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虧損的原因與對策

2019-11-27     理個稅

(一)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特徵

企業財務狀況惡化具有以下幾點特徵:(1)產品賣不動,使勁搞促銷,銷售費用上升,利潤減少;(2)存貨積壓,降價甩貨,同時放寬信用政策,毛利率下降,應收帳款大幅增加;(3)企業開始虧損,現金流入不足,四處借款,財務費用增加;(4)企業未能成功轉型,也沒能迎來市場的春天,開始減員增效;(5)銀行逼債,無奈轉讓重組。

創辦企業大體的經過都是利潤越來越薄,再加上不敢創新,追兵則越來越多,最後只能在紅海里掙扎了。血拚的結果是絕大多數企業會活不下去,只有那些注重管理、關注成本,不斷改進產品質量的企業能笑到最後。當然也有一些老闆眼光獨到,能找到一片藍海,但這隻有少數幸運兒能做到,而且藍海不會永遠存在。

(二)企業發展的周期律

企業擴張之初,往往痴迷於規模,會忽略效率。首先是不斷招人,人招來後有沒有達到以往的人均產值,一開始並沒有人在意。成本費用支出也是如此,等額的成本費用還能否創造出以前那樣多的利潤,也沒人在意。等到企業擴張受阻,老闆才會回頭檢討效率低下的問題,擴張、低效、受阻、挖潛、再擴張……這大概是企業發展的周期律。

據統計,企業平均壽命為五年。實際上絕大多數企業並非是因為一開始不賺錢而垮掉的。如果企業不賺錢,一般活不過兩年。垮掉的企業絕大多數原本是賺錢的,它們是在賺錢後才垮掉的。具體經過無外乎賺錢後想賺更多的錢,於是盲目擴張,擴張後因為管理不善、市場變局等,企業應付不了,最後喜劇演成了悲劇。

(三)為錯誤的投資決策買單

某國有能源企業財務總監曾表示,過去十年是煤礦企業的黃金十年,該企業每年利潤幾個億。有錢了,企業相繼併購了一些新礦,結果趕上了經濟疲軟,併購的新礦成了包袱。他感慨,如果前幾年不買這些礦,企業現在要好過得多,要是把當時買礦的錢留下來,現在買礦,對價會小得多。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旦決策錯了,後面要一再為這個錯誤買單。

(四)企業如何扭虧

企業如何扭虧,首先應判斷這個企業有沒有扭虧的必要。如果企業前景黯淡,無論怎麼改進都不能實現盈利,這類企業不妨直接做清算處理。如果企業能通過卸除包袱、改進管理扭虧,那就應該儘快止血止損,如變賣劣質資產、淘汰落後產能以及裁減冗員等。企業止血止損的過程要果斷、乾脆,心可以善,但刀要快。

(五)裁員是柄雙刃劍

如果經濟持續下行,企業裁員會是一種普遍現象,這實在是一種多輸的結果。裁員幾乎都是企業不得已而為之,是企業最後的降本增效手段。裁員是一柄雙刃劍,它的效果很明顯,它的後果也很明顯。裁員會打擊士氣,也會讓企業的形象受損。在外人的眼裡,裁員基本上是企業陷入困境、走下坡路的自我宣言。

(六)靚女先嫁

當企業經營不善,資金鍊吃緊,打算賣掉一項資產自救時,是賣掉盈利的資產,還是賣掉虧損的資產呢?很多人會憑直覺回答:「當然要處理掉虧損的資產。」決策要真這麼做就麻煩了!試想虧損的資產誰會要呢,誰能出高價要呢?企業要想翻身,還不如痛快地切一塊「好肉」賣了,免得受「爛肉」拖累,「好肉」也變成「腐肉」了。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及時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個稅資訊及籌劃與綜合管理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A0-rG4BMH2_cNUgfn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