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77
卜冠今的二十歲,有過特別特別多的困惑。
那時她還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上學,她不像大多數二十歲的學生一樣,天真爛漫,逍遙自在,那時的她,已經在想很多問題。比如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工作,將來要做什麼樣的演員,要拍什麼樣的作品等等,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生活中有很多困惑嗎?太多了。」她反問記者,「你的生活沒有困惑嗎?」
之所以聊到「困惑」這個話題,是因為卜冠今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二十不惑》,她飾演的姜小果,就正在畢業前夕,面臨著來自友情、愛情、職場的種種困惑。
她的三個室友,梁爽人美又善經營,羅艷有媽媽給安排後路,段家寶是家境殷實的富家女。相比之下,權力、長相、金錢都沒有的「三無女生」姜小果,可能是最能引起普通人共情的一個。
她不敢大手大腳地花錢,快用完的牙膏要捲成卷再擠一擠,囑咐有錢室友吃飯要用50元的優惠券,掉進馬桶里的手機,撈出來擦乾淨還能接著用。她籌錢的方式是把飯卡、公交卡甚至是買的螺螄粉全都退掉。
這一點倒是跟卜冠今不謀而合。她和姜小果同樣出身平凡,平時生活中非常節儉,朋友們都稱她為「人間計算器」,據說還特地贈送了她一個帶著「人間計算器」字樣的手機殼。
當年卜冠今報名中戲後險些棄考,也是因為心疼已經交了的一百多塊錢報名費,才「破罐子破摔」地拼了一把,就此進了中戲的門。
這樣看來,她和姜小果都是被平凡生活吹得野蠻生長的野草,在一個又一個選擇中撥正自己搖擺的方向。
但她們身上也有彼此不曾擁有過的特質。
姜小果情商高,會轉彎,很會照顧別人的感受。卜冠今在這方面是個頓感的人,她更多時候是軸、倔,和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孤勇。
比起姜小果,她是那顆更難被撥正的野草。
01
卜冠今最喜歡的,也是姜小果身上這股野草的勁兒,她沒有什麼很豐沃的肥料,靠自己的一套方式就可以野蠻生長。這樣一個真實、接地氣的人,生活中隨處可見。
「她跟我們每一個人很像,沒有什麼很好的家庭背景,就是一個很普通、平凡的女孩,但是她又不屈不撓,很堅韌,就像打不死的小強。」
作為「三無女生」,姜小果時刻都在羨慕她的三個室友,天天碎碎念著「你們這都有錢,要是我有,早就如何如何」諸如此類的話。但這種羨慕不會招致女孩間的矛盾。
姜小果雖然窮,雖然一無所有,但是她很坦然,她的羨慕也很坦然,因為「崇拜、羨慕別人有我沒有的東西,沒什麼好隱藏的,坦然接受就好了。羨慕就羨慕唄。」
而且她還有很強的保護欲,哪怕自己是四個人中最一無所有的那個,卻也還是天天想著保護她的那些室友們。
再者,如果不把金錢等物質上的東西看成「有」或「沒有」的衡量標準的話,姜小果其實是個精神很富足的人。正因為她什麼都沒有,卻還能不屈不撓地生存下來,還可以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才顯得她的「發光」更加難能可貴。
這些都是這個角色的過人之處。
姜小果其人著實生動有趣,她處世輕鬆,承受能力也強,乍看上去,有些像卜冠今之前在《忽而今夏》中飾演的何洛,同樣的爽朗率真,同樣的重情重義。但在卜冠今看來,「活潑」「開朗」不能完全概括這兩個人,她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十不惑》的姜小果,她面對更多的是職場上的考驗,還有和姐妹之間的感情,《忽而今夏》里的何洛是學習上的、校園裡的,以及愛情、感情方面的。何洛我覺得更理想化一點,姜小果會更務實一些,更有生存壓力,她要考慮如何在職場、在這個城市生存下來。」
職場也是姜小果身上的主要衝突點所在,她要和各種各樣複雜的人際關係打交道,會付出真心,再遭受打擊,然後再去相信。除此之外,還有感情上的,包括和朋友之間的矛盾。
「比如說我需要你關心我的時候,你卻沒來關心,或者我以為你很好,但其實你不太好,你正在需要我們。再或者你隱瞞了什麼,沒告訴我們,會有這些矛盾。」都是一些很真實的少女心事。
