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館是徐州市人民政府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行宮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徐州博物館建於1959年,坐落在雲龍山北麓,歷經三次改擴建,由陳列主樓、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漢代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四個展區組成。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展廳面積3000餘平方米。並配有書吧、咖啡吧、紀念品商店等休閒服務區。
徐州博物館陳列主樓為主展區,常年陳列有「古彭之寶」、「金戈鐵馬」、「天工漢玉」、「俑偶華彩」、「明清家具」、「鄧永清捐贈明清書畫」等展覽。
上面的土山是建立在徐州博物館院內的後發掘「彭城王」墓。
當年坍塌和發掘的土山時情景,土山,歷來被人們傳為是「范增」墓。項羽尊稱范增為「亞父」,取僅次於父親的意思。土山為范增墓由來已久。《魏書·地形志》和《水經注》都有亞父冢和「范增墓」掬土成山的記載。《宋書·張暢傳》也記載了「魏主既至登城南亞父冢」說的也是這裡。考古證明了,土山古冢不是訛傳了一千多年的「范增墓」,而是封於彭城的東漢末代的王和王后的墓葬。
東漢時期共有一代楚王和五代彭城王分封於此。1969年發掘的一號漢墓中出土的銀縷玉衣,二號漢墓發掘過程中所發現盜洞內,也發現了一定數量的玉衣片。多數專家傾向於二號漢墓墓主為東漢彭城王之一、也有墓主是東漢楚王的意見。墓主到底是何人?或許只有大墓被打開之後,才能夠揭曉謎底了
這是堆放在在古墓道旁邊的墓石
更多的墓石堆砌在博物館外的「古玩城」的路上
以上照片是當年修建古墓所用石料採石場的遺蹟
以上照片是中央和地方考古隊員與視察領導在一起,
以上是通往「彭城王」古墓的墓道
以上照片是發掘現場和供遊人參觀的路線。
整個古墓被混凝水泥建築澆灌保護起來。
整個墓室包括穹窿,都用堅固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建築,遮掩保護起來了,以利於研究保護和供遊人參觀。
以上照片是澆灌的水泥建築所暴露供人們參觀深深掩埋的人工夯實土層
墓室的曾多次被盜,這是被考古隊驗證在搶救發掘曾被毀壞坍塌二號墓室情景
以上被發掘「彭城王」墓室的情景,為拍這張照片,本文作者犯了不讓遊人進入墓室的錯誤,受到管理人員的斥責和批評。本人表示「接受批評、下不為例。」
有「彭城王」墓室又修建了一所通往一號墓室的通道還是原來舊墓道又重修的,不得而知?順著這個現代化通道,就來到了一號土山古墓。一號土山古墓發掘時間在1969年。
一號漢墓墓室打造的六個平面墓石都絕對齊整光滑,上面都刻有文字,諸如誰采的料石,誰打光滑明亮的石頭。
以上照片是修建後的「王后」墓室的情景
一號墓出土的各種陶罐
一號土山古墓發掘時間在1969年。出土了銅、銀、鐵、陶、漆、玉、石珠飾等類殉葬品,鎏金獸形銅硯台,構思精巧,工藝精湛,華美瑰麗,千年過去了仍栩栩如生,是我國青銅器裝飾工藝代表作品之一
鳥獸飾銅壺,美妙絕倫、構思奇特、生動欲出
雁足銅燈均為稀世國寶彌足珍貴
銀縷玉衣,在發掘時,盜賊們把玉衣縫穿串的銀絲銀線都盜走了,他們認為玉片不值錢就把玉片散落了一地。後徐州博物館費錢多少萬、費時多少年,又把銀縷玉衣串穿在了一起。復原後的銀縷玉衣全長1、70米、2600片玉片,用銀絲編綴而成,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銀縷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