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上前線,我們守後方——帶你走進蘭大二院發熱門診

2020-03-06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發熱門診是我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一線由1名醫生和2名護士組成,分為白班和夜班,白班10小時,夜間14小時。每天上班前提前1小時到醫院進行準備工作,塗眼鏡防霧液,穿洗手衣,戴口罩、帽子,穿防護服,戴護目鏡,穿鞋套,戴手套。穿戴完畢後方能進入發熱門診診區內,這時候說話聲音需要大一點,看東西需要離得近一些,操作需要用力一些,因為穿上防護服,我們會變得有點笨拙。

在發熱門診,由一名護士負責給患者挂號及引導患者就診,接診後醫生不但要詢問患者的主訴、現病史和既往史、流行病學史,還要根據患者的來源,初步評判患者的風險,記錄風險評估表及患者近期的行程、車次。而此時護士,也需要記錄患者的各種信息,便於後期溯源及第一時間與患者及家屬取得聯繫。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具醫囑(一般都會有抽血化驗)後,另一名護士負責執行醫囑和給患者抽血或取鼻試子,而一名護士則負責聯繫相關科室取標本、做檢查。為了減少感染的風險,診室只允許一名患者進入,若病情較重,則可由一名家屬陪同進入,我們給患者安排了專門的座椅,詢問病史時,患者與醫護的距離保持在一米以上。一名患者就診完畢後,下一名患者方可進入。患者檢查結果回報後,醫師根據最新指南判定患者病情:或排除新冠,專科或急診科就診;或診斷為疑似病例,取鼻試子或咽試子或痰液做核酸檢測。對於疑似病例,我們不允許患者回家隔離,而是在發熱病房留觀或在發熱病房收住入院。對於重症疑似病例,收住外科ICU負壓病房後,由醫護人員精心護理和救治。對於在發熱病房確診的患者,根據相關政策,執行嚴格的轉運防護措施,轉至其他定點醫院統一治療。

作為一線醫師,有時候僅憑診療方案,很難確定是否為疑似病例,此時我們會在專門的發熱門診群里請示二線醫師,將患者的基本信息、相關病史、檢查及檢驗結果發給當日值班的抗疫小組專家成員,由專家們會診後明確下一步診療方案。醫院多方考慮,每日安排3名二線醫師會診,他們分別來自重症醫學科、呼吸科、影像科,此外,還有一部分專家來自兒科的對應科室,職稱為正高或副高。和一線醫師兩班倒不同,二線醫師實行24小時工作制,他們從不同的專業和層面對診療工作進行指導,更能夠穩中求勝。

2位護士長負責後勤工作,準備衣服及防護用品,洗消用品,指導穿脫防護服。換班後醫護均要進行交班,錯峰脫防護服,儘可能降低污染,這個過程中,會有院感科的老師現場督查和指導,降低潛在感染的風險。此外,一線的護士還要對發熱診區進行2小時一次的消毒工作,對醫療垃圾進行封裝,並移交專人處理。

發熱門診的就診範圍,不光是發熱的患者,還包括乾咳、乏力、咽痛、肌肉痛、腹瀉、鼻塞、流涕、結膜炎、具有流行病學史、影像學顯示病毒性肺炎以及新冠病毒肺炎出院患者合併其他疾病的患者就診,並承擔急診科及臨床科室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會診及排查工作。對於一些特殊病例(比如剛出生的嬰兒),或者急危重病例(如心肌梗死或疑似肺栓塞),當務之急,由醫務處快速幫我們做決定,並協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保證患者的就診質量及人身安全。他們每天24小時堅守,24小時電話保持通暢,危難之時總會有他們挺身而出,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專業和部門,但我們是一個集體,堅守後方的這場戰役,我們人人守責,人人盡責,誰也沒有缺席過。華夏的這方厚土養育了我們,我們應當去呵護她、守護她,義不容辭、義無反顧。

在西北這片土地上,我們認真作答,堅守後方,不負二院,不負蘭大,不負黨和國家重託!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摘下口罩,大家看見彼此暖心的笑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A0csHABgx9BqZZI8i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