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隨著最後一批晚熟蜜桃映霜紅採摘上市,蒙陰縣持續大半年之久的蜜桃季也趨於尾聲。盤點今年的收穫,蒙陰縣高都鎮上溫村村民唐元芹說:「最高興的事就是把咱蒙陰蜜桃端上了國宴餐桌!」
唐元芹從2015年開始從事果園託管業務,今年經濟南客戶的介紹,將託管桃園的北京九號、新世紀、黃油蟠等蜜桃品種向相關部門送檢,經過重重篩選,最終端上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宴的餐桌。是什麼讓蒙陰蜜桃在全國眾多桃產區中脫穎而出呢?究其原因,就在於蒙陰縣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推動全鏈條增值、全環節提升、全產業融合,靠改革創新實現了蜜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種了8畝桃園,今年雖然蜜桃價格偏低,但我的桃子表光鮮亮、個大甘甜,收桃的老闆每斤主動給我加價1塊錢,北京、廣州、濟南、泰安等地的客商紛紛來我這邊品嘗訂購。」高都鎮下坦布林村桃農謝成偉自豪地說。
謝成偉是唐元芹的桃園託管客戶,按照桃樹生長規律,唐元芹專門為其制定了套餐方案,提前做好桃樹病蟲害提醒和應對預案,在技術、管理、施肥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服務。通過託管服務,謝成偉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近40%,桃子也因品質優良、果形周正深受消費者喜愛,今年國宴用桃就有不少來自謝成偉的桃園。像謝成偉一樣,唐元芹還幫助蒙陰縣20多個行政村的果農託管果園1萬多畝。
山清水秀生態美,百萬果園果飄香。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的蒙陰縣,地形多以山地丘陵為主,這為蜜桃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目前,全縣果園面積達100萬畝,其中蜜桃面積65萬畝,產量23億斤,穩居全國縣級首位。2018年,全縣果品銷售收入70億元,果農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果品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一棵棵果樹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2008年以前,蒙陰蜜桃多為紅桃,品種單一,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當得知縣果樹研究所新引進黃桃品種後,蒙陰街道三教堂村果農陳文祥決定把自家處於盛果期的紅桃全部砍掉,改種1000餘棵黃桃。這一冒險的舉動讓他成為了親朋眼中的「大冒失」。3年後,黃桃開始坐果,贏得市場青睞。就在那一年,陳文祥的黃桃,每斤賣價比紅桃高出6倍多。
「文祥也給我嫁接了400棵黃桃。我怕不好賣,就偷著改了200棵『春雪』。結果200棵黃桃賣了近10萬元,那200棵『春雪』才賣了不到2萬元。真後悔沒聽他的話。」提起這事,果農密學福懊惱不已。
蒙陰縣緊盯市場導向,大力調整優化果品結構,努力從消費喜好的跟隨者轉向引導者。依託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蒙陰試驗站、上海農科院蒙陰黃桃試驗站,加強苗木組培繁育中心研發能力,同時大力推進老舊果園改造,持續從科研機構引進新品種。截至目前,累計培育和引進推廣果樹新品種250餘個,其中毛桃、油桃、蟠桃、黃桃、觀賞桃、扁桃六大類200餘個蜜桃品種,主栽品種70餘個,每年從4月到11月都能持續供應市場。特別是近幾年發展的「中桃」「中蟠桃」「瑞光」和「錦」字等系列10餘個黃肉桃新品種,每年帶來的經濟產值已超過20億元。5年時間全縣黃桃種植面積就突破20萬畝,接近蜜桃總種植面積的1/3,成為全國鮮食黃桃面積最大、品種最多、上市時間最長的優勢產區,開啟了「蒙陰黃桃」新時代。
經過多年發展,蒙陰蜜桃在國內市場占據了優勢地位。但是隨著國內市場開發空間飽和以及競爭加劇,蜜桃種植利潤不斷減少。長年做水果生意的劉宗路萌生了向國外供貨的念頭,但要想邁出國門,果品質量必須過關。
為此,劉宗路按照「基地+農戶+合作社+市場」的模式,規劃建設了蒙陰縣野店鎮毛坪片果品生產基地。2012年,蒙陰蜜桃開始出口到新加坡、孟加拉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
「2014年,我們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合作,成立了臨沂首個果業院士工作站。」劉宗路介紹,借力院士工作站這一平台,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整體提升科技含量,為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增強後勁。
「到2015年,我們生產基地園區內的果品高檔果比率比2008年提高30%,平均價格比2008年提高了35%,油桃最高價達到每公斤5.6元,創歷史新高。」
高品質蜜桃吸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目光。2018年,宗路果品專業合作社全年累計出口果品1.6萬餘噸,銷售收入達6700多萬美元,帶動了毛坪、煙莊等18個村2200戶果農戶均增收6000餘元。
蒙陰縣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引領,以標準化為方向,健全果業技術服務體系,結合實施「農業部水果良種工程」「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推動產業園、觀光園、示範園「三園共建」,建成54處標準化生產科技示範園、2處國家級標準果園、2處省級生態觀光果園和26處市級果樹精品示範園,成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蜜桃)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和「全國蜜桃標準化栽培示範區」。「蒙陰蜜桃」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和農產品地理商標雙認證,被評為「中華名果」,品牌價值達到266億元,居全國桃品牌第一位。
蒙陰縣按照「線上線下兩同步,外銷內銷兩結合」的融合銷售策略,建立多元化營銷體系。線下,建成果品標準化產地批發市場300餘處、儲藏加工企業100餘家,發展果品經紀人1.5萬人。目前,蒙陰果品銷售範圍南至廣州、西至蘭州、北到東三省,蒙陰蜜桃在江浙滬果品市場上占了50%以上的份額。線上,開展「淘寶挑食蒙陰蜜桃」等活動,全縣以果品銷售為主的網商微商達到1500家,蜜桃銷量突破4億斤,售價平均比線下翻一番。
蒙陰街道八大峪村坐落在山窩窩裡,「一片桃園一座房,一圈兔舍做圍牆」,便是八大峪村的真實寫照。果葉喂兔、兔糞入沼,沼液沼渣還田,「兔、沼、果」的循環農業模式,也大大提升了蒙陰蜜桃的品質。
蒙陰縣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農業「新六產」為引領,發揮「全國長毛兔之鄉」的優勢,建成「兔—沼—果」循環鏈示範基地30處2萬多畝,「果—菌—肥」循環鏈標準化產業園區7處1500畝。發展果品深加工企業4家,果品深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其中山東歡樂家食品公司深加工能力達15萬噸,當前,正在大力引進桃木、桃花、桃膠深加工項目。同時,把果業扶貧作為全縣產業扶貧的首要路徑,幫助4320戶貧困戶新發展果園6036畝,戶均年增收2000元,為他們脫貧打下堅實基礎。積極推動「農商文旅」融合發展,支持果業生產基地培育鄉村旅遊新業態,省級精品採摘園達到41家、開心農場6家,「紅色果鄉游」年產值超過10億元,被評為「山東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走出了一條果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的「蒙陰模式」。
農村大眾報通訊員 張聖虎 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