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太怪了:明城牆裡老巷子扎堆,卻幾乎沒有老院子

2019-10-31     黃小黃走陝西

從去年開始,黃小黃斷斷續續地在西安明城牆內轉悠,發現一個怪現象:西安城牆裡老巷子比比皆是,卻幾乎沒有什麼歷史性的老院子,最知名的也就鼓樓以北的回民街上有個高家大院。

西安古宅的代表——回民街高家大院

大部分的老巷子,雖然還掛著老名字,保留著老街巷的走向,但建築早已經更新換代,變成了住家戶自己修建的現代小樓房。

以西門內的西大街兩側為例。西大街是西安城牆內「東南西北」四條正街中最長的一條,西起西門(安定門),東至鐘樓,達1950米。西大街南北兩側分布著無數條老街巷,北邊是西安有名的回坊,南邊則有南院門。

西大街

這些巷子都有著很特別的名字,背後都有一段歷史緣由。

如西安鐘樓西側路南的正學街,在宋代時這裡設有正學書院,是橫渠先生張載講學之處,清代的時候這裡開設了許多毛筆店,於是得名「筆店巷」,現在這裡開滿了各種製作錦旗和廣告牌的店。雖然叫正學街,卻沒有了學術氛圍。

正學街

正學街專業刻章,製作各種廣告牌、錦旗

鹽店街,在清同治年間,因為經營食鹽的鹽店比較多而得名。話說清朝時候的食鹽生意可不是現在的食鹽生意,江南那些大富豪很多都是鹽商。所以,鹽店街是那時西安妥妥的CBD。但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出有過那麼顯赫的歷史了。

鹽店街

梁家牌樓,得名於清初的常勝將軍、一品大員梁化鳳。梁化鳳,西安長安縣靈沼鄉人,公元1671年病逝時,康熙還加封他為太子少保。自他之後,梁家世代為官,據統計有27人做武官,35人做文官。牌樓巷曾有一個高大的牌坊,上面寫著「梁家牌樓「,街巷裡還有不少深宅大院,現在都消失了,只剩下一條普普通通的寂寞巷子。

梁家牌樓沒有了梁家,也沒有了牌樓

還有貢院門、東舉院巷和西舉院巷,得名於過去的「陝西貢院」,現在貢院變成了兒童公園,這些巷子還在,只是兩邊的建築都已經是現代樓房。

東舉院巷

黃小黃只在柏樹林興隆巷和蘆盪巷各發現了一處古宅。柏樹林古宅為「高培支舊居」,這是民國年間西北文化名人、劇作家高培支昔日居住的地方,現在大門緊鎖,似乎沒有人維護,也不允許遊客參觀。

高培支舊居

蘆盪巷則有一座姚家大院,是清代與民國建築組合的院落,始建於清代咸豐年間,後來由涇陽大富商姚文清買下成為家宅。這座姚家大院之所以保存下來,其間歷經了許多曲折,現在也是作為私產,並不向遊客開放,藏在巷子深處,不是專門尋找的話很容易錯過。

蘆盪巷

姚家大院的門藏在樓房後面

高高的院牆遮住了宅院,只能看見一角

你知道西安還有哪些老巷子,尤其是老民居院落嗎?歡迎留言探討。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S8iI24BMH2_cNUgpb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