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國第一銀杏古村落——桂林海洋鄉

2019-10-18     中國鄉村美文

中國銀杏之鄉

陶醉在中國銀杏之鄉——金色的海洋

深秋來臨,地處廣西桂林靈川縣的海洋鄉不經意間已經變成了金色的童話世界。在廣西桂林,人們都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很少人知道離桂林以東三十多公里有個名叫「海洋鄉」的古村落,村裡們房前屋後,都生長許多有百年樹齡的銀杏樹。清晨陽光照著進村路旁銀杏金色的葉尖,樹葉和陽光渾然一色,閃閃爍爍,遠遠望去一片片銀杏林錯落有致,將整個村子擁抱其間,一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和諧景致。走到村裡漫遊,古色古鄉的磚瓦房,映襯著金黃色的銀杏,微風吹過,便有成片黃葉在空中起舞,葉片落入房檐屋後一遍金黃色……走出村口,在村邊的菜田裡,十多隻鷺鷥正在翩翩起舞,而村民們在田裡一邊耕作,彼此相安無事,這幅人與動物自然和偕共處的動人畫面,不禁令我心生感動……

海洋鄉秋日風光

進入深秋的海洋鄉,就進入了黃色的海洋。號稱海洋山銀杏基地的銀杏,其實並非種在山上。海洋山是桂林境內湘漓分水的一座名山。海洋山銀杏基地為全國最大的銀杏基地,除了靈川縣海洋鄉,還包括興安縣高尚鄉等。這片小山坡的銀杏樹相對集中,正值銀杏的旺盛期。樹林的每一棵樹好像在執行著同一個口令。樹葉已經飄落了三分之一,樹根下的落葉薄薄的鋪了一層,樹上樹下皆美景。

千年老銀杏樹下

金秋的海洋鄉是浪漫多情的,初冬的海洋鄉是溫馨典雅的。特別是,在象徵收穫的深秋季節,在暖陽嫵媚的剎那輝映,海洋鄉就會散發出醉人的笑靨,低吟著輕快柔情的曲調,任由不時吹過的寒風,抑或偶爾灑跌的落英,這時的海洋鄉,總在不經意的瀟洒,不刻意的妝扮中,慢慢地、美妙地蝶變成一個由銀杏編織起來的童話般的世界……

桂林海洋鄉美景

被稱之為「中國銀杏第一鄉」的海洋鄉,地處廣西桂林市東部,坐落在靈川縣的海洋山之中。地方不大的村莊,方圓4平方公里的林區就有百萬株銀杏樹,樹齡大多為30-50年,有50多萬株年代久遠,其中百年以上的就有1.7萬株,是世界上人均占有銀杏最多的地方。驅車進入海洋鄉,道路兩旁不時有幾棵銀杏撲面而來,這裡的村前屋後、山腰路旁隨處可見銀杏樹,片片樹葉在風中飄灑後落下一地金黃。古時文人傷春悲秋,深秋里的吟詠多陰沉淒涼,歐陽修所作《秋聲賦》就感慨「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因為「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今人似無如此傷悲情懷,在深秋落葉之時,海洋鄉的村莊小道上趕去觀賞銀杏的遊人絡繹於途,唯見他們在一棵棵銀杏樹下歡呼雀躍拍照留念,更有新娘穿上西式婚紗,在遍地金黃中面對鏡頭綻放燦爛笑容。每年最佳觀賞時間是深秋的11月至12月底,這裡有著上百萬株被稱之為「世界第一活化石」的銀杏的海洋鄉,就會以漫山遍野的金黃色的華麗盛裝迎接四面八方的中外遊客。

銀杏樹上的白果

「多情原為好顏色,海洋金秋滿地彩。」走進海洋鄉,賞心悅目的景點特別的多,無論你走進哪個小村、踏進哪個山林,爬上那個山坡,你都會享受著一個個接踵而來的驚喜:小平樂、桐木灣、畫眉弄、打廠里、北岱底、濱洞、思江、塘頭……在攝影家、畫家、詩人的鏡頭、畫板、字句里,便會隨著這風情萬種的金黃色的畫卷構思營造出一幅幅儀態萬千的秋意圖。

銀杏之鄉的村民

漫步在「天下銀杏第一鄉」

在海洋鄉我去的是銀杏資源相對集中的大桐木灣村。海洋鄉雖然只是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卻有銀杏樹上百萬株,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廣植於秀麗的田園、村舍、溪流和村道旁。林冠平均高度13米,樹幹直徑0.5米,其中有50多萬株年代久遠的銀杏樹,百年以上的便有1.7萬餘株。就在靠近古民居後有一株古銀杏樹,是海洋鄉最大的一株銀杏公樹,被稱為「白果王」,已有1100多年歷史,胸徑1.5米,樹幹圍徑4.8米,樹高約50米,樹幹需6人合抱。白果王是必看的景點,這裡是世界上人均占有銀杏最多的地方,因此就成了「活化石」銀杏的故鄉,也被譽為「中國銀杏第一鄉」。

