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藍為十字花科蕓薹屬一、二年草本甘藍類蔬菜,以其肥嫩的花薹及嫩葉供食用,是我國特產蔬菜之一,以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栽培較多。近年來,隨著蔬菜種植結構調整以及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的逐步形成,芥藍因其風味別致、營養豐富、生產效益較好,受到生產者重視,上海寶山地區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在部分蔬菜生產基地已成為主栽品種之一,現將其無公害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根據栽培季節選用優質豐產、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如四季芥藍、香菇芥藍等。
2、整地施肥
選擇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土壤肥沃的地塊種植。前茬收穫結束後清潔田園,及時耕翻,施足基肥,每667m2 施腐熟有機肥2500kg、45%復合肥(氮、磷、鉀含量各15%)50kg,耕翻均勻後築畦,畦寬(連溝)2m,溝深25~30cm,6m 寬大棚築3 畦。
3、播種育苗
3.1 機械直播
夏季栽培常選用直播方式,品種選用四季芥藍。4月上旬用機械直播,每畦播種5 行,每667m2 用種量130~140g,播種20d 後間苗,苗距15cm。
3.2 基質育苗
秋季栽培採用育苗移栽方式,品種選用香菇芥藍,7月上旬播種育苗,8月上旬定植。
3.2.1 穴盤與基質 選用128 孔塑料穴盤(長54cm、寬38cm),消毒洗凈後使用。基質配方為蛭石20%、草炭40%、珍珠岩40%。
3.2.2 苗床 在蓋有頂膜和遮陽網的塑料大棚內建苗床,寬2m,穴盤下用磚塊和木條搭好簡易架子,距地面15~20cm,既可防止秧苗根系扎入土中,也利於控水。
3.2.3 播種 剔除霉籽、癟籽、蟲籽後,用50~55℃熱水浸種5min,並不斷攪拌,撈出後用清水洗凈,陰乾待用。一般於24h 之內在苗盤播種。採用精量播種機,每穴播1 粒種子(注意雜質堵住吸頭),播後覆蓋0.5cm 厚珍珠岩,澆透水,保持基質濕潤。
3.2.4 苗期管理(1)水肥管理:採用穴盤育苗由於穴間距離小,秧苗密度大,基質少,水分管理是育苗成敗的關鍵。夏季穴盤育苗極易出現缺水,應經常保持基質濕潤,除陰雨天外,一般1~2d 在傍晚或清晨使用微噴設備澆1 次透水。整個育苗期間應保持育苗穴盤不濕不幹,確保秧苗不萎蔫、不徒長。根據苗情和天氣情況,葉面噴施肥料2~3 次。出苗5~6d後,開始噴施尿素800~1000 倍液(濃度隨苗齡的增加而適當增加),每次噴施間隔7~10d。(2)遮陽管理:出苗前,大棚上一直覆蓋遮陽網;出苗後,遮陽網白天蓋,晚上揭,防止烈日曝曬秧苗,並可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水分蒸發。陰雨天不蓋遮陽網。定植前5~7d,逐漸減少遮陽網覆蓋時間,以便適應外界自然環境。(3)病蟲害防治:天氣炎熱,蟲害較多,主要有蚜蟲、白粉虱、小菜蛾等。在採用防蟲網、性誘劑、黃板等綠色防控技術的同時,小菜蛾可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000 倍液或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2500~3000 倍液等藥液防治,蚜蟲、白粉虱可用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5000~6000 倍液防治。
3.2.5 壯苗標準 苗高10cm 左右,有4~5 片真葉,植株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苗齡30d 左右。
4、定植
定植密度因栽培品種、栽培季節不同而異。一般早、中熟品種定植株行距為30cm×20cm,晚熟品種定植株行距為30cm×35cm。應選晴好天氣傍晚定植。
5、田間管理
5.1 水肥管理
定植後緩苗前,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以防缺水。一般定植後1 周左右開始追肥,每667m2 追施尿素15kg,並連續澆水2~3 次;現蕾時追施45%三元復合肥(氮、磷、鉀含量各15%)20kg。整個生長期應保持土壤濕潤。
5.2 中耕除草
緩苗後至植株現蕾前應連續中耕2~3 次,結合中耕進行除草。
6、病蟲害防治
6.1 農業防治
選用無病種子及抗病優良品種;培育無病蟲害壯苗,合理輪作倒茬;注意灌水、排水,防止土壤乾旱和積水;清潔田園,加強除草,降低病蟲源數量。
6.2 物理防治
大棚栽培採用黃板誘殺、防蟲網阻隔等防範措施,大面積露地栽培可採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
6.3 化學防治
6.3.1 病害 芥藍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等,可用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800~1200 倍液或687.5f/L 氟菌·霜霉威懸浮劑800 倍液噴霧防治。
6.3.2 蟲害 芥藍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蚜蟲可用40%啶蟲脒水分散劑5000~6000倍液防治,菜青蟲、小菜蛾可用150g/L 茚蟲威懸浮劑3500~4000 倍液或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2000~3000 倍液防治。
7、採收
適時採收是保證芥藍產量和質量的關鍵。1~2個花蕾開放時為芥藍採收適期。採收時,用刀從薹的基部開始粗壯的地方收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5VXCnEBiuFnsJQVLM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