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鼓勵」的話,正把抑鬱症患者推向深淵,真關懷做到2點

2019-08-14     問上醫

抑鬱症,是能致死的病,不是「作」、不是「矯情」、不是「沒事找事」,它和能看到的那些傷病一樣,需要專業的治療和照顧。

抑鬱症的症狀主要包括興趣下降、情緒低落、活動減少,同時還可能伴有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思維緩慢或注意困難、體重食慾變化、睡眠障礙、疲乏及自殺觀念等。

但這常被認為是「心眼小、矯情、作、小氣、多愁善感、自尋煩惱」,就是抑鬱症患者自己都可能意識不到是生病了。

而家人和朋友,有許多是想著,多鼓勵鼓勵、多往正向引導引導,甚至灌輸點阿Q精神,讓他/她看開點就好了。

所以,「加油」、「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樂觀點」、「沒事」、「這有啥」、「挺住」……這些鼓勵的話天天講,心是好的,但有時不一定能幫助到抑鬱症患者。

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關懷、真正的理解和全心的陪伴。

下面,「問上醫」給您說一說怎麼更好的幫助抑鬱症患者。

1.容許他/她表達脆弱,不強迫堅強

如果抑鬱症患者,願意訴說自己的脆弱,「我好難受」,是好事,他在向你展開心扉。

這時候傾聽、陪伴、擁抱、撫摸,不要先於他崩潰、大吼大叫、強迫他堅強起來。

沒有人能完全百分百的感知到另一個人的感覺,看到親人朋友沮喪,我們本能的想要讓他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但對抑鬱症患者大吼:「開心起來」,就像對著斷腿的人大叫:「站起來」一樣。

沒有實質上的幫助、可行的實現措施,這樣語言上的「命令」只會讓病人壓力更大、內心更加沮喪、更痛恨自己的「無能」。

所以,不高興就是不高興,撐不住就是撐不住,不要用蒼白的語言強迫堅強,不必為了提現自己的關心去說一些鼓勵的話。

傾聽、理解、陪伴,讓他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

2.不要把理所當然的「理解」強加給她/他

我們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早起,可能因為想到上班要完成的績效或者上學要未完成的報告感到緊張和煩悶。

但抑鬱症患者一天的開始,可能想的是怎麼躲過去白天,躲過分分秒秒的煎熬時刻。他們的眼裡工作、金錢、地位等等,也許都沒有了意義,甚至生命都不再在乎。

所以,我們眼睛裡的那些煩心事,我們以為的她/他的煩心事和我們自以為是的理解與他/她的需要有時候南轅北轍。拿我們的這些理解去勸慰她/他,帶給他的將是沒有意義的聒噪,甚至然他/她進一步覺得,「這世界沒人能理解我,他們說的跟我想的根本就完全不一樣」。

這反而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病情。

所以,不要自以為是的表達自己對他/她的理解。簡單一點,告訴他無論如何都會愛他/她,會陪著他。

一個好陪伴者,在患者最難的日子裡,要注意地傾聽、陪同,在患者欲哭無淚時,平靜的說一句:你現在很難過是不是?

默默地支持、傾聽、嘗試理解,不要一位鼓吹正能量。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有趣的健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tqJ0WwBJleJMoPMoX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