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那麼有趣的端午節!我要再過一次

2020-06-24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標題:小時候那麼有趣的端午節!我要再過一次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你家有什麼安排?

網上有個段子,

孩子問媽媽:「什麼是端午節?」

媽媽回答:「端午節就是放假呀。」

這個回答也算樸實,看來大家已將端午淡化成一個普通假期。

端午的確是個假期,卻沒有小時候那麼有趣熱鬧了,

小孩不系五彩繩,早上吃雞蛋也沒那麼有儀式感了,

拎著從超市買回粽子的雙手,也無法感受到小時候跟姥姥一起包粽子的清涼。

今年,我們就帶孩子一起,過一次小時候的端午節吧!

端午,自古就是個熱鬧的節日

你知道吧?端午不能祝別人 「端午快樂」,要祝「端午安康」,因為在傳統文化認知里,端午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

在先秦人的精神世界裡,五月與惡、毒、死緊密相關,很早起,這種觀念便深刻於先民心中,因此產生了許多禁忌和辟邪措施。

五毒圖

這麼個「不吉利」的日子,被國人過得熱熱鬧鬧,就是為了祈求大人孩子身體安康。

古人過端午也會放假,據《唐六典》記載,在熱愛放假的唐代,就有端午這個假期了。

端午這天,古人都在忙什麼?

在屈原的故鄉楚國,端午節這天,人們結伴去采草藥,並玩起鬥百草的遊戲

有名的《群嬰鬥草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端午那天啖兩枚香粽,是宋人一種風雅的時髦,前段時間熱播劇《清平樂》里,還展現了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等宋人的雅致生活。

《清平樂》劇照

到了近代,看完熱熱鬧鬧的賽龍舟比賽,家家都會在飯桌上呈上『五黃』。所謂「五黃」是指黃魚、黃鱔、黃瓜、蛋黃、雄黃。

提前在家裡的門上掛上菖蒲艾草,中堂里懸掛起鍾馗像,用來驅煞辟邪,很多老人會親手給孩子們縫製「五毒衣」和虎頭鞋。小女孩在頭上紮上紅頭繩,用鳳仙花染上紅指甲,變著法的讓自己變漂亮。

我們小時候,怎麼過端午?

我們小時候過端午,也是很熱鬧的,各地有不一樣的端午習俗,提到端午節,腦海里浮現的都是采艾蒿、賽龍舟、系五彩繩的熱鬧畫面,還有,童年最熟悉的味道……

來看看4位網友,跟我們分享的,他們小時候的端午。

@海豚 坐標:福建·寧德

端午最忘不了的是外婆和媽媽包的粽子,用曬乾的棕櫚樹葉子當繩子,有紅豆餡、蛋黃餡、肉餡、板栗餡....

那天的飯菜跟年夜飯一樣豐盛,端午飯後,會用艾草燒的水來洗澡,然後穿新衣服,還會在胸前掛一個用網袋裝著的蛋。然後約上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晚間運氣好的話還會碰到舞龍表演,熱鬧非凡!

@Hasuran Li 坐標:東北

小時候我在奶奶家長大,端午節早上要早起,出門踩露水和采艾蒿。回家之後要用艾蒿水洗臉,然後把艾蒿掛在門上。門上還要插掛小掃帚、小寶劍等等一大堆東西。

早上要吃粽子和雞蛋(要吃2個雞蛋)。

手上或脖子上要系五彩線,也可以纏在手指上。端午節第一場雨之後,要把五彩線剪斷,丟到河裡——據說是為了紀念白娘子和小青……

東北地區的粽子,在我小的時候只有大棗餡和無餡純江米的,要蘸糖吃。去北京上大學,第一次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肉粽,當時我就震驚了。

@無堅不摧 坐標:北京

端午節自然是要吃粽子的,但我小時候印象更深的是姥姥經常讓我吃櫻桃和酸不嘰兒的桑葚(北京音「刃兒」),說是端午節吃了黑色的桑葚,不招蚊蟲蒼蠅。

除了桑葚,北京人還講究端午節吃五毒餅。

這是一種端午節特製的圓形糕點,上面印著五毒(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圖案。據說吃了它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現在北京稻香村「復原」了這種五毒餅,儘管圖案看起來比較猛,裡面的餡兒,可跟五毒毫不相干,只不過是蓋了酥皮兒的玫瑰餅。

@洋洋得意 坐標:陝西·西安

我小時候過端午節小孩必須在身上塗「雄黃酒」。

先在碗里把雄黃磨成細粉,再兌上「紅苕酒」,攪拌均勻;父母用手指在酒碗中蘸上雄黃,在孩子的耳朵、額頭、手心、肚臍處,塗沫成紅紅的樣子,有的孩子額頭上用雄黃寫成「王」字,借虎威以鎮邪。

雄黃酒味道不大好聞,小孩兒往往是皺著眉,任大人塗完便立即頭也不回地跑去撒歡兒了。

在門框上掛艾葉,大人說能招來清風。招沒招來清風不記得了,倒是屋檐下的燕窩每年都有燕子歸來……有點想家了。

這幾件小事,把端午過得有儀式感

又一年端午,難道僅僅在家啃粽子?

不如嘗試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端午節吧!

掛艾草

把家裡的大門打掃乾淨,和孩子一起在門楣上掛起艾草和菖蒲,艾草可以驅趕蚊蟲 、提神醒腦;南方利用艾葉祛邪祛病,而北方進行避毒避惡,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

城裡找不到艾草和菖蒲?強大的某東某寶都有賣,也可以帶孩子驅車去郊外,親自採摘哦~

吃雞蛋

很多地方都有端午吃紅雞蛋的風俗,取個吉利。每個地方的吃法不一樣,有的用紅曲粉(一種食用色素)煮雞蛋,有的吃茶雞蛋,有的吃糖水雞蛋,有的用大蒜煮雞蛋,還有的改吃紅油鴨蛋,你的家鄉吃哪一種?

下午茶,食美粽

上午泡米、煮葉,全家人包粽子,午飯後休息一會兒,沏上一壺茶,給小朋友準備些時令鮮果,一邊吃粽子,一邊品茶、吃鮮果,這種打開方式是不是更有儀式感、高級感!咱們吃的不只是粽子,還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

系五彩繩

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繩是由五種顏色的線製成,可不是隨便用五種顏色就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這五種顏色從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和土。

編法可參照這個視頻,去雜貨市場買點彩線,跟孩子一起動起手來吧。

做香囊

準備好紅色花布、針線、棉花、香藥包( 可以去中藥店購)。

第一步:剪好9厘米的正方形布一塊。

第二步:對角折好後,縫合,留返口。

第三步:塞上棉花和香藥包,縫合。這裡是鼓鼓的三角形。

第四步:對角縫到一起。

第五步:和中心點縫合,整理成形,最後是個心形的樣子。

親自手作,送給家人朋友,價格不貴,但卻寄託著濃濃的中國古風文化,返璞歸真,和古代文化對話,實屬最in的端午節過法!

寫在最後

做了這麼多有意思的事,最後要提醒大家:

端午節是天氣從冷到熱的分界點,過了端午天氣開始炎熱,蚊蟲增多,許多潛伏的病邪漸漸甦醒,所以古人用各種方法驅病強身。今天疫情的當下,我們除了好好過節,媽媽也要注意孩子的身體保健,多喝水,科學合理膳食,適當運動,保證充足睡眠,讓孩子的免疫力棒棒噠,健康少生病!

撰文&編輯/ 蜜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V_P43IBiuFnsJQVRqA8.html













《Parents BEST》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