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大會上驚艷眾人的《伯延賦》《白王莊賦》竟是這位80後小伙兒創作的

2019-09-27   新武安

說到古詩詞

人們大都喜歡讀

很多人張口就能背幾首古詩

但真正寫古詩的人卻並不多

尤其是在我們生活的小城武安

愛寫、會寫古詩詞的年輕人

更是少之又少

但有一位80後年輕人他不僅愛寫詩

而且以詩會友,結交了許多朋友

他就是徘徊鎮實驗小學教師張冠華

近兩年來,他創作詩篇500餘首,此次武安承辦的第四屆邯鄲市旅發大會由他創作完成的《伯延賦》《白王莊賦》,受到了武安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讚揚。

張冠華是我市徘徊鎮蠎蟷村人,1983年出生,2004年畢業於邯鄲學院計算機系,後在馬家莊鄉中學任教英語十年,2014年調徘徊鎮實驗小學工作至今,現為中華詩詞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會員、邯鄲市詩詞協會會員。

「2016年,我背了好幾百首古詩,打算參加『中華好詩詞』那個欄目,後來由於報名中出了些問題,沒有成行,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創作詩詞的興趣。」張冠華說道。2017年,在積累了大量古詩詞的基礎上,他開始學習創作詩詞。

一方面,張冠華通過自己購買書籍學習,如「詩詞格律讀本」「詩詞鑑賞」等;另一方面,他還通過網上的詩詞交流微信群,和全國各地的詩詞愛好者交流學習。「書本教會了我理論知識,在微信群里,我和微友們互相給對方的詩詞提意見、建議,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張冠華說。一年下來,他的詩詞創作水平大有長進。

2018年春,偶然的機會,張冠華遇到了十幾年未見面的高中老師張文慶。同樣是詩詞楹聯愛好者的張文慶,對張冠華的詩詞水平大加讚賞,並把他推薦給神鉦書院院長安秋生先生。隨後,張冠華加入神鉦書院、武安市民間協會。在這裡,他又結識了武安許多詩詞好者。周末時光,他們會結伴出去採風。用張冠華的話說,就是「有長輩的引領,有朋友的之間的交流。閒論詩詞交摯友,每以山水掃清愁,可謂樂事」。

今年我市的旅發大會,讓張冠華的寫詩才華得到了進一步施展。今年4月份,張冠華經詩友李如的推薦,在武安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武安市報社原總編輯安雲的指導下,創作了一篇《白王莊賦》,並被採用寫在了白王莊村一塊大影壁上。在安秋生的推薦和指導下,他還為伯延古鎮創作了一篇《伯延賦》,同樣被採用並寫在了伯延古鎮的大影壁上,成為旅發觀摩必看的文化元素。

「為了寫這兩篇賦,我實地採風幾次,還查閱了不少資料,尤其是伯延古鎮,她的歷史文化深厚,既有商幫文化,又有紅色文化,寫她可下了不少功夫。」張冠華說。寫下初稿後,他多次找詩友和前輩們幾經商榷,最終成稿。不過,能為武安的旅發工作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兒,張冠華覺得很自豪。

如今在張冠華的手機微信群里,還經常保持著和全國各地的詩詞好友的聯繫。「去年暑假,我專門跑到深圳拜訪友人,我們十來個人相聚在一起,談詩論詞,把酒言歡。」張冠華開心地說。近期,他們還相約去廬山採風。

張冠華的本職工作是教師,在教師的崗位上,他兢兢業業,獲得了諸多榮譽,武安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英語朗誦一等獎等等。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他把大部分的業餘時間用在了詩詞學習和創作上。兩年多,張冠華已經創作詩詞500餘篇,共計一萬餘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我的學習積累還差得很遠,今後我將不斷地學習。對於前輩和朋友的提攜和幫助,我常懷感恩之心。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讓更多人真正愛上古詩詞,通過古典詩詞去了解、感受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張冠華充滿深情地說。

伯 延 賦

南接鼓山之岫,北近洺水之漣。元祐置村,道光設鎮。貌若飛鴻,傳稱伯雁;聲隆鄉梓,今呼伯延。縱中華板蕩之際,先祖孜孜矻矻,耕日耘月,拓百世寶地;及神州海清之時,來昆兢兢業業,秉德修文,振一方福田。雅舍時築,咸納紫氣;名流輩出,響徹宇寰。

