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著不同的品飲方法。在久居雲南茶山深處的哈尼族,有著不一樣的飲茶之法,值得向列位看官介紹。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國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之間的大山深處,以及思茅市、玉溪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哈尼族久居於盛產茶葉的雲南大山中,茶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從哀牢山中鎮沅的千家寨到瀾滄的邦崴,從普洱的茶樹箐到勐海的南糯山,哪裡有哈尼族,哪裡就有古茶樹,哪裡就有大茶園。由此可見,哈尼族的人不僅有著歷史悠久的種茶史,也有著很久遠的喝茶史。
哈尼族人在煮用土鍋茶
哈尼族的飲茶方式比較特別,是一種古老而方便的煮茶法,叫"土鍋茶"。
這種茶不僅是哈尼族的人們日常喝茶的一種方式,也是哈尼族待客的一種方式。據說這種飲茶方法是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古時候,哈尼族人聚居的村寨經常受到老虎(也有故事記載是豹子,不論虎豹,總之是一種猛獸)的侵擾,族人們整天人心惶惶,不得安寧。為了對付兇惡的老虎,村裡有個年輕人想到一個辦法。他召集族人們一起挖了個陷阱,計劃設埋伏抓老虎。
一天夜裡,老虎又一次出現了,它不知道村寨附近設了陷阱,一失足就墜落下去。第二天,族人們一起用石塊將老虎砸死,將老虎的皮一剝,並在寨子裡支起了一口大鍋,準備把老虎肉煮了吃掉。整個寨子的人們吃完了老虎肉,是高興地又唱又跳。他們一直跳到後半夜,玩得口乾舌燥,就把大鍋刷乾淨,倒上山泉水,煮水喝。
尺寸和樣式比一的土鍋
正在這時,忽然吹來一陣大風,將許多小樹葉吹進鍋里,大家口渴,急於喝水,便沒有來得及將這些葉子撈出去。誰知,正是這些樹葉,使得這鍋泉水變得香甜爽口。大家都很奇怪,就開始尋找這種樹葉。後來在山坡上找到這種樹葉,原來是一種茶樹上的葉子。從此,他們便經常用這種茶葉煮水喝了。漸漸地,煮茶的習慣便在哈尼族中形成了。
哈尼族人每天都會飲用土鍋茶。這種茶製作起來比較簡單。首先,選一個土鍋,也有人稱之為土罐。煮茶用的這種土鍋歷史悠久,造型簡單,通常是單耳、鼓腹、沿有流口。因每次喝茶人數不一,每戶哈尼族人家中,有好幾口大小不一的土鍋。小的只有拳頭大小,腹的直徑和罐高約為5厘米;大的有3-4個拳頭那麼大,這種土鍋足夠供8-9個人同時喝茶。
選好合適的土鍋,將其放於火上,然後注入7-8分滿的山泉水。待水燒開後,直接抓一把新制的青毛茶,放在土鍋中。待茶葉在土鍋中煮沸3分鐘後,土罐茶便煮好了。這時,主人會端起土鍋將茶水倒到他們用竹子自製的茶盅里,給在座的每一位奉上一杯。
這種土鍋茶,茶湯呈綠黃色,其味道濃香醇厚,茶勁十足,喝一口令人回味無窮。隨後,土鍋中便可繼續加水,繼續煮茶。
煮好的土鍋茶
哈尼族人的生活,離不開土鍋茶。而哈尼族老人則更喜歡飲用土鍋煮的濃茶,他們自己備有專用的小土鍋,在閒暇時間,便會圍著火爐邊煮茶喝,邊享天倫之樂。
哈尼族是一個和茶有著不解情緣的民族,茶不僅帶給他們豐富的物質生活,也承載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從古到今,源遠流長,哈尼族人以茶入食,以茶入飲,以茶為禮,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茶文化。
如果你有幸來到哈尼族人居住的寨子,他們一定會煮一鍋濃香醇厚的土鍋茶,熱情地接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