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旁邊有個"八關齋",門票10元,去過的人方知其中奧妙

2019-06-25     旅遊看開封

在人的印象中,"齋"通常為一種建築,多為文人學者書房的雅稱——書齋。當然,齋也可能跟宗教有關,比如伊斯蘭教的"齋月",佛教居士的"吃齋念佛"等等。

在河南的商丘古城南門外,有一個景點叫"八關齋"。走近一看,才知道其中有一個古老的建築——石幢(chuáng)。據了解,石幢是古代祠廟中刻有經文﹑圖像或題名的大石柱,下面有座,上面有蓋,形狀跟寶塔比較類似。

八關齋這個石幢,興建於唐代大曆年間,應該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石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映入眼帘的有上下兩截,通高有2.7米,外面有玻璃罩子蓋著,上書題目為《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

"八關齋"這個名字,就是由《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而來。說到"八關齋",就不得不提佛教裡面的"八戒"。八關即八戒,為佛教用語,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晝夜中所必須遵守的八條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飾香及歌舞觀聽;七不眠坐高廣華麗床座;八不食非時食。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明白為何《西遊記》中的唐僧會給天蓬取名"八戒"了。

八關齋這個景點,面積不大,大概幾分鐘就可以轉一圈。即便如此,管理者還要收10塊錢的門票,是什麼原因讓參觀者心甘情願掏腰包呢?這也跟《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有關。

從《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的內容看來,記載了這麼一件事:當時的汴梁節度使田神功患有"熱疾",睢陽(商丘)當地人建議舉辦八關齋為其祈福,因為田神功在"安史之亂"時救過睢陽。

想當初,田神功也是叛軍中的一員,但其在跟隨南德信、劉從諫等叛將攻打睢陽時,突然間反水,殺了南德信、趕跑了劉從諫,解了睢陽之圍,順勢歸降了唐王朝。後來,唐王朝又封他為汴梁節度使。

從某種程度上看,田神功其人正好符合了佛教"因果報應"一說,當地民眾也願意為其舉辦"八關齋"祈福,但這不是今人去觀看《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大多數人是衝著《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上面的字去的。

《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晚年所書,當時顏真卿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從《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上面的字來看,其筆法老辣卻不失生澀之氣。與其以往的書法作品相比,比《勤禮碑》多了幾分自在,比《多寶塔碑》多了幾分凝練,是顏真卿書法"不落窠臼,渾然一體"的重要表現,對於書法愛好者極具參考價值。

自唐代以來,《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曾被拓印過許多次,最著名的應該是元明時的拓片,如今被收藏在故宮,去一次要60元。而石幢原版就在"八關齋"這裡,10元就可以觀摩。你會怎麼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VLifmwBvvf6VcSZYP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