稽其武安商幫,明朝椎輪,清代煊赫,南綢北藥,揚名華夏;武商故里,發端伯延,房徐朱程翟,奉「誠實守信」經商之圭臬;秉「敦親睦鄰」治家之箴言,縱橫南北,乃明清商界翹楚;和發徐知悉生意之玉律,祥順公締造行業之神話;復盛程洞察經營之精髓,錦和慶笑傲雪國之穹旻。共建新學,名曰尚德,育我菁莪,武安現代化教育於此發軔;同謀大業,帳記萬金,培吾棫樸,商界股份制經營賴彼興盛。效先達陶朱公三散家財濟世,彰義紳房尚絅數捐巨資救民。修水利,設義倉,何讓豪客;課農桑,建黌門,不輸完人。彼地董君異居山取杏;茲處徐春光義診扶貧。

方今值閒緩步閭弄,桔槔轆轤馬樁殘落,銘紅塵興替;臨風駐足庭除,石雕磚刻窗花超卓,曉曩昔輝煌。槍眼暗道,猶記烽煙瀰漫,高樹勛在此宣誓整編萬兵士,擎和平之大纛,吹響解放號角;老桌舊椅,曾歷燈火通明,周恩來於茲伏案工作四晝夜,救黎元於水火,解散集體食堂。嗟乎!歲月不居,浩浩石堤,難敵寒暑;時節如流,皇皇基業,卻入蒼茫。

國交盛世,共展宏圖。踐鄉村振興之虎略,承前啟後,古鎮煥華采;滋旅發大會之甘霖,繼往開來,新閭環昌衢。觀夫三街五館,弘古風以壯其態;諸院一園,植秀木以蔭其途。元寶坑前引中外遊客,非尋常休閒之所;美食街上納四海珍饈,乃絕好朵頤之隅。矧夫青石鋪道,藍磚砌牆,在在猶如畫卷;黃鶯唱槐,紫燕穿柳,家家爭似仙居。人文蔚起,垂髫豆蔻描花朵;經濟騰飛,皓髮龐眉唱笙竽。伊昔周公得禾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志其年,遂撰文以彰此墟也!

張冠華獻芹

白王莊賦

處太行之東,位武安西北。單槍匹馬,劉秀傳訪俊彥於茲;疊嶂層巒,馬武聞排鐵軍之鎧。鸞翔鳳集之墟,鍾靈毓秀之岱。

伊昔始遷祖別黃土地,後來昆居白雲川。僉曰十八溝藏天地造化,五百載得子孫俊賢。鳥語花香,真歸居之佳處;山清水秀,乃頤養之福田。仰而觀,草木參差,青峰飄渺;俯而察,溝壑縱橫,雪澗潺湲。

方今漫步村巷,雖無欂櫨節梲之華,椽榱之美;倚杖苔階,卻生古寺寶剎之靜,桃源之幽。殘垣舊碾,歷風雨而銘歲月;黃卷老碑,經劫波而曉清流。洎夫盛世至,新政謀。翠閣丹亭林立,共雲影當空,恍如玉女乘彩鳳;粉牆黛瓦相尋,同嵐光映水,悠似李聃跨青牛。然則人生一世,歲延千秋。與其鎮日為名韁利鎖勞碌,何如閒時赴群山廣岳暢遊。

至矣哉!於此臨風長嘯,舒胸次塊壘;持螯對酒,探物中迷津。朝迎紅日兮荷鋤理荒穢,夜讀青史兮覃思濟黎民。冬擁湯婆子,養一點浩然氣;夏抱竹夫人,作千里快哉身。

爰以歌曰:

千峰插宇勢崢嶸,

晴翠東西各縱橫。

煙籠清溪魚競逐,

雲浮細柳雉常鳴。

新亭楚楚客顏駐,

古巷幽幽禪意盈。

拂袖漫依小橋上,

長林風起萬驪聲。

張冠華獻芹

編輯:李英鵬 萬菊飛

編審:李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