海洋鄉木灣村內

海洋鄉的銀杏觀賞點有大小桐木灣、九連村和小平樂村等。銀杏樹較為集中的地方是鄉政府大樓前和大桐木灣風景區,近百棵大銀杏樹連成一片,場面頗為壯觀。在大桐木灣,銀杏樹穿插在屋舍之間,黃澄澄的葉子灑滿屋頂,就像一個被銀杏樹葉所包裹的金色世界,一點沒有深秋葉落的悲涼之感,白果王的所在地也在大桐木灣村。

銀杏樹下的學子

海洋鄉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是湘江的發源地。海洋鄉屬高寒地區,森林覆蓋率高,日平均氣溫一般比城市低2-3℃,且全鄉區域無工業污染,空氣非常清新,是夏日裡度假旅遊的最佳去處。據有關專家考證,早在公元一六三七年四月明代大地理家徐霞客就曾因探察湘江之源來到海洋一帶。

落葉歸根

銀杏樹有「白果皇后」之稱,又稱"公孫果",為銀杏科落葉喬木,其果實俗稱白果,它由肉質外種皮、骨質中種皮、膜質內種皮、種仁組成。其品味甘美,營養豐富,可以作名貴的藥膳,也能製成很多名貴糕點和多種罐頭或其他加工食品。銀杏在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傳說中的銀杏仙子本是觀音撒落的佛珠,她們下嫁凡人幸福美滿,最後雙雙化身雌雄銀杏樹,恩澤百姓,守護生靈。一個放羊的白姑娘病倒在銀杏樹下,被仙子用銀杏果救活,姑娘摘了好多的銀杏果送給那些需要治病的朋友,因為是白姑娘發現並送來的,所以稱之為白果。

海洋鄉村民

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現存活在世的銀杏稀少而分散,上百歲的老樹已不多見,和它同綱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滅絕,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變種及品種有:黃葉銀杏、塔狀銀杏、裂銀杏、垂枝銀杏、斑葉銀杏等26種。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藥用價值。

桂林靈川銀杏海洋鄉秋色

民居中保存較為完好且最大的一進就是清同治十三年恩授國子監太學生、光緒四年加授恩貢生一員的唐亨琦祖屋,其建於乾隆晚期,為三進三天井結構,內先為大門堂,中為天井,天井兩側各有廂房,往裡是住戶的堂屋,兩側各有耳房,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門堂、堂屋、耳房的窗欞上大多鏤空雕刻有各種傳統的花草蟲魚飾畫,雕造物生動活潑,刀工純熟精細。其它民居進與進之間排列講究、規整,從大門樓進來,各進的通道皆由青石板鋪就,四段通道的閘口均設有厚重的木門,門上皆掛有牌匾及燈籠,尤顯氣派與森嚴。古民居內隔扇、神龕、供桌、匾、椅、床、衣櫃、書桌、書櫃、石磨、石缸、石花缽等,雕花玲瓏剔透,各式各樣。

靈川銀杏甲天下

大桐木灣村歷史悠久,民風儒雅。清朝時期,村民唐亨琦因才華出眾,品學兼優,同治和光緒年間被清廷分別授予國子監太學生和貢生,四根栓馬石柱刻碑文記載。大桐木灣村的銀杏樹穿插在屋舍之間,或屋前、或屋後,都有銀杏樹葉在風中搖曳。黃澄澄的葉子灑滿了屋頂、屋前,仿佛被銀杏樹葉所包裹的金色世界正以一種金燦燦的光芒展現。

靈川秋色美如畫

銀杏樹的枝椏很美,枝椏伸長的姿態是一種優雅姿態,如同空中彩練飛舞的仙女般搖曳生姿,靜靜的等候著歲月的流逝,等待著一年又一年新生的開始。所有的枝葉交叉相間,錯落有致,自成一派韻味悠然。金黃的銀杏樹葉洋溢著片片秋色,滿眼金黃。金色銀杏林將山村勾勒出一幅幅油畫般的迷人美景,讓人陶醉其中。大桐木灣村猶如銀杏博物館,整個村子幾十戶人家幾乎都被銀杏樹所包裹。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後都是銀杏,就連村邊、路邊,山渠 旁、山腳也都是銀杏樹。

千年老樹白果王

大桐木灣村和小桐木灣距離鄉政府較近,銀杏相對集中,遊客較多,宜儘量避免周末出遊。大桐木灣村較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古建築群,如嘉慶年間挖掘的古井、同治年間矗立的拴馬樁,以及民居、門樓、巷道、石板路、石坊等古蹟。靈川及周邊有不少景點可聯游,如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始建於北宋初年的靈川縣大圩鎮;興安縣的貓兒山最高海拔2142米,為華南第一高峰,也是灕江之源;興安縣城的靈渠始建於秦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圖為:美麗的中國銀杏之鄉—廣西桂林靈川海洋鄉秋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LJY4G0BMH2_cNUgVb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