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和教師這三種崗位都有很高的社會認同感,工作性質也比較穩定,福利待遇也較好,是很多考生爭先報考的職位,那麼這三類工作主要區別在哪裡呢?個人又該如何選擇呢?接下來小編就來幫助大家分析一下。
一、公務員,事業單位和教師的區分
公務員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公務員719萬人。近年來公務員人數只增不減。
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事業單位編制也分為編外和編內,涉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或其它機構。事業單位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目前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教師
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老師是有區別的。公辦學校屬於事業單位,私立學校不是。在公辦學校有編制的教師屬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想要從事教師行業,須有教師資格證,在教師招聘時,公告里會有說明。另外,教師享有寒暑假,這是其他職業都沒有的福利。
二、對比公務員,事業單位和教師入職資格的差別
首先要說明,這三種崗位都需要通過考試。
對於公務員而言,國考每年舉行一次,筆試時間在11月份進行;省、市公務員每年舉行一次或兩次考試,上半年筆試時間為4月份,下半年為10月份,具體時間以當地公告為準。
對於事業單位而言,事業單位考試競爭壓力沒公務員大,提供的崗位數量多於公務員崗位的幾倍。報名筆試時間各地不同,有的省份統一招考,有的單位自行組織考試,還有部分地方只進行面試不進行筆試,比如碩士學歷人才引進。
對於教師而言,不論公立還是私立學校,老師首先要取得教師資格證。 一般情況,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統考於3月進行,下半年11月進行。如果想進入公立學校,還需要考教師編。在公立學校,有編制工資高,無編制工資低;無編制的教師隨時面臨被炒魷魚的風險。
三、公務員,事業單位和教師福利待遇的對比
公務員被稱為「金飯碗」
公務員的薪資構成有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四個部分構成。基本工資是指構成工資中除去績效和各類福利待遇的部分,是維持職工最低生活的工資額。而津貼、補貼和獎金都是由制度規定好了的,而每兩年調整的其實只有基本工資。
事業單位被稱為「銀飯碗」
事業單位也屬於國家機關編制一類,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是依據其崗位類別和級別的不同而定的。現行的事業單位工資構成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主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補助)四部分組成,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本工資。
教師也稱得上是「銀飯碗」
教師的基本收入構成為: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具體工資的多少還要看當地的經濟水平、看當地教育局、看學校。即使是一樣的教師,因為所在區域不一樣,工資也是會有很大差異。
教師工資一般要高於事業單位,但是相比較公務員還有一定的差距。
總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一點,不論身處何種崗位,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時俱進,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屹立不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屬,如有違反,請聯繫本帳號刪除處理。
關注我,大威帶你了解更多公考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