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的九大秘訣——讀《人生效率手冊》

2019-07-26     叢冬旭鼓勵教育

高效學習的九大秘訣——讀《人生效率手冊》

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學習和學業上的一切進步,都需要以學習的能力作為紮實的基礎與依託。

如何能夠快速地學習、紮實地學習,短時間內取得更多的成果,其實更是我們應該花時間來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人生效率手冊》的作者張萌,提供給了我們行之有效的十個秘訣。

秘訣一、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最重要

與其每天都要發誓努力,不如先坐下來想一想,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目標法則,是貫穿《人生效率手冊》的核心思想。

如果沒有目標,你每天都不知道早起的美好,即使早起,你也不知道該做什麼事情,甚至會覺得沒有必要早起;

如果沒有目標,你做事只能隨大流,人云亦云,別人做什麼,你都覺得對覺得好,沒有自己的方向,更加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

所以高效學習的第一個秘訣是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標。

秘訣二、為你的目標設置節奏

做事一定要有節奏感,生活好像就是一支舞曲,如果沒有了節奏,所有的音符都會失去應有的位置,這就是失衡。

人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所以確定你一年要達到的目標後,將這個目標分解,也就是分解到季度目標,月度目標,周目標以及每日目標中來。

而這其中,最應該被重視的,就是對你來說「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比如你想成為一名作家,而你的本職工作可能是一名朝九晚五的職場白領,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如果還按照以往的安排時間的方法的話,你可能永遠都實現不了你的作家夢。

對你來說,成為一名作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所以在分解目標的時候,每天一定要給「成為作家」這件事安排整塊的時間,並且日日堅持,這樣你才可能向著你的作家夢一步步前進。

短期來說,這些事情似乎可做可不做,很容易被忽略掉,或被你每天忙不完的工作淹沒掉。但長期而言,它對你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

秘訣三、精學體系和范學體系

精學體系,即與你人生目標密切相關的10000小時定律的修煉。但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能光修煉與自己目標相關的學習內容。

比如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雖然學習英語需要聽、說、讀、寫、譯五大領域樣樣精通,但不代表只做到聽、說、讀、寫、譯能力的修煉就夠了,你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底蘊,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比如演講、溝通與交流,以你的文化底蘊撐起所談之物,不然你的英語就是空洞且毫無內容的。

所以,學習可以分為精學體系和范學體系。精學是10000小時定律的表現方式,而范學是10000小時定律構建的基礎。體現的十一個人綜合的知識面。往往需要你在每個領域都略知一二才可以。

精學理論需要10000小時定律的積累來完成。我們通常認為,需要整塊時間來修煉一項才能,比如說早起時間,就是整塊時間,不受打擾,是非常適合用來做精學知識體系積累的。

秘訣四、預習法——學會提問

預習不僅僅是指學習方面,預習體現的是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凡事提前」。

比如說,前一天晚就列好第二天要完成的幾個目標。當別人渾渾噩噩度過一天的時候,對自己忙亂不堪的日程以及不清晰的目標感到茫然困惑的時候,你早已胸有成竹,自信滿滿地奔向目標,這是一種怎樣的差別?

在學習過程中,「凡事提前」同樣非常重要。

一個有預習習慣和一個沒有預習習慣的人,短時間內兩人差異不會太大,預習的效果也不會很明顯,但是如果在堅持1年,2年,3年後,你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兩人在學習效能上相去甚遠,而且越走越遠。

在這裡作者舉了個例子,高中時他們班上有位美女學霸,每天晚自習總會抽出一部分時間預習明天要學的內容,提前理解一些新的概念,對於自己暫時看不懂的問題也會暫時做好記錄。

在第二天課件休息時,她會提前拿出相應的課本,再次預習新的內容。

在接下來的課堂時間裡,她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因為你她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點是不明白的,必須要認真聽明白。

這個女同學從小學開始就一直保持著預習的習慣,一直到現在,她不僅在高中時他們年紀的佼佼者,在上大學參加工作後,她依舊是她們領域的佼佼者。

秘訣五、實時學習——學會記錄

讀書其實就是實時學習的過程,還有上各種課程,等等也是。但是書與書,課程與課程之間是非常不同的,你要學會區分不同的課程。

有些書或課程適合刷牙洗臉時聽,有些適合上班路上聽,有些適合睡前聽。但有一些課程必須是邊聽邊記筆記,而且是使用筆記法有效率地進行聽課。你需要對所學知識,以及主講人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去判斷是否需要預習,是否需要記筆記。

作者張萌常年都有記筆記的習慣,每周差不多只是筆記,就會記錄1萬字左右。不要小看這每周一萬字的筆記,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產生驚人效果。

如果需要記筆記的話,建議使用固定筆記格式來記,比如說康奈爾筆記法就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筆記方式。

秘訣六、複習法——學會實踐

複習的意思是,除了不斷鞏固複習所學知識,還要將它與實踐相結合,這樣不僅有助於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儘快讓它們轉化為自己的能力,終身受用。

預習法、實時學習法以及複習法,這三個法則,構成了一套學習範疇的閉環結構,就像時間管理的單點突破法一樣,是一個從計劃——實施——總結——評估到再次計劃的過程,也是一套循環體系。

秘訣七、早起法——精學體系的前提

百家講壇的歷史學家張宏傑說:「曾國藩最大的能力是通過個人努力,將自己從一個笨人,變成了非常高明且有本領的人,這就是堅持早起的力量。」

早起的世界是一個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世界。在這個環境中最容易達到忘我,或者進入忘我的狀態。

這讓我想起了簡書作者弘丹,她就是通過早起寫作,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走向。

早起在我的人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我可以比他人多活半天。

你怎樣對待你的時間,時間就會給你同比例的回饋。

秘訣八、屏蔽身邊的任何負面信息

有一句老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想要改變,開始進入一種高效的學習狀態時,就要思考一件事——你身邊是不是有太多的負能量。

他們安於現狀,無法理解你的拼搏與努力,無法理解你的積極向上,甚至對你的行為表示不解。

他們常常質疑你的努力付出,對你的積極努力向上,不是言語上打擊,就是行為上脅迫,甚至讓你產生自我懷疑,你現在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都是不必要的。

環境可以塑造人,慢慢改變人。如果你長期在負面情緒中的環境中,慢慢也會被他們同化,更可怕的是,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你在慢慢被改變和同化。

那麼?你改如何做呢?你一定要努力找到和你一樣的人。

秘訣九、建立自我激勵與分享法

分享,其實也是變現的監督。當你在乙類部落開始不斷分享給他人時,輿論就會對你形成一種無形的監督,因為此刻你贏是一個榜樣,是其他人學習以及模仿的對象,這回讓你在堅持一甌香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這就是分享的力量。

生命就像電池,而且是一次性電池,用光了就不能重複充電。如果你是00後,已然消耗了總體點亮的1/5,如果你是90後,也消耗了1/4,80後,生命2/5已然過完,那麼70後就更不用說了,,一半都過完,更不要說60後、50後了.....如果你現在還沒建立起你在職場中的硬本領的話,你已經落後別人太久了,需要抓緊時間趕上了。

任何值得做的,我們都要把它做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9JqMGwB8g2yegNDkw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