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的海怪:日本最新潛艇下水,使用鋰電池,比"蒼龍"更大

2020-12-15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復活的海怪:日本最新潛艇下水,使用鋰電池,比"蒼龍"更大

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的"大鯨"號潛艇已經於14日在日本三菱重工的神戶造船廠順利下水,日本海自主要領導人到場主持了下水儀式,並將其正式命名為"大鯨"號。根據日本媒體介紹,大鯨號潛艇是上一代"蒼龍"級常規潛艇的升級改進版本,其排水量達到了3000噸,比目前日本海自現役的"蒼龍"級更大。

自舊日本帝國海軍時代開始,潛艇就是日本海軍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二戰期間日本的潛艇技術堪稱先進,有人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噸位超過3000噸的大型潛艇全球一共有56艘,而當時的日本海軍就占據了其中的52艘,日本潛艇自二戰時代開始,就以體積大、航程遠、威力大而著稱。如今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顯然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傳統,特別是由於受到美國的監控,日本無法發展威力強大的核動力潛艇,因此只能不斷在常規潛艇上下功夫,通過建造和裝備大噸位常規潛艇,來提升整個潛艇部隊的戰鬥力。

本次下水的大鯨號是日本新一代常規潛艇中的首艦。日本在2010年時修改《防衛計劃大綱》,將日本海自的潛艇上限從16艘提升到22艘,目前算上已經全部建成服役的蒼龍級潛艇,日本海自總計有21艘現役潛艇,而等到2022年大鯨號服役,則剛好實現22艘現役潛艇的規劃目標。據海上自衛隊介紹,"大鯨"號潛艇標準排水量達到3000噸,全長84米,寬度為9.1米,船員編制約70人。大鯨號潛艇比目前日本現役最大的蒼龍級潛艇大了約50噸,是目前日本噸位最大的潛艇,而且在全球範圍來看,大鯨號僅僅略微小於俄羅斯"基洛"級常規潛艇(約3100噸左右),是噸位最大的常規作戰潛艇之一。

常規潛艇由於需要柴油機和蓄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因此需要不斷從大氣中吸取氧氣,才能確保柴油機的正常工作,而在下潛後則只能依靠蓄電池內部儲存的電力進行活動,所以常規潛艇的水下潛伏時間普遍有限,即使在今天,普通常規潛艇從長也需要每天上浮充電一次。如果不想讓潛艇暴露,則可以使用通氣管潛航,以減少潛艇的暴露。為了有效強化常規潛艇的作戰效能,日本在其上一代"蒼龍"級潛艇上使用了2種新式技術,第一種就是AIP技術,也就是"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技術,日本在其潛艇上裝備2台斯特林發動機,並安裝了專門用於儲備液氧的氣罐,這樣常規潛艇出海後,在潛航狀態下就可以使用液氧罐中儲備的液氧維持低速活動。目前裝備AIP系統的日本"蒼龍"級潛艇可以連續在水下活動20天不用上浮,雖然無法和"無限航程"的核動力潛艇相比,但是至少比一般的常規潛艇已經高出一大截,因此也被稱為"亞核潛艇"。

另外一項技術就是日本目前獨有的鋰電池技術,傳統常規潛艇普遍使用相對笨重的鉛酸電池,而日本在蒼龍級11號潛艇上首先使用了鋰電池替代了傳統的鉛酸蓄電池,鋰電池具備重量輕、能量密度大等優勢,在同等重量體系條件下,鋰電池的電能儲備相當於鉛酸蓄電池的4倍。這給予日本潛艇更強的水下活動能力。不過,由於鋰電池在工作時會放出大量熱能,弄不好就會起火燃燒甚至爆炸,在使用鋰電池作為手機電池的三星手機上,鋰電池已經發生過多次起火爆炸事故,日本人把鋰電池大面積裝備在潛艇上,這個風險遠比手機要大得多。

儘管日本是二戰時期的戰敗國,但是由於冷戰的原因,日本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橋頭堡,得到了美國從經濟到軍事再到政治的全方位扶植,因此當年的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也開始重新匯聚,憑藉著美國的扶植,日本經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實現了騰飛,如今儘管經歷了所謂"失落的20年",但是日本依然是 全球第三經濟大國,其經濟水平僅次於中美兩國。所以日本有大量國家預算可以用於發展軍事力量,而這又反過來刺激了日本的軍國主義陰魂的復活,所以對於日本的一舉一動,我們都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必要的時候,也應該重新敲打一下日本,保證其不會忘記自己戰敗國的身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VRmZ3YBur8RWXSAH7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