想要演繹好這些少女心事是需要默契的,卜冠今和其他三位女演員有做過一些表演練習,玩玩遊戲,通過互動的方式慢慢找到對方的頻道和節奏。四個人相處起來也很愉快,卜冠今單獨拍職場戲的時候,有時還會覺得好想拍姐妹的戲,看到她們就很開心。
她印象最深的,是拍她們剛開始認識,還不怎麼熟的時候出去吃飯的一場戲,這場戲拍的時候,整部劇已經快殺青了。「當時我們演的時候,根本就演不下去,就是看到對方長發就狂笑,就覺得像個『變態』,看到就笑,根本就演不了,還要裝成大家剛認識的樣子。」
這樣的劇組氛圍,讓卜冠今在整部劇的拍攝過程當中感到非常輕鬆,導演就像她們四個人的爸爸,還是那種朋友一樣的家長。她把導演留給她們的發揮空間比作池塘,她們是在其中肆意遊走的魚兒,「想怎麼游怎麼游。」
「其實我們戲裡戲外基本上就不分,就是戲裡什麼樣,戲外我們就是什麼樣的互動方式,很多即興的互動導演也非常地給空間,他從來不會強迫我們要做什麼,他就是要我們很鮮活的反應。」
02
鮮活,是《二十不惑》的關鍵詞之一,也許它不像其他劇種一樣,可以占據題材上的優勢,直接給人以感官上的刺激,但它主打的青春成長,是每個人都在經歷的。
「而且它聚焦的一個視角,是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在面對的理想和現實,怎麼樣平衡這些衝突,不斷地拷問自己要怎麼做抉擇,很靠近我們的生活。」
卜冠今和姜小果在工作內容上並不相近,但是在和人打交道這件事上,各行各業都差不多。她自評自己並不是個善於人際交往的人,在這一點上她跟姜小果非常不像。
「我覺得姜小果會轉彎,我是個比較軸的人,容易鑽牛角尖,就是『寧死不屈』,不撞南牆不回頭。」
演完《二十不惑》以後,有人問卜冠今,她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她答,「一個情商非常高,非常會處理人際關係,然後又非常會轉彎的人。」對方聽完,「呦」了一聲,「這個跟你差別有點大。」
卜冠今承認這點,於她而言,軸和倔無疑是件好事,它們會促使她不斷地去尋找答案,而且是真正能夠說服自己的、最滿意的答案,只有這樣,她才可能會做出妥協。但相對應的,她也因此有過很多困擾,在自己會讓別人覺得「你為什麼這麼倔」的時候。
《二十不惑》帶給了她成長,起碼讓她認識到,在某種程度上自己還是會轉彎的,轉彎也沒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難。
她正在學習如何跟自己和解。
「我覺得轉彎沒什麼好和不好吧,就是此時此刻,我現在就是這樣的,那就這樣,就接受這樣的我就好了。」
保持倔強當然很好,和解了也無所謂,總歸就是圖個自己開心。
卜冠今回想起自己「遙遠」的二十歲,那個時候的她黑白分明,堅信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然後堅決不妥協,比現在還要倔。」現在的她,找到了比對錯更重要的事情,看問題的角度也變多了,所謂對錯就不再那麼重要。
二十歲差不多也是她正式入行的年紀,從二十多歲拍到現在,她也有了不少作品累積。對於性格慢熱的卜冠今來說,表演是最能打開她情緒的方式,借著角色,她可以面對一些生活中自己不太容易、或者不敢面對的東西。
但要是拋開這些,單論表演本身的話,卜冠今反而覺得,表演這個問題「不值得想」。她很少去想表演,表演對她產生的影響,更多是在感受層面上的。
「大概是我的生活經歷變多了,見到的人變多了,遇到的困難也多了。在層層的『打怪升級』之後,我對人、對事的理解自然就產生了變化,表演也就隨之產生變化。」這與技巧無關,無需刻意琢磨。
「我覺得對於表演來說,審美和對人、事的理解能力很重要,表演本身其實沒什麼好討論的。」
03
真正論起卜冠今跟表演結緣的時刻,要追溯到她學京劇的時候。
那時她上小學,京劇流行的是「從娃娃抓起」,就在她的小學辦了一個培訓班。卜冠今當時也不知道培訓班上的是什麼就報了名,去了以後才知道學的是京劇。偏偏老師看她接受能力很快,想要培養她,於是她就跟著老師學了下去。
她的表演欲由此而來,在舞台上的感覺也被慢慢鍛鍊出來。
考中央戲劇學院是個艱難的過程,在考中戲之前,卜冠今已經參加了好幾場面試,考了失敗,考了失敗,最多的時候,同一天她能知道自己三個學校沒過。
中戲是她的最後一場考試,當時她已經不想考了,即使報了名都想回家。「因為覺得中戲是一個夢想的地方,就別考了,不要面對,夢想破碎好了。」
抱著這個想法,卜冠今給媽媽打電話。她不敢面對結果,如果中戲又考砸了,自己要怎麼辦?是不是證明,自己就不是這塊料?
