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見成效

2019-12-30   保山新聞網

立足「三農」 服務民生

昌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見成效

今年以來,昌寧縣堅持立足「三農」、服務民生的宗旨,因地制宜找准市場定位,積極投身於鄉村振興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並在支持種植、養殖業發展的同時,突出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高原特色農業取得新進展。該縣有效應對了乾旱和草地貪夜蛾雙重災害,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增」。非洲豬瘟有效防控,肉類總產實現增長。完成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面積50.94萬畝。綠色食品牌打造成效明顯,全縣「三品一標」認證實現跨越發展,「三品」產地認定面積達44.25萬畝,認定企業13個,認定產品23個,產量4.55萬噸。萬畝茶葉、萬畝中藥材、萬畝柑橘、萬畝蔬菜4個萬畝示範區建設持續推進,榮獲「2019中國茶業百強縣」榮譽稱號和雲南省「一縣一業」茶葉產業特色縣榮譽稱號。2019年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58.06億元,增幅6.5%,預計實現農業增加值39.1億元,增幅6.5%。

農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縣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13個鄉鎮123個村(社區)、1990個村(居)民小組、76245戶農戶。目前,已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程序初步完成所有流程的工作,數據會交已通過農業農村部審核,9月中旬完成了縣級自查驗收和市級檢查驗收。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昌寧縣是2017年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100個試點縣之一。全縣有123個,1983個村(居)民小組涉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清查核實,全縣農村集體資產總額17.15億元,增長300.7%,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313696人,股權量化資產總額6279萬元,股東總數449671個,股本總額6279萬元。依法組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2106個,目前已完成1500個村(組)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社)的登記賦碼。

城鄉一體化邁出新步伐。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加快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生產力布局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今年預計可實現昌寧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8元,增長1091元,同比增長10%;預計實現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27元,增長2580元,同比增長8.5%;預計2019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74。

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達到新水平。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加速發展。今年全縣完成教育固定資產投資2.19億元,新建校舍及運動場2.15萬平方米,初中三年鞏固率達95%以上。全縣累計建成16個鄉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24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724個村民小組(自然村)文化活動場所,覆蓋率達100%。縣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完成投資1.37億元,住院樓、門診樓等加快建設。醫療服務能力、公共衛生水平穩步提高,實現鄉鎮衛生院、行政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74件,總投資1124.98萬元,受益人口9757戶39027人,全縣群眾飲水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水質安全「四項指標」全面達標,實現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殯葬改革成果有效鞏固,全縣火化率達99.87%,實現全縣13個鄉鎮中心公墓「全覆蓋」。全面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累計建成村級綜合服務站123個,建有率達99.2%(田園鎮右文社區因為高速公路延長線涉及搬遷,暫時租房辦公,沒有綜合服務站)。通過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廁所革命」等一系列重點工作,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在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綜合評價中,昌寧縣「廁所革命」綜合完成率76.15%,在129個縣(市、區)中排名第23位,「生活垃圾治理」綜合得分100分,評價為「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持續加強,上半年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位居全省第1位。

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該縣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4月份昌寧縣實現貧困縣摘帽,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摘帽之後,昌寧將2019年確定為全縣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年,一手抓脫貧人口鞏固,一手抓剩餘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今年共減少貧困人口1432戶4422人,退出貧困村6個,累計脫貧退出21955戶88405人,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目前剩餘貧困人口57戶20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