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出軌的艾青,也同樣與他的詩篇《我愛這土地》一樣出名

2020-03-01     君山梵靜


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艾青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我愛這土地》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現代詩人艾青。他被人稱為繼郭沫若之後,推動了一代詩風具有重要影響的詩人,對於現在而言,他是眾多青年詩人的學習榜樣。但他多次出軌的艾青也同樣與他的詩篇出名

接受包辦婚姻

1910年,艾青出生在浙江省某個貧困的封建家庭中。父母給他取名為蔣正涵,艾青則是他的筆名。艾青從小就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有著優異的學習成績。1928年中學畢業後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杭州西湖藝術院。後來更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與實力被校長推薦到巴黎勤工儉學,開始接觸了歐洲現代派詩歌。

1932年,22歲的他從巴黎回到祖國,並在上海加入了美術家聯盟。由於國家動盪開始,作為愛國青年的艾青,便開始從事與政治相關的文藝活動。然而剛參加不久便被捕入獄。他在獄中以筆名艾青創作了多篇詩歌,其中有一篇名叫《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詩歌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發表之後在詩壇引起了轟動,一舉成名。他在獄中呆了三年才被釋放。

1935年,出獄後的他也開始到了結婚的年齡,於是便由父母安排與自己的表妹張竹茹結婚。雖然是父母包辦婚姻,但是艾青並沒有排斥。兩人結婚後生活十分和諧恩愛,可以說相敬如賓,並沒有出現什麼婚姻矛盾。

婚後的第一年,張竹茹懷孕了,並且後來為艾青生下了一個女兒。對於自己第一個孩子,艾青十分疼愛對張竹茹很是照顧。正剛懷孕的張竹茹以為這幸福美滿的家庭會一直延續下去。但是隨著一個年輕女子的出現,幸福生活就這樣被打破了。

婚姻的不速之客

1936年艾青來到常州武進女子師範當國文老師,當時正在讀初三的張月琴被這位頗有才氣的年輕老師所吸引,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後來有一次張月琴和幾個同學在操場上學習騎自行車。後來艾青走了過來,同學們就起鬨讓他去騎一下。但沒想到他騎得七拐八扭還沒走幾步就撞到了牆上。這樣狼狽的艾青引發了同學們的歡笑,而那個笑得最厲害的張月琴吸引了艾青的注意。

後來兩個人就經常在一塊討論國文知識,並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雙方都產生了愛意。但是那一年的暑假過後,艾青由於被人舉報說他在課堂上宣傳不利於團結的話,並且被登報出來。校方得知這一情況之後,便將艾青給辭退了。同一時間張月琴也畢業了,畢業之後的她就終止了學業。並且參加了劇團演出,經常到廣播電台唱關於抗日救國的歌曲。而這時候張月琴也改名為韋嫈

雖然兩人分開了,但依舊經常以書信來往互訴思念之情。後來韋嫈的信件被父親發現,父親覺得女兒過於年幼不懂世事人情,竟然和一個已婚的男子一塊交往他對此很是生氣,並且終止了兩人的書信往來。

1939年戰爭已開始打響,艾青便帶著妻子張竹茹從上海到桂林生活。但在桂林生活還沒多久,張竹茹就發現自己又懷孕了,為了養胎艾青就讓妻子回到老家。也正是在這時候韋嫈帶著介紹信乘坐火車來到廣西桂林進入演劇九隊。等她安排妥善之後,才想起自己的老師就住在這附近不遠的地方。

於是第2天一早她就到了艾青的住處拜訪他。當艾青看到這個已經是大姑娘的韋嫈就這樣出現在自己面前,很是驚喜意外。隨後便立馬邀請韋嫈參觀自己的家,參觀完之後,兩人就坐在院中聊起了天,韋嫈向艾青訴說了自己從家來到桂林所經歷的種種。兩人就這樣不知不覺聊到了半晚,就一塊吃了飯。吃完飯之後便到湖邊散步,比較晚之後,艾青就將韋嫈送回了宿舍。

以命挽留愛情

不久之後,韋嫈的姐姐希望她可以去貴州讀大學。在傍晚兩人散步的時候,韋嫈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艾青。艾青聽到之後便韋嫈央求韋嫈不要走並且跪在了地上。告訴韋嫈說他在學校時便愛上了她。甚至表示如果韋嫈離開了,他還不如直接跳進河中死掉算了。韋嫈看到如此央求的艾青,便答應了,他暫時不離開。

兩人就這樣度過了一段時日,艾青明白了韋嫈對自己的重要,於是便寫了一封信寄給他當時的妻子張竹茹提離婚事宜。而當時張竹茹並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經愛上了其他女人。當她看到離婚書之後很疑惑,挺著個大肚子來到桂林找艾青。

當時艾青和韋嫈看到挺著個大肚子的張竹茹,為了不刺激她便沒有再提及這件事情。直到張竹茹生下孩子,艾青又重新提起了離婚。張竹茹也明白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再挽留艾青,便同意了。兩人離婚之後,張竹茹把孩子留給了艾青。但這個孩子這兩人離婚後的那一年便夭折了。

名正言順16年婚姻

艾青離婚之後,便很快地就與韋嫈結婚了。結婚那天拍完照片之後艾青甚至興奮的擁抱了韋嫈表示我們以後再也不用分開了。而當時韋嫈年僅18歲,但艾青已經29歲了。兩人過著恩愛的夫妻生活。

1940年由於當時重慶形勢十分嚴峻,總理就建議艾青離開重慶去中國海外地區避難。但妻子韋嫈卻想前往延安報國。由於已經懷有八個月身孕的妻子當時態度堅決,艾青只好一同前往。在延安兩人度過了一段終身難忘的甜蜜時光。

丈夫再次婚內出軌

新中國成立後兩人過了幾年幸福祥和的日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經常因為家庭和個人生活爭吵,兩人的觀念開始發生了衝突。1955年,正在中國作家協會工作的艾青遇見了當時正準備離婚的高瑛這位新同事。思想方向相同的兩人開始慢慢產生了感情。

韋嫈也察覺了自己丈夫的變化,雖然當時兩人已經有了4個孩子。但韋嫈卻不想為孩子而忍耐,於是她含著淚把艾青告上了法庭,請求離婚。就這樣曾經甜蜜的婚姻在第十六年後結束了。1956年艾青便與高瑛結婚了,兩人互相陪伴到生命的終點。

雖然艾青在感情上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戰爭時期為我國詩歌創作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推動了中國詩歌現代化進程。他的詩歌作品依舊值得後人借鑑與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_U2lnAB3uTiws8Kdg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