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一過,對象就和你分手了?心理快報:送禮物也要有技巧

2020-02-17     壹心理

情人節如約而至,就算被疫情困住,只能隔著視頻問候,戀愛中的男女們還是要費盡心思如何製造點浪漫。


最頭疼的事,就是送禮物了,畢竟異地戀也少不了這個環節。送女生最喜歡的包包?還是送當下人人都需要的口罩??單身的朋友們表示很省心,怎麼開心怎麼來。


那麼關於情人節,心理學家們有什麼有意思的發現呢?如何科學送禮?如何愉快約會?本期《 0 時差心理快報》將介紹給你聽。

01

話題一:女生收到奢侈品,一定開心嗎?

一年一度的情人節消費調查始終顯示,男性在浪漫禮物上的花費大約是女性的兩倍。

我們會在朋友圈裡看到女孩子曬男朋友送的禮物,可能是一個心儀很久的包包,一條 blingbling 的項鍊,能感到她們的甜蜜滿滿。


但在我們的固有印象里,女性收到伴侶送的奢侈品禮物,一定很開心吧,真的這樣嗎?William Dinga 等四位心理學者有新的見解。[1]

首先他們招募了 120 名平均年齡在 30 歲的女性,均為異性戀,讓這些參與者想像和一位男性伴侶處在新的戀愛關係中,並給她們描述現階段戀愛的細節,比如 「你們談論你們的家庭、愛好和過去的經歷」 和 「你們談論未來的計劃」 等。


同時評估她們對於關係階段的感知:「根據描述,關係處於什麼階段?(1=剛剛開始,7=已經確立)。」

在此基礎上,參與者被告知想像男性伴侶給了她一個名牌手提包作為禮物,然後對禮物的態度進行打分:


「你接受禮物的可能性有多大?」(1=一點也不,7=確切地說)


「你喜歡這份禮物嗎?「(1=一點也不,7=非常多)


「你希望得到多少禮物?」(1=一點也不,7=非常多)


緊接著再對這些參與者對關係權利的感知進行評估,比如 「在多大程度上,你認為你的伴侶會在關係中有更多的決定權?」

後續研究中,心理學們在實驗中將禮物換成奢侈品和普通禮品兩種類型,結果一致告訴我們,女性對禮物的態度取決於和伴侶所處的關係階段

當剛開始戀愛,關係並不那麼穩定時,女性更能接受普通禮品,反而不喜歡男生送奢侈品。


這是因為女性會擔心一旦接受貴重的東西,就在這段情感關係中失去權利,不再平等了。

而當親密關係逐漸穩定時,女性會更願意接受奢侈品禮物。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女性都是這樣的,如果她願意處在一個低權利的位置,可能對貴重禮物也沒那麼牴觸了。

這也在提醒廣大男性,要更好地理解女性需求啊,也許你的愛人也是需要一點主導權的。

02

話題二:送禮要符合你的 「人設」 ?

前面一個話題我們把目光集聚在了男女對立的送禮物上,而在生活中,送禮是常有的事,它改善了人們的親密度,促進了浪漫的關係。


那麼送禮這你來我往間,想要產生積極的作用,需要什麼呢?Biao Luo、Jie Shen 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深圳大學的四名研究者做出解釋。[2]

首先我們對自己都有一個既定的認識,包括形象、思想等,同時也是希望這種感受可以被他人理解的,尤其兩個人談戀愛,更是希望「被懂得」。

研究者們招募了 2016 年參加安徽省某市情人節大型「浪漫約會」活動的出席夫婦,共 250 對,年齡在 23-24 歲,均符合戀愛且交換了禮物的標準。

然後研究者們讓送禮物的人完成一份問卷,關於送禮者形象一致性、關係依賴和親密程度;


收禮物的人也要完成另一份問卷,包括喜不喜歡禮物、收禮人的形象一致性、關係依賴和親密程度。



結果表明,收禮物的人更喜歡和自己形象一致的禮物,而且兩個人如果不夠親密,自己形象的一致性就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兩個人足夠親密,這種影響又小了。

