羅旗下的榛子巧克力醬品牌Nutella,沒法如費爸爸那樣和奢侈品聯名、金光璀璨,就選擇了一條樸素卻走心的營銷路線:品牌選擇了100個常見的英文名字,直接用人名,替換了榛子醬品身上的「Nutella」字樣。
當100瓶由人名冠名的榛子醬,在Nutella快閃店的水晶台上齊齊展開,這個零食品牌其實是開了一家「情感圖書館」:幾乎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在其中一瓶榛子醬身上,尋到一個熟悉的人影,想起一段塵封的往事,心中莫名的悸動。而當這些訪客離開,即便他們一瓶榛子醬都不買,也一定帶走了自己與Nutella隱秘的「共同回憶」。
快閃之道,不過創「意」、共「識」、續「流」:誰能製造和延續00後的「意識流」,誰才能真正掌握他們的現金流。
後千禧時代,「快閃」將從一種營銷渠道,沉澱為一條商業世界的底層算法。
原來吸引90後的那些營銷手段,對00後,並不管用。
品牌主需意識到,種在一台電腦上就能發芽開花的90後,和拿一隻手機滿世界撲「神奇寶貝」的00後,本就是兩個物種:「PC網際網路」里長出的,是數字「居民」,而「移動網際網路」里長出的,卻是數字「遊民」。
「居民」最典型的心態就是「定」——「身有所屬、心有所安」。90後相信「人生如旅」,但無論旅程走出去多遠,總還要回家。用張愛玲的話講就是,紅玫瑰雖嬌媚撩人、值得一嗅,但芳馨持久的,總還是梳妝檯前的白玫瑰。
這種「定居」心態,反映到消費上,就是長期對某個品牌、某類產品的高度忠誠。比如,這麼多年,運動鞋還是安踏好,簽字筆還是用晨光,你愛吃大白兔,我也愛吃大白兔。
這是因為,90後童年的爆款IP就只有那麼多,大家放學後追的劇,都大同小異。共同記憶的池子大,就容易產生共鳴。當90後把日常娛樂搬到線上,他們雖迷戀虛擬時空里的花花世界,卻依然對小時候的玩樂方式倍感親切,這也是為什麼「懷舊」營銷對90後特別管用。
而遊民不同。遊民骨子裡刻的,是「放浪形骸、隨遇而安」 。
如果把十個00後放在一起談天,他們能在三分鐘內裂變出三個小部落,一幫舔耽美、一幫cosplay,還有一幫拆盲盒。
每一個數字遊民,都有自己獨特的運行軌跡,憑各自的感覺,在「上下線融合」的高維時空里官能漫遊。他們有時會誤入別人的群落,引發小小的爭執,或長出新的興趣藤條,在個性之花上添一瓣新的色彩。但他們不會永久停留,四周還有太多美好待他去探尋、去擁有:弱水三千,他們瓢瓢都取。
從這個角度講,00後的精神世界,沒有起點,沒有終局,他們一直在路上,探索、發現、感受、記錄、創造,再復刻——他們就是意識本身。
明白了00後的「意識流」屬性,品牌主原先那套「保持魅力、守株待兔」的定點營銷法,將不再奏效。那些「你以為的你以為」,都不是00後想要的美好。他們的需求,將永恆地變化、永恆地流動,他們愛的不是旅行,而是在旅行中不斷變得更好的自己。
那麼,與其砸錢炫富,讓00後「一次性愛上你」,到不如坦然接受他們的「金魚記憶」:雖然對方記不住你,但只要你在他眼前頻繁快閃,他隨機跳到你碗里的機率就會大些,往你袋子裡胡亂撒兩把金幣的機會也就多些。
也就是說,當你的品牌覆蓋了00後線下生活的各種場景,如逛街、吃飯、健身、約會,也同時涉足了他們線上娛樂的各個領域,如聊天、刷劇、遊戲、動漫、資訊,你就繞著他的好奇腦袋,打下了足夠密的「意識凹槽」,裝上了足夠多的「記憶燈泡」。
剩下要做的,就是插上電源,隨機快閃。
所以,到底什麼是似水流年?
00後的王小波會這樣回答:「 就如一個老鐵中了邪,躺在屏底,眼看條條彈幕,槽點頻頻,雙擊、板磚、小紅心心,一發一發,從身上流過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