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熱播:中國茶道看點茶,天下一絕

2019-11-18     山東匯久文化傳媒

攪動茶膏,漸加擊拂



手輕筅中,指繞腕旋



精工細活,成就一碗茶香

點茶是盛行於唐宋時期的一種煮茶方法,挑選合適的茶葉經過處理碾成粉調製成茶膏,置碗中待用,燒一盞熱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入碗。

中國素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其根源對於如今的文化影響至深,甚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生活。

在《鶴唳華亭》中,整個大劇中它的細節之處,也處處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可能很多人都會注意到,《鶴唳華亭》中有很多的精細化場景都在研磨粉末。其實這些粉末就是茶末,而影視劇的中的研磨之法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點茶法。

下面這段視頻據說

是茶人必看視頻

看完

你或許會感受到跟宋人比起來

我們活的好像還挺糙

從先秦時期,一直延續到明清,中國茶道文化的發展可以說伴隨了華夏五千年的歷史。

只不過茶道文化的形成歷經了太多漫長的歲月。

在茶道文化尚未成熟時期,更多人沒有飲茶的習慣,他們對於茶葉的理解更多提現在藥材和食材方面,也就是說當時的茶葉是既可以做提神藥材,也可做吃飯食材。

漢唐兩大大一統王朝可以說是中國茶道文化的奠基時期,這段時期,整個茶道文化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那些盛產於川蜀大地的茶葉被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原和江南各地。

也正是這段時期,飲茶之風開始從上層豪族、上層貴族社會蔓延到了民間百姓的家裡,越來越多人開始研究茶道,茶道文化開始漸漸興起和發展。

漢唐以後,茶道文化成為了生活藝術。

這種生活藝術往往更多的體現在達官顯貴階層中。

點茶法的研磨

點茶之法,在初期也僅僅是拿而飲之,並沒有刻意的講究。茶道文化漸漸形成之後,點茶法成為了一種頗具禮儀的一種飲茶之法,它也漸漸成為了待客的基本禮節。

飲茶初期,從各地採集的茶葉會被提前曬乾包裝,這些已經被曬乾的茶葉,有專門的採茶者會將這些茶葉小心翼翼的用箬竹葉包裹茶葉成圓球狀。



這些圓球狀的茶團有一個專業的稱呼:

團餅茶。

這些被曬乾密封好的團餅茶隨即運往京城,然後被放置在乾燥的地方。

其實,點茶法雖然流傳於王朝的各個階層中,可是能夠在點茶法上真正形成一套具有完善規制的點茶禮儀,只有在皇家子嗣和達官顯貴中才能被彰顯出來。

總而言之,《鶴唳華亭》這部影視劇中,點茶之法更多的時候就是用於達官顯貴接待客人時的一種禮儀。我們大抵也能夠注意到,在太子蕭定權只身前往科舉考場尋找老師盧尚書的時候,盧尚書招待太子的禮儀正是點茶。

盧尚書開始將茶末倒入茶盞中,用茶筅不停的攪拌,這處場景細節的描寫正是點茶之法的一部分。

點茶之法剛剛開始的時候,它的第一步便是將之前封藏好的團餅茶小心翼翼的敲開,取出其中所包裹的茶葉。

這些茶葉隨即被放入研磨器中來回研磨,整個團餅茶在被研磨之後,已經成為碎葉的團餅茶會被倒入茶羅再次研磨。

茶羅的具體作用就是精細研磨,是利用兩塊重石連結在一塊的石頭圓盤,這些被研磨成

碎葉的團餅茶再次研磨成精細的粉末狀,供下一步煮茶的時候使用。

完成點茶之大初步的研磨步驟之後,整個點茶法的初始禮節也就完成。

以上這些,可以算是點茶法中初步的研磨工藝。

點茶法中的煮茶

在整個點茶法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熁盞、點茶六個步驟中,候湯、熁盞是最為重要的步驟,這兩個步驟其實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煮茶。

點茶法中對水的要求程度最高,最嚴密。水溫過熱,水溫過冷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後續的點茶過程。

宋蔡襄《茶錄熁盞》:凡欲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冷則茶不浮。

點茶法和我們如今見到的泡茶雖然茶道上有很多相似的茶藝,可是真正的點茶卻並非我們日常見到的泡茶。

在點茶即將開始的時候,點茶人要事先將茶盞進行預熱,然後將已經研磨好的茶末放進已經預熱好的茶盞中,隨即便開始加水點茶。

加水過程中,沸水不能過多,在剛剛剛開始的時候,也僅僅會先加一點點水將茶末攪拌為粘稠狀。

完成以上的步驟之後,一直添加沸水至漫浸茶盞的四分之一的高度便可以停止。

但是,在整個添加沸水的過程中,還需要用茶筅不停的攪動,以讓茶香漸漸飄散出來。在漢唐以前,人們在飲茶時其實還要放入一些香料,以讓茶味更加香甜。漢唐以後更多的人開始追求天然的茶葉香味,因為這種天然茶香對人的提神作用最大。

在整個點茶結束之後,可以看一下茶盞的環形邊緣是否出現茶跡,如果沒有出現茶跡,這套點茶法可謂是最完美的一次點茶。

點茶法其實已經升格為了一種藝術,或關於煮茶,或關於品茶,點茶之法的禮法背後,是對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明太祖朱元璋下詔罷貢團茶後,宋代點茶技藝在我國湮滅失傳。

現如今有人正為這門「斷片兒」的技法復原,重拾宋人點茶的浪漫。

在《鶴唳華亭》這部影視劇中,對於點茶法有數次的特寫鏡頭。



這些獨特的特寫鏡頭,不僅僅體現了影視劇製作的嚴謹,還進一步彰顯了中國茶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中內容來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cbefW4BMH2_cNUgKr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