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吝嗇鬼不會有好下場的!神秘道士略施小計,教他做人!

2020-06-25     也可自話

原標題:聊齋故事:吝嗇鬼不會有好下場的!神秘道士略施小計,教他做人!

《種梨》是《聊齋志異》中較為短小的一篇,作者站在上帝視角,剖析了一個精彩的幻術,以一個吝嗇的賣梨人開頭,筆墨重點在寫道士神奇的戲法,但思想的重點在於諷刺守財奴。故事的絕妙之處在於視角的轉換,先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寫賣梨人、道士和圍觀群眾,最後解開謎題時,又轉到賣梨人的第一視角,來發現種梨、分梨、砍樹的過程。

集市上有個鄉下人賣梨,他的梨子香甜可口,但價格非常貴。有一個穿著破爛的道士,向他討個梨吃。鄉下人破口大罵,道士卻不依不饒。道士說:「你這一車梨子,有好幾百個,給我吃一個又怎麼了,何必發火呢?」圍觀群眾也紛紛表示,你就挑一個品相不那麼好的梨兒,把他打發走吧。賣梨人死活不幹:

[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於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

隔壁店裡的服務員看不過去了,就掏錢買了個梨給道士。道士謝過之後說:「哼哼,我有好梨子,一會兒請大家吃,見者有份。」有人問:「你這不是沒事兒找事嗎,吃自己的梨子它不香嗎,非要討別人的吃?」道士說:「我只是需要個梨核做種子。」說完,道士就吭哧吭哧啃起梨子來。吃完後,道士拿下背上的鏟子,在地上挖了個坑,又把梨核埋進去,然後向圍觀人討了一壺熱水來澆灌。不一會兒,在眾目睽睽之下,只見一棵嫩芽破土而出,漸漸長大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梨樹。轉眼間,梨樹開花結果,道士摘下梨子,送給周圍的人吃。然後,他又用鏟子把梨樹砍斷,扛著梨樹,不緊不慢地離開了。

[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蘇;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累累滿樹。]

一開始,道士變戲法時,那個賣梨人也是圍觀群眾之一,他只顧看熱鬧,卻忘了自己在賣梨。道士走後他回到攤位上,發現自己那滿車梨都不翼而飛了。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剛才道士變的例子,都是他車上的!再仔細一看,車子的把手也被砍斷了!把賣梨人氣壞了,趕忙尋著道士離開的方向去追趕,跑到不遠處一個牆角,只見地上丟著一根斷的車把,才知道原來那個道士砍斷的梨樹,就是他的車把手!再想找道士,哪裡還找得到,只剩下圍觀群眾哈哈大笑。

[急跡之,轉過牆隅,則斷靶棄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異史氏曰:這個鄉下人真是呆萌可笑,也難怪集市上的人們要嘲笑他了。生活中那些鄉下的大財主,問他借點糧食,就會斤斤計較,說:「這夠我好多天的開支了」!勸他施捨一點給窮人,便會憤憤不平,說:「這是五個人、十個人的飯量」!甚至父子兄弟之間,也要毫釐必爭。這種人,被吃喝嫖賭迷了心竅,就會揮金如土,犯了罪,又會立即交錢買命,唯恐不及。諸如這樣的例子,真是說之不盡,所以,一個鄉下賣梨人糊塗愚蠢,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及至淫博迷心,則頃囊不吝;刀鋸臨頸,則贖命不遑。諸如此類,正不勝道,蠢爾鄉人,又何足怪。」

這個故事喜劇色彩很濃,勸誡意味也很濃,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未免有點「你窮你有理」式的道德綁架,這是時代的局限性,我們只看故事,不要代入思想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mAZ63IBiuFnsJQVb8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