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對農村就業觀念的影響

2020-02-14     刺蝟公社

本文系「百校萬人快手體驗周」參賽作品,由Remix教育出品。

作者 | 西南大學 張浩強

編輯 | 小花

本文以河北保定高碑店市方官鎮村民的調研和走訪為例,深入探究「快手」對農村就業觀念的影響。在新媒體與網際網路的浪潮下,農村人的就業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就業方式,對新生的網際網路事物抱有極大的熱情,「快手」也成為了農村就業觀念轉型的助推劑。

「快手」影響下農村就業觀念變化背景


首先,是自身原因引起的變化。農村生活的人,大多文化素質不高、自身的思想觀念落後跟不上整個時代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往往從事一些工作強度大、工作內容枯燥甚至是存在一定危險的工作,工作的可替代性強、收入不高,除了為自己的現實狀況(如工資、升遷、發展等)思考外,對自身的精神生活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把自己在當成一個單純的「工具人」來看待,仍然需要富足的精神生活和自身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

其次,新媒體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正是因為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的完整,讓新一代的農村人也搭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了自己信息的來源,不再僅僅的局限於自己的工作圈子和生活的圈子,提高了信息交換的效率,各種不同於傳統思想的「新興信息」充斥著整個網際網路,他們通過自己的喜好、媒體平台的推送等,選擇性的接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源,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農村人也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網際網路思維,並且在腦海深處生根發芽。

最後,新媒體使用體驗拉近自身與網際網路的「心理距離」。同樣是因為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便捷性、有用性以及娛樂性,新媒體不再是一種陌生化、高大上的存在,而是成為了農村人的生活必需品,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新媒體成為了人們的「另一種器官」無時不刻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刷視頻、聊微信、看微博代替了以往的看電視、拉家常等傳統的娛樂消遣的方式。隨著農村人與新媒體不斷頻繁的交流,拉近了自身與網際網路新媒體的「心理距離」,使用新媒體成為了農村生活的日常。


「快手」的「典型示範」與號召作用


「快手」已經成為了農村非常常見的短視頻app,尤其是是對北方的農村人民影響更大,素有「南抖音,北快手」之稱,除了app自身的營銷設計與產品規劃以外,其內容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謂「典型示範」作用,就是一些視頻內容的創作者與農村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並且他們在「快手」平台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成為視頻內容的創作者。

「典型示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貼近性,比如創作主體、創作內容的貼近性,「快手」上有一個比較火的視頻製作者,他的在平台上的暱稱為「手工耿」是一個生活在保定的農民,被譽為「保定愛迪生」,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各種「沒用的東西」得到了很大的關注,在身份上,他是一個農民,所發明的東西也是比較貼近人們的生活的,比如「自動顛勺鍋」、「恐龍外套玩具」等,他拍攝視頻的場景也是在自己的農家小院中,一個普普通通的北方農家小院更是貼近農村人的生活場景。第二個方面便是達到了自身的預期,還是以上文提到的「手工耿」為例,不同的人在他的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預期,希望提高收入的人看到了他如此眾多的粉絲和播放量,希望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人看到了他腦子的許許多多的「沒用的創意」,希望娛樂休閒的人看到了他製作手工中的熱情與興趣。

同樣,號召作用主要也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和上文中所提到了類似,一種「非官方」的號召作用,通過視頻製作者本身自帶了流量或者是粉絲,對有興趣從事視頻製作的人或者是中立的人起到一定的號召作用。另一方面則是「快手」平台官方的號召作用,通過各種營銷策劃在吸引觀眾流量的同時也吸納了許多的視頻製作者,如最近比較火熱的瓜分現金的活動,成為春晚唯一的合作夥伴等,除此之外,還有專門針對製作者的激勵獎勵和流量支持等活動更是加速了新的視頻製作者的產生。這對農村的就業觀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快手」影響下自身需求與定位發生變化

人們通過瀏覽短視頻,接受了一些視頻製作者所傳播的一些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重構了自身的價值觀,開始朝向一些所謂的「流行文化」看齊,不再拘泥於目前的、簡單的物質需求,而是更加的傾向於展現「真實的自己」,表達出真正的自己、釋放出自己的個性,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滿足於自身的精神需求。重複的、無限制的瀏覽同類型的視頻會把這種需求無限的放大,慾望也會愈加的膨脹,最終把自己也導向為這種觀念的傳播者,但是我們所提倡的應該是大眾的、普世的價值,不能與法律和道德相違背。

自身定位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短視頻視頻類型對自己定位的塑造。我們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大致可以從別人的評價中得到對自己的一些認識,但實際上可能是不準確的或者是一種模糊的印象,通過我們瀏覽短視頻的類型,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讓「自己能夠真正的認識自己」,我們有時候會經常想像,如果自己是整個視頻的製作者,我會怎麼去製作的這個視頻,這就無形中為成為短視頻製作者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人們所關注、經常瀏覽的內容肯定是自己最喜歡的、最關注的內容,這樣這就對自己有了一個簡單的定位,然後通過不斷地視頻瀏覽與觀看會加深這種程度同時也會更加的細化自身的定位,比如同樣是美食類視頻是選擇美食製作類還是選擇美食鑑賞類?這個結果會在深度的瀏覽得出,最後如果自己成為視頻製作者,肯定會從自己熟悉、感興趣的領域出發,完成自己的定位。簡單的說,就是簡答瀏覽(模糊定位)深度瀏覽(初步定位)製作視頻(最終定位)正是因為「快手」平台影響下自身需求和定位發生變化,自身不再拘泥於現實,嚮往一種更符合自身定位和需求的方向發展,從而影響自身的就業觀念。


就業觀念變化的應對策略

網際網路與新媒體的背景下,抑制就業觀念的變化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農民投入到視頻製作中去,既能農民的自我價值、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又能為新媒體的事業注入新鮮的血液。

對農民自身來講,應該克服心理障礙,改變傳統觀念,學習新技能、新方法,融入到全面創作的大浪潮之中去。

對於新媒體行業來講,應該注重到農村地區的強大的創作活力,加大創作補貼和扶持力度,讓從未成為短視頻創作的一片沃土。

對於政府部門來講,應該轉發發展思路,根據地區特色指定正確的行政規劃,把新媒體行業納入到農村經濟發展的版圖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MNWQ3AB3uTiws8K0z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