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那種逛超市就會買很多很多東西的人,以前我是。
蔬菜、水果、飲品,各種亂七八糟的,滿滿一大購物袋,辛苦提回家,然後塞進冰箱,心裡特別滿足。
但是每次都不可能在新鮮的時間裡把它們都吃掉,有時候一些麵包和牛奶,保質期過了都沒拆開過,扔的時候特別可惜,但是必須得扔,因為不能吃了。
我有一個朋友也是這種人,不過她不是對事物,而是對愛情。
她的每一段感情都愛得特別用力,就像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演技過於用力的演員,總想著自己能再多付出一些什麼給對方,一天24小時恨不得25小時黏著對方。
結果到現在,從來沒有一段感情能超過半年,對方總是會說,你值得更好的人。
她經常對自己產生懷疑:「為什麼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沒有人來認真愛我?」
我說:「也許你就是因為太過努力了,所以才把對方嚇跑了啊,感情這種東西,滿則溢,愛極必傷。」
泰戈爾說:愛不是占有,也不是被占有,愛只是在愛中滿足。
無論遇見誰,我們都首先是獨立的彼此,有獨立的生活,獨立的圈子和獨立的人格,為什麼有一個人來了你心裡,就要打破自己所有的理智呢?
別愛太滿,別睡太晚,凡事過猶不及,適度最好。
02.
很推薦女孩子去看《十二夜》這部電影,記錄了一對兒情侶從相戀到分手的全過程。
有一段特別經典特別扎心的對白是這樣說的:
「為何你永遠都不懂欣賞我替你做的事?」「我沒叫你做那麼多事,為什麼要做那麼多事?你為什麼總要為我做那麼多事?」
你看,擁抱得太緊太用力,就只能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互相猜測了,若愛得太狠失了自我,最終,也僅僅只能感動了自我。
付出這件事,不能盲目,得做得恰到好處,並且能夠被人珍惜,才有意義。
像魏瓔珞說的:付出三分,得叫他見五分,付出五分得讓他還十分,只有這樣才是公平公正。
《菜根譚》里也說:「花看半開,酒飲微醺,此中大有佳趣」。
有來有往,勢均力敵,才能使兩個人的關係長久而不失興趣。
03.
我常會收到一些關於付出不被珍惜的消息和留言,有些關於愛情,也有一些關於友情。
你很喜歡的人似乎對你總是毫不在意的樣子,你做了很多事,但他一直都是不冷不淡;你很看重的朋友卻好像並不怎麼看重你,兩個關係很好的人被加過來的第三個朋友打破了平衡,都會使人苦惱。
怎麼辦?
我總是會說:「不要試圖改變任何一個人,如果你遺憾、懊惱、焦慮、怨恨,那麼最該改變的是自己。」
越是獨立的人越明白,好的關係不需要苦苦支撐。
合得來的人,在一起是相處不累,是沒有負擔,是無需刻意記起因為不曾忘記的默契,只靠單方面維繫的關係,就像手裡握著的流沙,註定會被消耗殆盡。
周國平在《風中的碎屑》里寫道:
分寸感才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無論友情還是愛情,適當留白才不會給彼此造成負擔,先保證自己的獨立,才能保證關係的親密不過度。
酒喝六分醉,飯吃七分飽,對一個人好,別超過八分,就是這個道理。
04.
張小嫻說:學著過自己的生活,跟自己談戀愛,把自己當成自己愛的人那樣,好好寵自己。
無論多愛一個人,無論多在乎一個人,都不要本末倒置,一生只有一次,取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為了不值得的人傷心傷身,不要為了不合適的關係勉強將就。
做真實的自己,才能遇見舒服的關係,不要卑微逢迎,也不要獨斷專行,以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才不負此生。
一輩子的時間真的不長,答應自己,別愛太滿,別睡太晚。
先來愛自己,再去愛別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