說白了就是大家會喜歡和自己匹配的禮物,比如男生和女生都愛看球,但卻喜歡不同的球隊,有天兩人約好去現場看球,男生想到可以定製隊服穿到現場,於是定個一套自己喜歡球隊圖案的隊服送給女生,想著坐在一起很拉風。


而女生可能就會不開心,心想:為什麼不定製我喜歡的球隊。


如果兩個人感情穩定,甚至都是老夫老妻了,女生也許會覺得這也是一種樂趣。

除此之外,研究者們還比較了不同的文化群體,發現這點上,東方人西方人都一致。

所以 「投其所好」,也是一種愛的技巧啊,當然兩個相愛的人更該多多相互交流。

03

話題三:什麼樣的人約會更能開心?


關於情人節,似乎每一年我們的心情都不同,可能去年的你很期待,今年卻巴不得忘記。

總體來看,情人節對約會的人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事件,對沒有約會的人來說則是一個消極的事件。但不管約會與否,假日都被證明能喚起年輕人的強烈情緒。


這其中是什麼在調節我們的情緒呢?Laura M. Perry 等5位美國心理學者研究了這個問題。[3]

他們招募了美國一所中西部大學 325 名 20 歲左右的學生,參與者在情人節的一個月前進行了信息收集,並完成自我複雜性和抑鬱指數的測量。

在情人節當天,晚 8 點之後,參與者要彙報今天有沒有約會,然後再測量情緒調節策略和最新的抑鬱指數。

在其中,自我複雜性是給參與者 50 個常見社會角色的詞彙庫,像 「同學」、「朋友」 和 「工人」 等,當然參與者也會報告的更為細緻,如 「助手」、「寵物主人」、「室友」 這些,研究團隊要對這些回答進行分類。


有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又是 「女兒」,又是 「媽媽」,又是 「朋友」,同時也是 「員工」,可能還是一個小部門的 「經理」 …… 這種肩負多種社會角色的人,便有較高的自我複雜性。


而情緒調節策略的測量中,是讓參與者描述他們一天做了什麼,像 「獨自喝酒」,「睡了一整天」,「交換禮物」,「和朋友有點吵架」 等。


研究者們會根據參與者在這一天是不是積極地投入約會、是否獨處、有沒有不開心、如何處理人際問題來分析這些數據。

結果表明,參與者扮演的社會角色中,最常見的就是家庭成員、學生和朋友。較高的自我複雜性能幫助一個人處理負性生活事件,但在積極生活事件中卻更難處理。

比如一個單身的人,他有一幫單身的兄弟,情人節這天就可以一起嗨皮,但如果他自我複雜性不高,也許只能一個人喝悶酒。

但情人節約會這件事,顯然是一個積極事件,這時候角色越複雜,情緒也越複雜。


比如一個女生已經加了好幾天班,今天好不容易和男神去約會了,哪怕氣氛輕鬆融洽,也會很有壓力。因為她不僅關注正在發生的浪漫,心裡還擔心著會不會被老闆叫回去加班 ……

也就是說,情人節約會,讓自己放下包袱是關鍵。

忘了那些不相干的,投入到情人節約會中,你會更幸福。這也是在告訴我們,生活不是只有一天的浪漫,多多投入到愛中,「情人節每天都過」。

其實情人節的日期只是一個讓我們在生活中注重浪漫的小提示,不管哪一天,都祝你有個好心情~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參考的文獻資料:

[1] Ding, W., Pandelaere, M., Slabbinck, H., & Sprott, D. E. (2020). Conspicuous gifting: When and why women (do not) appreciate men's romantic luxury gif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87,103945.

[2] Luo, B., Fang, W., Shen, J., & Cong, X. F. (2019). Gift–image congruence and gift apprecia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roles of intimacy and relationship dependen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03, 142-152.
[3] Perry, L. M., Hoerger, M., Korotkin, B. D., Saks, S. J., & Duberstein, P. R. (2019). Self-complexity and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 to a romantic event in early adulthood.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026540751989347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5stWnABjYh_GJGVCR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