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戶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2020-05-05   銅仁新聞網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施平

4月24日,清晨第一縷陽光滑向山頂,沿河自治縣官舟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陳娛樂便起了個大早,開始一天的勞作。

與太陽比早,是莊稼人的好習慣。

備齊肥料、耕土機柴油,以及中午工人伙食……理順當天辣椒基地上所有瑣事,陳娛樂便從新家出發,騎車進村,繼續「搗騰」自己的100畝辣椒基地來。

沿著蜿蜒山路,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愛新村山頭,在山坳處,陳娛樂用耕土機起壟:「村裡海拔較高,辣椒移栽也要遲些,但最遲不過半個月。」

從小在大山生長、受過貧窮的陳娛樂干起活來特別賣勁,嘴裡哼著小曲,跟著耕土機來來回回,腳步一直沒停下。

陳娛樂家裡六兄妹,童年在饑寒交迫中度過。冬天,光著通紅腳丫去上學。他笑道:「習慣了,也不會感冒。」

「印象深刻的一次,12歲那年,剛上初中,每周都會背柴、包穀面、麥面去學校,連一粒白米飯都見不著。」陳娛樂說,天冷得刺骨,外公便把自己的舊狗皮衣撕下來,縫補在我破爛的衣服上保暖。

成家後,陳娛樂在自家的4畝土地上種玉米、土豆等,年年月月,就算是盡心盡力刨土地,仍不能填飽一家6口人的肚子,只有靠四處借錢、借糧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陳娛樂家成了村裡的貧困戶之一。

2019年,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陳娛樂一家搬進了官舟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成為鎮里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中的一員。

住上好房子,靠著勤勞的雙手,生活不再發愁。

近年來,和其他地方一樣,官舟鎮也掀起農村產業革命熱潮,大力調減低效傳統作物,利用丟荒土地,重點發展食用菌、辣椒、生態豬等產業,開啟了荒山變金山的模式。

去年,愛新村為精準選好適宜產業,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到村裡「把脈」,研判村裡適合「短平快」的辣椒產業。通過政策扶持,陳娛樂的侄子陳亮在村裡閒置的荒地上發展150畝辣椒產業,一年下來賺了20來萬元。

看到侄子乾得熱火朝天,今年,陳娛樂也回家把村裡集中成片的100畝閒置荒地流轉承包過來,準備大幹一場。

「晚上有野豬出沒,每年都不敢種其他作物。」春風和煦中,陳娛樂指著山上辣椒基地里,有一個個看起來不怎麼明顯的小坑窪,這就是野豬的腳印和拱的坑窪。「但野豬也怕辣,種辣椒一點也不用擔心。」

自從陳娛樂的辣椒基地建起來後,翻土、起壟、施肥、鋪膜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每天都有20多名周邊群眾來務工。他笑呵呵地說:「去年搬了新房子,今年又種辣椒,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據介紹,今年,官舟鎮按照「龍頭企業+村社合一+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共種植辣椒4240.2畝,帶動722戶貧困戶種植。同時,該鎮還採取的「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實行訂單生產,保底收購,讓群眾種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