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建議打工者的你,也要有老闆思維?一個36歲人的職場心得

2019-09-11     彪悍貓先生

這幾年網際網路行業變化太快,成就你的,也會很快束縛你,我身處疊代極快的新媒體行業,短短四五年,見證了公眾號的繁榮,見證了今日頭條的崛起,正經歷抖音的爆火....接下來,會怎樣?反正我不知道。

說實話,非常沒有安全感,錢賺著賺著就沒了。

這兩年與合伙人一起開公司帶團隊,從領工資到發工資,從對上級負責到對公司負責,除了身份的轉變,其實更大的變化來自不同身份帶來的一整套思維變化。

領工資的時候,想的是工資什麼時候到帳,年底獎金有多少,明年會不會加薪,我出了多少力,拿了多少錢。而做老闆呢,想的是我花出去的工資和成本,未來怎樣才能賺來更多的錢,如何讓團隊和自己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原來那一套打工思維所帶來的局限和陷阱,就是很多人的職場天花板。

01

上班族是原地思維,創業者是未來思維

相對來說,越穩定的工作,越賺不到錢。先別噴,我說的是大機率事件。畢竟這才符合商業規律和競爭法則。

這個時代,穩定的工作不存在了,因為滋生穩定工作的「土壤」沒了。

滋生穩定穩定的「土壤」就是穩定存活的企業,穩定存活的企業也不存在了,因為滋生穩定企業的「土壤」沒了——時代變了——我們不得不更新一下自己的工作觀了。

打工和創業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上班族思維更多追求當下的穩定,所謂穩穩的小幸福,每天的小確幸;而老闆思維更看重的是未來更大的想像空間,甚至可以為此犧牲還不錯的眼前利益。

說白了,打工思維要的是現在,一分錢一分貨的小作坊買賣心態;而老闆思維要的是未來,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無所有,玩天使投資和槓桿,多少有點賭徒心理。

我倒不是說看重現在就是錯,看重未來就一定好。因為這本質上屬於風險保守型和風險激進型的區別,風格不同,沒有對錯。但問題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哪種思維更有利於長期發展呢?

這個時代,如果還有人跟我談穩定,談保障,我會覺得是個笑話。不管願不願意,我們都被拋進時代快速發展的漩渦里了,而且未來的加速度還會越來越大,我們現在處的,不怕文藝的說法,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5年內,我相信很多行業都會重新洗牌,或者加快洗牌的速度。我相信傳統金融、媒體等行業的日子會更加艱難,網際網路金融會漸漸滿足大眾理財需求,當政策更加開放,全套金融服務體系將更完善。我相信線上教育會真正迎來春天,看喜馬拉雅、得到App(第三方應用程式)平台增長的付費用戶和不斷進場搶奪賽道的投資人就看得出來,傳統線下教育的市場份額會逐漸縮水。再加上AI(人工智慧)和VR(虛擬現實)正以超乎我們想像的速度奔向大眾的視野,更多行業會失守城門。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一大批所謂工作穩定、旱澇保收的人在困惑,為什麼人家的收入在指數級增長,我的收入卻連維持基本的線性增長都困難?

雖然網際網路的想像空間很大,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人低估了網際網路對自己生活和職業的衝擊。

那些執著於當下上班族思維的人該醒醒了,只看當下的人,一般都贏不了未來。

不僅是上班族,企業也會死於穩定,時代變化很快,行業一年一變天,業務隨之調整,再加上公司發展階段的不同,需要的員工能力也在變化,所有這些因素都指向一個結果:公司應該保持合理的人員流動,有進有出,動態平衡。

很多公司穩定,但穩定的如一潭死水。

很多公司都快穩定死了,老闆才發現公司不是穩定,而是僱傭了很多不合適的人,甚至養了很多領薪水不幹活的人,於是才不得不去做人員調整。

02

上班族思維的人,在意表面的價值對等

給多少錢,就賣多少力氣,其實這是在扼殺自己的職場未來,拿自己的青春開玩笑。

我的觀點一直是,選工作的時候,薪水是應該考慮,但絕對不是第一位考慮的因素,而更要看你工作的平台和你跟的老闆如何。平台決定你的眼界,老闆往往能升級你做事的思維。

同樣兩個人,目前都是一個月一萬的薪水,但因為平台和老闆的不同,幾年後,可能一個人月薪十萬,另一個人卻只有一兩萬,或者更慘,甚至面臨失業。真的,這樣的現實例子太多了。

