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淚盈眶!中科大博士論文致謝刷屏。「他把苦難寫成詩,讓我動容又羞愧難當」

2021-04-20   簡單高中生

原標題:熱淚盈眶!中科大博士論文致謝刷屏。「他把苦難寫成詩,讓我動容又羞愧難當」

這兩天,中科大博士論文致謝刷屏!

作者在上述博士學位論文的《致謝》中寫道:

「出生在一個小山坳里,母親在我十二歲時離家。父親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醫院的時候,也僅是留下勉強夠治病的錢後又走了。我十七歲時,他因交通事故離世後,我哭得稀里糊塗,因為再得重病時沒有誰來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無能為力。她照顧我十七年,下葬時卻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個家庭成員是老狗小花,為父親和婆婆守過墳,後因我進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時何處所終。如兄長般的計算機啟蒙老師邱浩沒能看到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對我照顧有加的師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離開人世。每次回去看他們,這一座座墳塋都提示著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

「人情冷暖,生離死別,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節目就是用竹筍殼塞瓦縫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夜裡抓黃鱔、周末釣魚、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裡,方圓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腳測量過無數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電瓶進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學費沒交,黃鱔卻被父親偷賣了,然後買了肉和酒,都是難以避免的事。」

除了生活中的貧困,還有精神上的刺激也讓作者難以忘卻:

「人後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上課的時候,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雨天濕漉著上課,屁股後面說不定還是泥。夏天光著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試後常能從主席台領獎金,順便能貼一牆獎狀滿足最後的虛榮心,我可能早已放棄。」

從炬光鄉小學、大寅鎮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一直盼著走出大山」的他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因為現實的壓力而覺得快扛不下去了,他的信念很簡單: 「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致謝》結尾,他寫道: 「理想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01

致謝引起震動 抖出大家的經歷和情緒

02

致敬奮鬥和堅韌 媒體有關致謝的金句時評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黃國平面對命運捉弄無能為力、卻又從未放棄過抗爭的人生經歷。其實,讓人熱淚盈眶的,從來都不只是苦難,還有苦難背後的堅守與奮鬥。這是昨天努力的成果,也是對明天最好的饋贈。

——央視新聞

簡單的信念,完成起來,卻從來都不簡單。黃國平的經歷,也是很多從小山村一路奮鬥走進大都市的人們的縮影,今天,他在寫給網友的一封信中說,自己受益於國家、政府、學校、社會以及老師和愛心人士的幫助才能走到今天,對此深表感謝。進入高中後,學校免了全部學雜費,有好心人資助了生活費,他說自己抓住了「命運給他的一絲憐惜」。

黃國平還說,「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讓別人生活更美好,原來,當個人理想與國家搭建好的奮鬥平台實現了完美結合,與當今時代共同奮鬥的主題達成了完美契合,我們的奮鬥與信念才擁有了最好的樣子。

——央視新聞

黃國平拿了一手「爛牌」,但憑著心頭一個「勇」,腦中一個「智」,為自己硬辟出一條路!

比起泛濫社交網絡的「二十歲年薪百萬」的「假雞湯」,他的故事,才是無名之輩的真實人生,是青年一代的奮鬥榜樣,是貨真價實的網絡正能量。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你可以像「三和大神」一樣麻醉自己,也可以在「小確喪」中消磨人生,但你嚮往的星辰大海,必須翻過一座座坡,邁過一道道坎,才有機會到達。

「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並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那天」!

——央視網

奮鬥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階梯,奮鬥的過程又是極為艱辛的。如有哲人所言,「歷史總是拋棄那些前進路上的懶惰者、懈怠者、無為者,而將那些奮進者、搏擊者、有為者鐫刻在豐碑上。」《致謝》的走紅,不正說明這個理嗎?

當然,「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不僅需要個人的進取,也需要國家以制度搭建讓人們奮鬥的良好平台、有利環境。比如,要更好發揮政策托底的保基本、守底線作用。但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政策托底不能代替個人奮鬥。

——澎湃新聞

人們之所以轉發、點贊、評論,人們之所以流淚、感動、讚嘆,是因為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人之為人的內核,看到了生命的頑強。他就像我們學生時代課本里讀到的那顆小小的種子,歷經各種挫折,最終長成了參天大樹。我們敬佩他的堅毅,也感懷他的身世。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知識如何改變命運,看到了學習如何改變人生。

——紅星新聞

生命因苦難而豐腴,人生因自強而出彩。從炬光鄉小學、大寅鎮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黃國平踏著荊棘,最終實現了「走出大山」的願望與目標。而對其一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理想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致謝》更是作者向苦難「磨刀石」致謝,這或許正是它帶給人們的感動之處。

——東方網快評

03

作者給網友回信 祝願大家努力終有所成

作者黃國平19日通過深圳商報/讀創獨家發文,向網友留言和朋友關心表示歉意和謝意。他在給網友的回信中稱:「作為眾多從大山走出來的學生之一,受益於國家、政府、學校、社會以及老師和愛心人士的幫助……我才能走到今天。」

黃國平表示:「目前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網上的留言與討論,朋友的問候與關心,很多無法回復。在此向各位致以誠摯的歉意和謝意!也祝願大家努力終有所成!」

他還附上了完整版本的論文致謝(隱私相關的敏感信息已被隱藏)。

讓苦難成為歷史 讓成就成為未來

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但值得讚頌與謳歌的是戰勝苦難的勇氣,而非苦難本身。知識讓他看到了世界,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現在的你還有很多衝和拼的時光,還有很多改變的機會,你也能從他身上獲得很多力量。

讓黃博士的苦難成為歷史,讓他的成就成為更多學子的未來。

祝願每一人都能

追著光,靠近光

成為光,散發光

更多精彩文章

撿漏必看:500分左右就能上的985大學匯總。

近視不能報的專業,竟然這麼多!成績再好也不行,一定要提前知曉。

二本最「不建議」報這些專業,很熱門但是難就業!

圖片:攝圖網;文章轉載自金考卷。素材源自「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央視新聞」「紅星新聞」「中國青年報」及「網友評論」等。歡迎收藏及轉發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

學習交流

可以加小簡老師微信:jiushixiaojian

(複製搜索就可以啦)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簡單高中生,加 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