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教育專家建議全面禁止課外輔導班,老師和學生呼聲,學生

2019-09-15   房車自駕游網

全面禁止課外輔導機構,確實是一部分家長、學生和老師的呼聲。

一、對家長來說

課外輔導機構的盛行,已經到了全民送孩子進輔導班的程度,面對中考升學率只有50%左右的現實,家長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被殘忍淘汰,不得不將自己孩子送進輔導班,以求和其他送輔導機構補習的孩子一樣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為了付輔導機構高昂的學費,每個家庭都承受著極重的經濟負擔,極大的降低了家庭生活質量和人們的幸福感。

二、對學生來說

除了應付學校的功課,老師的作業,還要在課下時間應付輔導班的課程和作業,其疲憊程度可想而知,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探索的好奇心,學生儼然成了一台台學習機器,只有機械、疲憊地學習,缺乏思考、探索、拓展、創新的時間,也就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樂趣。

看看每年中考、高考後,撕書的學生,那一張張試卷上不是榮譽,不是成就,更不是興趣和感情的凝結,而是折磨和無奈,所以,在高考結束後,學生選擇撕書。

在這種狀態下,進入大學的孩子會怎樣呢?可想而知,一部分失去約束的大學生,開始沉迷網絡,開始無所適從,開始掛科混畢業證,這都是因為中小學時期的超負荷學習帶來的後遺症,而這種學習狀態恰恰是不利於人才培養和未來的職業發展的。

三、對在編在職教師而言

教師不能到課外輔導機構兼職,然而老師們卻為學生進入課外輔導班擔負罵名,從一開始的「課上不講,課下講」到「學校老師沒有輔導機構的老師講得好」,「學校老師沒有教好孩子,所以才使學生進入輔導機構」等言論。很多家長認為,花了錢買的高價教育當然是好的,而不用花錢的義務教育當然是低級的,於是學校老師的一切付出不被感恩,所在對學校老師來說,巴不得取消課外輔導機構,讓家長們多關注一下孩子在學校受的教育,以及得到的進步等。

但是,即使是取消課外輔導機構的呼聲如此之高,但是課外輔導機構能不能取消呢?

按市場規律來看,哪些有需求,哪些就有市場,課外輔導機構的盛行,是市場需求的表現。

多年來,教育部為了給中小學生「減負」,先後採取的措施有:

一、不允許在職在編教師參與有償補課。

二、整頓或關停資質不合格的課外輔導班。

三、規定課外輔導班的授課內容及授課時間,比如不允許課外輔導班進行超前教學,授課時間不得影響中小學生睡眠等。

但是,在一系列減負操作下,課外輔導的現象有沒有被控制呢?事實告訴我們,一些在職在編在教師和一些資質不合格的課外輔導班開始轉入更隱蔽的地方授課。而且還造成有資質的課外輔導機構,補課費飛漲的殘酷現象。

例如:小徐老師的同學,每周五會坐高鐵到北京,去給學生當家教,徹底擺脫了當地對在職在編教師有償補課的檢查整頓。

因此,全面取消課外輔導班並不意味著,學生就不再去補課了,有可能更多的學生從關停的課外輔導班轉移到家中或一些隱蔽的小輔導班進行補課,到那時,有關部門對課外輔導的監管就更不利,有可能輔導亂象更難以控制。所以,從市場發展規律來看,全面取消課外輔導班是不現實的,也無法解決孩子補課的現象。

那麼,如何有效解決如今課外輔導橫行的現象呢,切實給中小學生減負,給家庭經濟減負呢?

一、辦好學校的課後延時託管服務。

課後延時託管服務,實則是教育部聯合政府從根源上解決孩子課餘時間,因家長無法監管而不得不進校外輔導班的現象。

課後輔導班有一大部分時間在輔導學生寫作業,如果學校的課後服務可以在老師的監管下完成作業,那麼,絕大多數家長一定會選擇讓孩子在學校完成。何況現在大部分課後服務是免費的,可以大幅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二、加強對課外輔導班的監管,嚴控輔導機構的資質,嚴控輔導老師的質量,嚴控輔導時間和內容,甚至要對輔導機構的輔導費用進行管控。

三、從根本上改變單一的中、高考升學評價機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中考升學率只有50%左右,升不上高中的孩子進入職業學校學習,但以後的工作和經濟收入都會因此而受到限制,高考後進入大學的層次不同,同樣決定了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是否順暢,工作環境和待遇是否順心等。

擇校熱,唯升學率是瞻,正是教育難以均衡發展的表現,也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就業人才,工作待遇差距較大的表現,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那麼人們對分數的狂熱追求,而為了提分而衍生的一切課外輔導班橫行的現象就無法改變。

總之,課外輔導班的橫行是現行教育制度和社會問題決定的,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無法控制補課市場需求,因此也無法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