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月2日「全國交通安全日」即將來臨,今年的主題是「守規則除隱患、安全文明出行」。提到隱患,我們不得不說大貨車在轉彎時存在的盲區、內輪差等隱患,由於這些隱患引發的交通事故也時有發生。如何才能避免因為盲區、內輪差等隱患導致的悲劇呢?
我們先來看幾個大貨車在路口轉彎時發生的事故案例:
9月27日,安徽淮南,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在右轉彎時,將一輛與其同向直行的載人二輪電動車撞倒,電動車及駕駛人、乘坐人均被捲入車底,二人均受傷。
圖:事故現場
10月26日,廣西北海,一輛重型自卸貨車在路口右轉彎時,與一位正在直行騎自行車的老人相撞,老人不幸被連人帶車捲入車底,造成老人雙腳腳趾及肋部骨折。
圖:事故現場
安徽淮北,一輛大貨車在路口右轉彎時,將一輛直行電動車撞倒,電動車駕駛人被壓入車底,造成男子輕傷。
圖:事故現場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貨車在轉彎時極易碾壓到旁邊的行人、非機動車騎行者?
大貨車有盲區,尤其在轉彎時,駕駛人看不到處在盲區內的行人、非機動車騎行者。
上述事故案例中被碾壓或者拖行的行人、非機動車騎行者正是因為處在駕駛人的視野盲區內,發生了交通事故。所謂盲區,就是駕駛人位於正常駕駛座位置,因其視線被車體遮擋而不能直接觀察到的那部分區域。下圖所示的灰色區域就是大貨車的盲區。
大貨車在轉彎時存在內輪差,行人或非機動車騎行者一旦停留在這個區域,極易被碾壓。
內輪差是指車輛轉彎時,內前輪的轉彎半徑與內後輪的轉彎半徑不在同一條軌跡上,內前輪轉彎半徑與內後輪轉彎半徑之差,稱之為「內輪差」。下圖中紅色危險區域就是內輪差面積。
在實際出行中,很多人誤以為大貨車轉彎的路徑是這樣的:
其實,大貨車轉彎的路徑是這樣的:
那麼,作為行人和非機動車騎行者,怎樣才能避免在路口被轉彎的大貨車「吞噬」呢?
行人或者非機動車騎行者:
路口轉彎處,在觀察路況的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轉彎的大貨車,要與大貨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不要與大貨車爭搶通行,防止因車輛盲區造成交通事故。
大貨車駕駛人:
作為大貨車駕駛人,在路口轉彎時,要謹慎觀察車身周邊情況,低速慢行,轉彎時儘量轉大彎,與人行道、路緣石保持一定距離,也可以加裝盲區攝像頭或者凸面小圓鏡,減少視覺盲區,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so0gG4BMH2_cNUgr99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