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一時爽,一直度假一直爽

2020-05-20   Chicology

原標題:度假一時爽,一直度假一直爽

本文首發於Chicology公眾號,歡迎關注我們。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兒,

那麼現在你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

——《愛麗絲夢遊仙境》

「度假」這個概念,

也要到了20世紀初才漸漸在全球流行開來:

——

在特定的時間,比如初夏;

去往某些特定的地方,比如阿瑪菲海岸或者邁阿密;

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比如海灘曬太陽。

與時尚很像,度假也是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一個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逐漸膨脹起來,資本主義漸漸流露出自己最美妙動人的一面:大量的財富被創造,於是需要被消費、被休閒。其實休閒和工作之間的區分,也只是某種管理方式之一。

伴隨著這種管理方式,時裝界審時度勢,夾在秋冬春夏之間的度假系列(Resort Collection)應運而生。又因為社交媒體在這十年間的急速發展,品牌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挑選展示度假系列的場地,賺足眼球。一個本來生存與過度中的補充系列,漸漸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如今我們度過了似乎看不頭的「假期」,想像著如若這個「假期」永不結束,不知道去向何方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度假開始

度假系列 :

也被稱為巡遊系列(Cruise Collection),可見最早的運用場合大多在跨洋的郵輪之上。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即使是船上的生活也需要保持相當的精緻,女士們為了不同的場合,需要更換不同的衣服。一次度假並不能在時尚方面有所懈怠,但隨著時間的流失,需要攜帶太多的衣服成為上流社會小姐們的一種煩惱。另外穿著誇張的裙子,在狹小的船艙里總是不那麼方便。度假依然需要進行,時髦的品味又不能丟。

郵輪上的時尚也隨著時間而變化,越來越摩登

郵輪上的時尚也隨著時間而變化,越來越摩登

Gabrielle Chanel觀察到這種生活方式下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始為這些需要出去度假的女人們設計合適的衣服,這便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度假系列的雛形。

香奈兒為女士們設計師了寬鬆舒服的外套,使用前所未有的針織面料,也因為這樣一款外套,徹底改變了女人們著裝的方式,尤其在度假期間。

Chanel的經典外套

Chanel的經典外套

60年代,隨著航空業的發展和普及,往返於目的地之間的時間被最大限度地縮小。乘坐飛機到達度假目的地,成為新的潮流,這給了更多品牌啟發,度假系列漸漸成為正式發布與冬與春系列中間的補充系列。而時尚也不再僅僅局限於巴黎,美國作為新興的時裝市場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和關注。

海灘時髦也不只是香奈兒的優雅,美國南部棕櫚海灘的熱鬧也漸漸成為主流。

一個在海邊賣橘子水的小姑娘,穿著印花漂亮的無袖連衣裙,後來想要買她裙子的人居然比橘子水的人還要多,她就是Lilly Pulitzer。

厭倦了紐約上流生活的千金小姐,逃到棕櫚海灘尋找人生的意義,帶有美國海岸特色的度假系列由此誕生。

Lilly Pulitzer

起源雖然與度假有關,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度假系列都被認為是更加商業化的設計,用更加實際的方式詮釋設計師的新一季的概念。度假系列對於很多品牌來說也是相對迷你的系列,並不那麼受到重視。但情況在這十年間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尤其對於奢侈品而言,度假系列的發布已經漸漸成為一場舉世矚目的盛會。

跟高級成衣(Ready-to-wear)在四大時裝周上的發布不一樣,度假系列回歸到「度假」二字,開始了自己想走就走的旅行。每一次發布度假系列,品牌都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最為合適的展示場所,地點遍布各地,也讓我們跟這度假系列一起,開始了時裝的環球旅行。

城市情結

我們生活在城市之中,我們熱愛又感到厭倦,從自己的城市到別人的城市,也會是旅行中的重要一環。有些人說旅行的意義不過是從一個自己厭倦了的地方,到一個別人厭倦了的地方。但這恰恰是旅行的樂趣所在,厭倦可能會成為下一次的熱愛。擺脫了四大時尚首都的地理束縛,品牌在發布度假系列的時候,有了更多城市的選擇。而選擇什麼樣的城市,從時裝的風格到品牌傳遞的信息,都在跟著變化。而我們,更是領略到時裝對於不同城市的情結,這些情結是不是也可以成為下一個旅行目的地?

Chanel在2016年5月來到初夏的古巴,在哈瓦那的市中心,伴隨著南美風情的音樂,模特走上綠色樹蔭下的大道,展示2017年的度假系列。整場秀由兩位古巴女歌手開場,夜幕降臨之前,模特史蒂娜·坦娜特(Stella Tennant)穿著經典的黑白色開場。她悠閒的步調,像是流連在這歷史街區上的普通遊客。

Chanel 2017 Resort Collection in La Habana

2020年的度假系列,因為某些原因,Chanel停下了自己遊歷世界的腳步,多年之後將度假系列帶回了自己的城市——巴黎。別的城市帶來的可能有驚喜、有刺激,但最能帶來安全感的,大概還要回到熟悉的城市。

Chanel 2020 Resort Collection in Paris

跟Chanel不一樣,Dior在今年還是選擇要出遠門,來到品牌第二任設計師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最愛的城市之一——馬拉喀什。位於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在過去幾十年前都是歐洲人鍾愛的旅行目的地。因為完全不一樣的風土,也因為西方對於非洲大陸的浪漫想像。

