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支援抗疫,每天逾300噸時鮮陸菜發往湖北深圳廣東等地

2020-02-06   陸良縣廣播電視台

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保障供應與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菜籃子」工程是每一個城市市民、每一個家庭最關心的生活問題。雲南省是農業大省,更是全國的冬春蔬菜產區之一,陸良縣作為雲南省最重要的優質蔬菜供應基地和西南最大的蔬菜冷鏈物流交易中心,以最快速度恢復生產,保證了每天不少於300噸時鮮蔬菜發往湖北、深圳和廣東等地。

在蔬菜冷鏈物流交易中心第一家恢復蔬菜生產和供應的是雲南仟頤疏農業有限公司,在冷庫門口,幾十個工人和前來幫忙的志願者正忙著理菜和裝箱,一箱箱蔬菜整整齊齊的裝滿了一卡車,這車蔬菜兩天後就可以出現在湖北和深圳、廣東市民的餐桌上。公司董事長莫春麗告訴記者:「工人只要進入廠區,必須先登記,測體溫,需佩戴口罩、手套,合格以後才能進入廠區進行工作。出入公司冷庫的蔬菜,都需按照檢測標準,合格的蔬菜才能入庫。」

工人在理菜和裝箱

為保證陸良的時鮮蔬菜能每天準時發貨供應疫情一線和深圳、廣東等地,陸良縣委政府及時安排部署,成立了領導小組,形成了系統方案,迅速從工信局、農業農村局和同樂街道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組,每天駐紮在蔬菜交易中心,對疫情防控期進入交易中心的人員和車輛實行全程監測和管控,對蔬菜挑揀、裝箱、發貨、運輸各項流程進行嚴格的監管。陸良縣同樂街道辦事處主任趙路見連日來帶著街道一幫人駐紮在交易中心,他們既要防控疫情,也要保證蔬菜供應,但這些基層幹部卻覺得能讓疫情一線和其他城市的群眾吃上放心菜,再苦再累也值得。

工人在採摘蔬菜

近年來,以蔬菜為主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已成為陸良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據統計,2019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60.2萬畝(含複種),農業產值50億元,綜合產值突破百億元。在陸良各地,隨處可見基礎設施完善、標準化種植的蔬菜基地,各個品種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操作規程」張貼在種植基地內。陸良縣共有從事蔬菜產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1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10個、家庭農場27個,集中建成占地370畝的「中國陸良蔬菜冷鏈物流園」,具備年收購320萬噸的能力,並建成了日處理能力2500噸的蔬菜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處理中心,拉動了加工、物流、勞務等產業的發展,全縣從事蔬菜全產業鏈的人數達20餘萬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8821戶10585人,戶均增收7143元。目前,陸良縣正積極開展「一縣一業」蔬菜產業示範縣創建工作,圍繞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目標,力爭用3年時間,發展成為全省蔬菜產業標杆,爭創省內知名、國內聞名的「陸良蔬菜」綠色食品牌。

工人在理菜和裝箱

近日,雲南省商務廳領導到陸良調研了蔬菜生產和冷庫儲備情況後,對陸良縣委政府疫情防控期間仍堅持督促部分企業大力供應蔬菜的舉措表示感謝,他指出,疫情來襲,要以敢於擔當的精神,在風險評估允許和採取必要措施的前提下,儘快促成青山工業園區蔬菜供應商保證供應疫情一線湖北和深圳、廣東等地的蔬菜供應。陸良迅速反應,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到交易中心督查督辦,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組織了300餘噸蔬菜運往湖北和深圳。

澆灌蔬菜

記者:王虹 資紅喜 梅江文 張鵬俊

審核:桂雲濤

編輯:續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