「然後我媽就在電話里笑了,她說其實壓根兒沒指望我能考上,她就是要我去經歷這種考了、失敗了,然後還要繼續參加考試的過程,這比我一次就考上還要珍貴。她說我應該也遇到了很多考了三年、四年、五年還在考的人,那些孩子在媽媽眼裡是最厲害的小孩,我才考一次算什麼呀?」媽媽把決定權給了卜冠今自己,要是不想考就回家,只要她以後別後悔。
「當時我真的想放棄了,但是因為心疼那個報名費,一百多塊錢已經交了。」「人間計算器」卜冠今本著不能浪費錢的原則破釜沉舟地考了,結果沒想到,最後向她敞開大門的,正是她夢寐以求的學府。
在中戲的時候,卜冠今是個很標準的學生,宿舍、排練廳、圖書館三點一線。她瘋狂地痴迷排練和一些話劇作品,看到好的劇本就想改編,有的時候可以不吃、不喝、不睡,熬夜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因為開心。
她在大學時期拍了電影《驢得水》從而正式出道,轉眼四年時間,她已經有了《忽而今夏》《追球》《二十不惑》等多部代表作,演技被很多觀眾認證。
但跟她被認證的演技不相符的,是她的好還沒被更多人看到。
可惜嗎?
「不可惜,有什麼好可惜的,這些事情,你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大家只是知道的早晚而已,我練好自己的功夫,別人知不知道不是你能決定的。」
很多觀眾對她抱有期待,期待她有更多好的作品也好,曝光也好。卜冠今自己也會存有這種期待,同時她也會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還不夠好,所以才沒遇到更好的機會?「但是其實我覺得,現在的機會對我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
跟她看似小小的外表不同的,是她的身體里潛藏著巨大的能量。在工作上,她是一個非常有野心、有拼勁兒的女演員,她是能豁出去的。至於豁出去的成果如何,沒有那麼重要。「我只追求過程的卓越就好了。」
卜冠今的微博簡介只有簡單的兩個字;酷蓋。雖然她慢熱的性格,敏感的內心,還有被卷髮筒卷上去的整齊一排劉海,看起來好像跟「酷」都不搭邊。
「我覺得敏感和酷不矛盾,我喜歡的很多人都很酷,我也希望自己酷一點。」卜冠今覺得現在的自己還不夠酷,還有點慫,酷在她的眼裡,是要豁得出去,要說真話,不要太為別人的眼光而活。
「而且有的時候,往往表面酷的人,其實背後都有很多可愛、善良和敏感的地方。那些越要表現自己多麼開朗或者多麼陽光的人,反而是相反的性格,不能看表面。」
這個「外萌內酷」的女孩,這段時間正在試著享受生活,她追了英劇《正常人》,前段時間大熱的國劇《隱秘的角落》也有看過。上半年,大家的生活節奏或多或少都有被打亂,她反倒覺得自己安靜下來了,真正開始慢節奏的生活。
關在家裡的時間,她認真地洗衣服、拖地、洗碗,還有曬太陽,會在某個時刻突然意識到,原來這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到了一切都在好轉的下半年,卜冠今也沒有什麼急切想要實現的願望,她還是那樣淡淡的,順其自然,著眼當下。「我就希望播的戲能播得好一點,不要辜負大家的努力。」
這顆很難被撥正的野草,依然在隨著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搖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