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涼涼,新能源遭殃?這一領域其實前景非凡

2019-08-26   車圈財技

2019年8月19日,2019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出席大會並致辭。會上,辛副部長表示全行業要「變革破局」、「化危為機」,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增強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並要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的編制規劃,修訂並實施《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不難看出,國家目前仍然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但有人說,購車補貼退坡後,新能源不是涼涼了嗎?



其實,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大多數受影響的廠家都把產品重心放在了純電動汽車上。由於前些年的政策更偏向於對純電動汽車,對純電車輛的產銷都給出了誘人的補貼。但純電動汽車行業僅僅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子集。單因為純電動汽車前景不明朗而認為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都會遭殃,顯然是不正確和不客觀的。相反,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將會是主流和大趨勢,這一行業的前景非常光明。

難堪大任的純電動汽車≠新能源



我們平時經常把純電動汽車稱作新能源汽車,但其實在新能源汽車中還有油電混動、增程式、氫燃料電池等其他種類車型,難堪大任的純電動汽車僅僅是其子集之一。目前很多看衰新能源汽車的言論,實際上看衰的僅僅是純電動汽車。長期來看,純電動汽車在國內的確沒有能夠大規模鋪開的客觀條件。續航里程短、充電難充電時間長、安全性較低等等問題都讓純電動汽車註定只能是「過渡產品」。真正帶有革命性質的新能源汽車,國內廠家仍在研發階段。



難道純電動汽車就沒有出頭之日嗎?並不是,倘若行車路線與里程固定,行車起終點有固定充電站,那麼純電動汽車的經濟性最高。所以,純電動更適合物流、出租、市政工程和公務車輛使用。用車方式靈活、行車路線與距離多變的私家車,由於充電局限性較大,純電動汽車難以發揮其優點。

在新能源車型中,HEV和PHEV更務實



在市場現有的新能源車型中,更符合國情、更便於大規模推廣開的當屬HEV和PHEV車型。雖然不能和純電動汽車那樣一滴油都不用,但它們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體驗與傳統燃油車並無太大區別。市場容易接受,所能節約的油耗也很可觀。另外,HEV和PHEV車型的續航里程只會比普通燃油車高,比純電動兩三百公里一充電實用性更強。



此外,增程式混動車型也是不錯的選擇,寶馬、通用都已經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各自的增程式混動車型,雖然銷量低,但市場反應不錯。造車新勢力中的理想製造同樣使用了增程式混動思路,比起純電動汽車,有了內燃機作保障的各種混動車型還是能給人更多的安全感。在下一代新能源車型問世之前,HEV、PHEV和增程混動車型都比純電動汽車更務實。

未來,氫燃料電池車將會是重中之重



但實際上,現有的新能源汽車都算不上真正的新能源。畢竟仍然在使用傳統能源。有人說純電動汽車可以使用清潔電力呀。我國的電力結構現在仍舊以火電為主,在火電中又以煤電和天然氣電廠為主力,雖說純電動汽車用電,實際上卻也在消耗化石能源。真正擺脫現有能源結構的新能源車,才是未來能夠成為主流的車型。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燃料電池技術將會是下一代新能源車型的主要發展方向。氫氣資源可再生、生產過程污染小、燃燒後的排放物是水。氫燃料電池車的特點非常符合如今「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大思路。並且,燃料電池車和油車一樣,充能過程較短,十幾分鐘就能加滿一罐氫氣,續航里程也和燃油車相差無疑。這樣的新能源汽車,才是未來的趨勢。



在上海世博園,在日本街頭,已經有小批量燃料電池車上路行駛。氫燃料電池車尚未普及有兩點原因:第一,氫氣的製備、運輸與儲存環節還不夠安全,容易發生危險,第二:很多廠家還沒有掌握大批量生產燃料電池車的技術,現在仍在研發階段。只要未來人們能夠把氫氣的運輸和儲備的危險性降低,相信燃料電池車的推廣將會不再困難。



如今,以長城和吉利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已經開啟了對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並已經初具規模。國內也已經出現了不少燃料電池方面的配套供應商。有政策扶持、有市場需求廠家們的幹勁兒自然足。豐田已經幫我們驗證過了燃料電池車的可行性,這一技術的前景,或將能徹底改變燃油車為霸主的汽車市場。

點評:純電不會是主流,新能源車的發展也不會局限於純電動

純電動車從誕生之日起就因為它的物理特性而不能成為主流之選。同樣的,新能源車的發展也不會局限於純電動領域。隨著國內廠家和相關政策在新能源方面越來越重視,相信會有更先進、可靠和高效的新能源技術能夠推廣和普及。屆時,對消費者、對市場、對自然環境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值得我們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系自主汽車網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加上指向連結:http://www.zizhuauto.com ,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