品牌跟這座城市的淵源也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迪奧先生在1954就設計推出一款名為「卡薩布蘭卡」的洋裝,也曾於當地紀念品品牌合作推出帶有獨特標籤的產品。

2019年在馬拉喀什的秀,更是將摩洛哥的多元的色彩,精緻的手工,帶到了系列之中。秀場中間燃起的火焰,夜幕之下越發神秘的城市,模特身上花樣繁複的長裙,猶如一場冒險夢境。

地標場景

拜訪地標式的建築,在旅行的過程中,除了打卡的作用之外,還代表著對於文化歷史的深度認知。即使某些地標,早已爛熟於各種旅遊書籍里,但依然會感覺震撼。不管看過多少艾菲爾鐵塔的圖片,都抵不上在人來人往中,感受它錯綜複雜的結構;在巴黎古典的背景中,了解它存在的先鋒含義。

2013年Chanel度假系列,就來到凡爾賽宮殿的後花園。這座法國歷史上最為華麗的宮殿,像是夢幻一般,但又真實存在。以法國宮廷為靈感來源的度假系列,在花園中曼妙的碰水池前上演,成為這一法國地標最好的註腳。

Chanel Resort Collection 2013 in Versailles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泰晤士河的北岸,一座大型的哥德式建築,前往倫敦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標。她也是當年黛安娜王妃結婚的教堂,是英國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園。

Gucci,2016年在這裡,發布了新一季的度假系列。這也是這座百年老教堂,第一次迎來如此時髦的客人。這場大秀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迴廊為舞台,模特在幽暗的燈光之下魚貫而出,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這個度假系列中,時裝設計元素的融合,像極了倫敦這座城市的樣子,既古典又先鋒,即優雅又街頭。更為有趣的是,走秀當天是女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獲得加冕的63周年,因此從這個系列中,我們也可以找到某些致敬女王的元素。

Gucci Resort Collection 2017 in Westminster

2015年Louis Vuitton將自己的度假系列搬上一座「沙漠現代主義」的代表性建築,由建築師約翰·洛特納(John Lautner)建造的The Bob Hope Residence。這座火山形狀的大型私人住宅,是整個70年代建築風格的傳奇地標。

沙漠現代主義,誕生於40年代的美國西岸。建築師E·斯圖爾特·威廉士(E Stewart Williams)在接受好萊塢明星委託時候,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棟非常現代的房子,裡面有許多長長的水平線玻璃幕牆,但使用更多「沙漠適用」的材料,包括鋼材和鋁材」。

於是這種新式的建築風格流行開來,而這次Louis Vuitton選擇的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棟建築。地標性的建築常常幫助我們認識一個地方,他們似乎超然世外但又涉事其中,他們總能讓人印象深刻,這大概也是度假系列選擇地標的原因。

Louis Vuitton Resort Collection 2016

藝術概念

時尚對於藝術的執念,百年來從未懈怠。從超現實主義到表現主義,藝術的世界向時裝的設計輸入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時尚是否藝術,早已是各方爭執不下的議題。然而時尚是不是藝術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重要,藝術,取決於觀看者的角度,時尚亦然。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樣時尚。如果我們拿藝術的眼光看待時尚,也不失為一種角度,品牌的度假系列也喜歡這種角度。

旅行中重要的目的地——美術館,作為展示藝術品的地方,當然也可以成為展示時裝的場所。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裡發布度假系列,也成為很多品牌的不二選擇。一方面美術館本身的建築結構給了時裝展示足夠發揮的空間,另一方面美術館的氣質能夠更好地用作系列概念的表達。

Max Mara的度假系列在2019年來到了柏林,這座被譽為「藝術和建築設計燈塔」的城市,即使是滿目悲壯和傷痕,但依舊美麗。

Max Mara選擇了柏林的新博物館,這棟建築在二戰期間幾乎全部被毀。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恢復重建,在新千年才重新開放給大眾。

所以新博物館融合著不同時間留下的痕跡,過去和現在,在這裡被融合。埃及法老阿肯納頓的王后娜芙蒂蒂的半身像,就收藏於新博物館中,成為鎮館之寶。出現在新美術館中的Max Mara度假系列,有著傳承古典的冷靜,跟新博物館無縫連接。模特從現代主義風格的樓梯走下來,設計師更以這座博物館及其館藏黃金薄片禮帽為靈感,創作一系列既古且今的雕刻手鍊、項鍊和耳環,經典的羊絨及素凈的羊毛大衣增添熠熠光茫。

Louis Vuitton對於藝術博物館的熱愛也從未消減,2016年的度假系列選擇了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

這棟像外星飛碟一般的建築,由巴西著名的建築大師、被譽為「建築界的畢卡索」的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設計。模特從建筑前面蜿蜒的走廊出來,在遠處大海和夕陽的映襯之下,發布會本身就成為了一件難以復刻的藝術作品。

Louis Vuitton Resort Collection 2017 in Rio de Janeiro

跟巴西的未來主義不同,2018年的度假系列,Louis Vuitton移師日本,來到埋藏於深山中的私人美術館——美秀美術館。

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可說是追求極致現代風格融合於自然山水中的最佳代表。

這座由建築師貝聿銘在1997年設計的建築,以傳說在喜馬拉雅秘境山谷間的人間天堂香格里拉為構思,將之體現在美秀美術館建築上。

原文刊登於Istyle《優家畫報》,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我們的封面真的有在用心設計,

如果看不到是有點可惜了,就,請星標我們吧。

text :盧笛

graphic:Doreen

produced by Chicology

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擅轉至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