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可以「對摺」,當你把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對摺」一下,你會發現,正好處在中間點上的朝代是——宋代。因此,很多史學家相信,在這個對摺點的唐宋之交,曾發生了一場「唐宋變革」,中國歷史由此從「中世紀的黃昏」轉入「近代的拂曉」。
·《清平樂》宋仁宗形象。
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就曾主張,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包括了許多近代城市文明的特徵。而大多數漢學家們普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宋朝確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養、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宋代的詞酒文化,即是重要體現之一。
01.宋詞說酒:酒情相融的文化之巔
酒,是宋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墨客騷人喜歡飲酒做詩,江湖俠客也喜以酒會客,酒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酒既可以用來表達洒脫豪邁的胸襟,也可以用來表達黯然銷魂的愁情別緒,可以說宋人把「酒以言志」推向了文化之巔。
范仲淹《漁家傲》那句著名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盪氣迴腸。在雄渾沉鬱的詞句間,在涇渭分明的對比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已過半百之年的老將軍,端起酒杯,感受著壯志未酬和思鄉憂的滋味湧上心頭。
同樣豪邁的還有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起筆就是「老父聊發少年狂」,然後又是「酒甘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酒興越來越濃,胸襟越來越寬,胸膽張開才可以藐視年華 ,添了幾根白髮又怎麼樣?縱馬打獵,還有實現理想的抱負,這是何等的氣概何等的豪情。
·李清照形象,在李清照的詞作中,使用酒為意象非常之多。
在宋代,酒並非男人的專屬,典型的就是李清照。《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靖康亂之中,那些詩人倉皇南渡,國破繼之以家之,愛人趙明誠病逝,清照從此流離失所,老來無依。不經歷人生寒涼,無法讀懂清照之詞,也不能盡品清照之酒。
宋人愛酒,不僅因為酒能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與當時宋酒的品類發展有很大關係,以至於形成了「惟恐人不飲酒」的社會風氣,那麼,宋酒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02.宋酒大觀:國人深愛的造酒之極
在宋代「重視飲酒」的風氣下,加上日漸提升的造酒工藝,宋酒,成為中國酒歷史上集之大成者:首先,全民皆釀,上至皇宮,中至官宦,下至百姓;然後,名酒奇多,顏色五彩斑斕,品種五花八門。
北宋建都在開封,特設光祿寺專門負責朝廷國事用酒,即真正意義的「國酒」——「光祿酒」。在當時,能喝上一杯「光祿酒」,三生有幸,不用說老百姓,就連朝中之官,也要根據級別享用,比如,在京城做官的黃庭堅喝了「光祿酒」之後,就連忙作詩感慨「翰林來饋光祿酒,兩家水鑒共寒光」。此外,官家也普遍釀酒,蘇軾,楊萬里、王晉卿等等都有自家美酒,一本《東坡酒經》到現在還被人們津津樂道,而至於百姓釀酒,更是比比皆是,《宋會要輯稿·食貨》里所謂「比屋之間,皆有醞釀」,正是此景。
·《文會圖》,北宋趙佶以及宮廷畫家共同創作,呈現出文人學士飲酒賦詩暢談之景。
剛才說全民皆釀,釀的多,自然酒種多,酒種多,自然名酒多,光祿寺中,薔薇露、流香酒經常出現在詩詞之中,還有「鵝黃酒」、「琥珀酒」、「天蘇酒」、「冰堂酒」等等,亦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比如,蘇軾筆下「應傾半熟鵝黃酒」,陸遊詩中「煮酒初嘗琥珀濃」,就是前兩者。
