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鋼架、搬彩鋼瓦、和水泥……在威海市乳山市白沙灘鎮徐家塂村頭,30多名村民們正在忙碌著。「這裡是一家違建養雞場拆除後留下的空地,村裡要在這兒建一個農機停放點,解決過去農用車路邊亂停亂放的問題,改善村容村貌。」徐家塂村「第一書記」陶新霞說。
在農村,私搭亂建現象很普遍,徐家塂村也不例外。占道修建的二道院子、臨時搭建的農機棚等違章建築隨處可見,但拆違工作的進行,這些違建在已不見蹤跡。
「在農村,拆除違建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群眾都會有抗拒、觀望的心理,誰也不會主動拆除。」陶新霞說,為了破解違建拆除的難題,村裡制定了「早規劃、早介入」的思路,堅持「拆違不拆心」,實現零糾紛拆除,拆除違建4500m2,實現了全村零私搭亂建、零違章建築。
陶新霞帶著村「兩委」對全村進行摸排,繪製了全村「違建分布圖」,標畫了拆除難易度。在此基礎上,推出「四個三」村民自治體系,將全村100多戶劃分為3個片區,由村「兩委」幹部任區長,黨員代表任組長,村民代表任副組長,區長負責抓組長、副組長工作,組長、副組長再負責抓村民工作,層層壓實責任。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違建拆除要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後群眾才能配合工作。」陶新霞說。
在陶新霞的帶領下,徐家塂村黨員幹部將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的重擔真正「扛在肩上」,按照每家每戶的實際情況,科學謀劃,按難易程度由易到難,分類施策,主動上門,與村民談心、交心,向他們表明拆違工作的「利」與「弊」。
在正式拆除前幾天,陶新霞組織召開了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全體村民大會,會上所有違建當事人都自願簽署了違建拆除承諾書,最終實現全村拆違工作零糾紛。
村裡的垃圾堆、雞鴨圈以及十幾年的亂草堆等全被清理得乾乾淨淨了。黨員幹部出人出力,並借來拖拉機、小三輪等運輸工具,前前後後將二百多車垃圾運送出去。
「我們村的拆違工作並不是一拆了之,對拆完空地進行整體謀劃。」陶新霞說,結合村內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對於拆除空地,按照修舊守舊,與農村環境相協調的原則,通過鋪設石頭路等方式還鄉村以淳樸。目前,村內還在同步開展清理農村「三大堆」、污水管道鋪設等工作,進一步提升村內整體環境。
陶新霞介紹,下一步,徐家塂村將在此基礎上,結合靠近銀灘、青龍觀等旅遊景點的地理優勢,堅持修舊守舊的原則對村民農舍進行改造,大力發展民宿旅遊,走出一條「村集體+村民+旅遊公司」的新的農村經濟增長模式,帶動脫貧增收,將徐家塂打造成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新鄉村。
農村大眾記者 戎寧 通訊員 王嘉 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