年輕人一定要爭取到好的平台去發展,哪怕人家不付給你薪水,哪怕給他們端茶送水做實習,因為你其實是在投資你自己和你的未來。如果去一個普通的平台賺一些固定的小錢,等於把自己最寶貴的幾年青春賤賣了。

你事業的大小,除了與平台的大小有關外,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個人的天花板在哪兒。上班族思維的人,往往把一份工作想得太淺了。

我前段時間經常責備我團隊的人,把我教給他們做的事情想得太簡單了,能不能多思考幾層,多想幾個維度。

比如你做的是助理,弱者思維的人會認為這份工作就是個打雜的,處理一些簡單的瑣事就好;而強者思維的人,會把這個職位當成公司的最強資源擁有者來對待。

比如我自己公眾號的助理,除了幫我寫的文章做校對和排版外,其實她也擁有了我新媒體這塊的幾乎全部資源。一些品牌方來談商務合作,一般都會先聯繫她,因為我自己沒那麼多時間,所以她就擁有了對接各個品牌的人脈資源和渠道關係。

她運營我幾十萬用戶訂閱的公眾號,和去運營幾千幾萬訂閱的公眾號,整體體驗和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會差很多。不管她現在從我這裡掙多少錢的工資,那都是小价值;她真正的收穫,是得到面對和處理各類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及更優質的人脈資源。這兩點會讓她價值倍增。這世上從來沒有簡單膚淺的工作,只有簡單膚淺的人。

03

永遠保持疊代思維和未來的眼光審視自己

很多人都是自我設限,自我封閉。我和朋友或團隊聊一些新鮮項目的時候,經常聽到的話語是:這個我不擅長,這個我不知道,這個以前沒有做過呀,然後就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了。

不會那就學呀,不懂那就去理解呀,沒有嘗試過,所以才更要看看可能性啊。因為怕犯錯,怕打臉,怕沒面子,於是小心翼翼呵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心和僅存的驕傲感。

但是如果一個人永遠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收穫的就只是價值的存量,就無法產生新的收入增長點和價值增長點。所以你的收入和能力,永遠只是一條可預見的,並不令人興奮的線性增長曲線。

也許在目前的環境里感覺很舒服,但是,相信我,這個年代,任何舒服,都只是暫時的。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做事業的時候一定要做增量市場,而不要做存量市場。增長才是這個時代最有魅力的詞語。

但是,增長是要付出代價的,需要一顆好奇的心,需要一份嘗試新可能性的勇氣,需要不怕失敗的強大心臟和自嘲自黑的幽默心態。

從「我應該不行」,換成「要不試試,可能很好玩」。你要相信,這世上最大的風險,就是什麼都沒做。還在用靜態的眼光看這世界,你只會越傻越迷茫。和時代共振,你才會找到既焦慮又舒服的頻率。

時代變化越來越快,滋生穩定的土壤沒了,穩定的工作也越來越少,對自己最大的殘忍就是讓自己追求穩定。如果這個時代有鐵飯碗,那必定不是一個企業的一個崗位,而是你不斷疊代的個人能力,是你隨時離開的能力,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而是走到哪個地方都有飯吃。

混得好的人,都有自己的鐵飯碗,這樣的人會換公司,換平台,但他們絕不可能失業。因為他們占據的不是一項能力外化的崗位title,而是掌握的一項能力的最內核,於是這項能力外化出來的崗位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在改變和創新,他都能「隨風而變」,讓自己依靠「土壤」再長出來。

最後想說,畢竟大多數人都處在資本積累的初始階段,所以我們都是上班族。雖然是上班族的身份,但一定要跳出上班族的思維,因為:今天越安逸,明天越危險。一個人有極強的戰略耐性。戰略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而耐心則是成就任何事業的必備品質。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 @彪悍貓先生,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sLIQW0BJleJMoPMV-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