春秋開始,我們的老祖先就開始喝黃酒,黃酒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到了魏晉南北朝,飲酒之風興起,黃酒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在品類上來看,宋酒作為米酒到黃酒的過渡期,加上露酒繁多,如果按照唐代白酒起源的說法,宋酒可能還包括了初始的蒸餾酒,因此,宋酒才成為多品類的集群。白酒真正登上歷史舞台,已經是元代的事了。在元代的《飲膳正要》等文獻中,都有不少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而在此之前,許多「燒酒」或「蒸酒」其實不過指的是加熱過的黃酒,就是在黃酒的基礎上加一道蒸餾的工序。到了明代,從《本草綱目》的記載來看,那時的白酒與近代的白酒釀造工藝已經有了諸多共同之處了。
·時至今日,琥珀色仍舊是黃酒所追求的最理想色澤。
因為宋酒的品類繁多,作為「京師重地」的河南地區,更是呈現百花齊放的美酒態勢。比如,劉敞曾用「洛城春酒碧霞光」來讚美洛陽美酒,梅堯臣用「詰朝持鄭醞,向夕往星津」來描述鄭州美酒。
此外,除了品類多樣,宋人釀酒原料也多元,《宋史》中記載:「凡醞用粳、糯、粟、黍、麥等」,其中最具有宋代特色的就是小米(粟)酒,其他四類目前還比較常見。有研究證明,小米具有7300多年的種植歷史,起源於黃河流域,是古代的最主要的糧食,為五穀之首,因此,也有專家認為小米是最早用於釀酒的糧食。小米的健康性質,幾乎被歷代醫家青睞,比如,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一書中有記載「粟米氣味咸,微寒無毒,主治養賢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苦寒,治胃熱消渴,利小便」。得益於小米的妙處,小米酒也受到推崇,有研究者根據《本草綱目》前文以及小米酒的普遍性推測,書中提到的「諸酒醇醨不同,惟米酒入藥用」,這裡的米酒,很可能就是小米釀造的酒。
·小米,是黃河流域人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有專家認為最早用於釀酒的原料就是小米。
可惜的是,這種河南美酒的繁榮時代,在後來尤其是元代以後逐漸凋萎。宋朝時期,經濟中心南移加劇,以至於南宋後期,黃河泛濫,導致之後京杭大運河改道,不再流經開封,這使得開封的政治經濟地位衰落,河南酒業也開始走下坡路。到了元代更加明顯,中國酒史學家王賽時先生曾說,自元朝之後,歷經明清兩代,燒酒率先火爆於北方,北人豪壯,喜歡上了高度酒,而類似當時主流宋酒這樣的低度酒的人群,在北方逐漸減少。而雪上加霜的是,元朝定都北京後,京杭大運河再次改道,連洛陽也不經過了,經濟進一步下滑,這使得宋代繁榮的酒業徹底退出繁盛之貌。但聊以慰藉的是,目前在河南南陽、鄭州等地仍有屈指可數的酒廠,依舊保留和傳承宋酒的工藝和特徵。
03.宋派復興:重現宋代的美酒之雅
時至今日,宋酒仍舊具有誘惑力。李開周先生的《宋朝飯局》和《食在宋朝》,曾在書中介紹多款宋酒之樂,汪曾祺的《宋朝人的吃喝》也濃墨重彩描繪宋酒之美,而中國酒史學家王賽時先生所寫的《中國酒史》和《千年飲食文化》,其中也使用了大幅篇章來考究宋酒。
而隨著宋文化的復興,更多的宋酒文化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三聯生活周刊》曾用數萬字形成長篇評論《我們為什麼愛宋朝》,《南風窗》同樣發表了《說不盡宋朝》的專題。宋代大劇《清平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為宋文化推波助瀾。
·宋派品牌復原的宋朝琥珀和宋朝鵝黃兩大名酒。
·宋派琥珀,宋代名酒,李清照詩云「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沉醉意先融。」
·宋派鵝黃,宋代名酒,蘇軾詩云「應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
正是因為宋文化的復興,讓宋酒更加生動,依託於河南宋派酒莊,一場「宋酒復興運動」正在進行。以「宋」為名,以「派」為類,宋派宋酒品牌得以創立,品牌創始人李嘉銘投資酒廠,從源頭開始,對宋代酒方的整理挖掘,聘請釀造專家實踐操作,進行宋酒的復興。
李嘉銘告訴筆者:」宋酒不僅是中國酒歷史上的璀璨明珠,名酒繁盛、品類眾多,而且其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尤其是雅文化,宋代的文人雅士喜歡杯酒作樂、吟詞遣懷,宋酒和宋詞一起彰顯宋代的美好生活品味。因此,一方面,復原宋代造酒之極,一方面,復興宋朝文化之雅,這就是宋派美酒的創辦初心,但是宋派不拘泥於歷史,古法新釀,古酒新派,將宋文化和宋酒融合進現代人的生活,讓他們能夠體會到這其中的美,更為重要。「
經過三年多的實驗,宋派「鵝黃酒」和「琥珀酒」已經推出,基本完成對於宋代這兩個名酒的復原,還有多款宋酒在研發調試階段,未來還有更多宋代名酒「飛入尋常百姓家」。
圖片源自於網絡,如有不妥,請告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