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龐星火:一個小故事讓4000多家棋牌室關門

2020-07-15   北晚微健康

原標題:「網紅」龐星火:一個小故事讓4000多家棋牌室關門

2020年,龐星火「火」了。

龐星火,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100餘次來到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的現場,介紹確診病例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發布典型案例,講解健康知識。

她逐漸被北京市民所認識,所關注。漸漸地,有人稱呼她為會長——「星火故事會會長」;有人說她是「帶貨王」——網上有人未經她的許可推出了「龐星火同款」口罩;更多的人是說她是「網紅」,無法複製的網紅。

01

被延遲的退休計劃

(龐星火在參加發布會)

61歲的龐星火沒想到自己會成為網紅。

去年下半年,年滿60周歲的龐星火準備退休。兩例輸入性鼠疫病例,打亂了她的計劃。病例確診當天,龐星火正在國外參加學術會議。因為時差,那天晚上她的手機被打爆了,「一夜未眠,龐星火一邊和國內同事溝通情況,一邊改簽機票,「立刻回國!」

她費盡周折地趕回北京。

得知龐主任回來了,同事們一下子踏實了。對於疾控中心的同事們而言,龐大姐是那個可以一錘定音的人。1983年,龐星火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一干就是37年。考大學時,龐星火本來想學臨床醫學,但陰錯陽差地學習了預防醫學,真正進入到預防醫學領域後,她越干越喜歡,「可以通過預防讓更多的人免受疾病之苦。」在疾控中心工作的30多年間,她看到北京很多種傳染病通過接種疫苗被控制甚至被消滅,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價值。

(1983年剛剛參加工作的龐星火)

兩例輸入性鼠疫患者剛剛安頓下來,龐星火又忙了起來——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國家衛健委緊急召集她作為專家組成員,赴武漢開展實地調查研究,參與疫情走勢研判。在武漢期間,她走訪了多家大醫院,每次去現場她會戴上N95口罩,時刻注意手衛生。從武漢回來之後,她第一時間走進了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介紹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相關情況。

職業敏感讓她意識到,接下來有一場硬仗要打。

02

不介意被稱為「網紅」

(龐星火在辦公室)

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很快開始了。

龐星火負責全市疫情防控現場工作,協調全市疾控力量,主持開展流調、密切接觸者管理、實驗室檢測等。一名確診病例的背後,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密切接觸者,必須找到每一個人,才能阻斷病毒的傳播。2月,北京本地病例經過防控之後開始回落,2月29日,北京市首次報告了境外輸入病例,機場成為阻擊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關口。此後的很多天,龐星火經常從機場趕到發布會現場,介紹完病例的流調情況後,再返回機場。

充滿陽光的龐星火感慨地說,「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之後,有時候就想睡一會兒。」葉研是龐星火的同事,也是此次疫情現場組的負責人之一。在他的印象中,龐星火一直是充滿能量,積極向上,但這次疫情期間,一直衝鋒在前的龐星火也有疲憊時,「有一天開會,我們發現她說話的聲音沒有以往那麼洪亮了,一打聽才知道這個白天前又是一個不眠夜。」

龐星火重視每一場發布會。她在台上讀的幾百字、上千字的稿子背後,是幾百名疾控人徹夜奮戰成果的凝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龐星火成了「網紅」。「我不介意別人說我是『網紅』,因為網紅可以讓疾控系統更多地被關注到,因為網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聽我介紹疾病預防知識。」

這次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後,最多時一天報告的確診病例有30多例,「很多病例是在下午甚至晚上確診的,第二天發布會上市民就想聽到確診病例的流調情況,這意味著所有的疾控人員都要在後半夜持續工作。」一個病例的流調需要四五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疾控人員完成流調後就快天亮了,接下來還要核對相關數據,撰寫報告。

「其實我就是一個喇叭。」龐星火謙虛地說。但是疾控系統的人知道,龐大姐一直都在一線靠前指揮。這次疫情期間,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有一名急診科的護士被確診,龐星火接到疫情報告後連夜趕到了醫院,她帶領同事在這裡確定了疫情處置方案以及追蹤密切接觸者的路徑。

03

一個故事關了4000家棋牌室

(龐星火研判疫情)

百餘場發布會中,龐星火講了很多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她自己印象特別深刻,「那是一個愛打牌的老太太,在棋牌室里接觸了武漢回京的牌友後染病,回家後又傳染給小孫女。」這樣的「故事」在流調報告上就是幾行字,龐星火把這個案例變成了一個故事,「我希望讓人們能聽得懂,能夠引起市民的重視。」講完這個故事,北京市一夜之間關了4000多家棋牌室,「我沒想到這個故事也引起了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沒想到他們能如此尊重疾控專家的意見。

目前,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防控成效初顯。龐星火說,特別感謝市民對於防控工作的配合。疫情發生後,市民的健康素養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疾控部門的建議,勤洗手,戴口罩。

昨天下午,龐星火再一次出現在發布會現場。台上的她是「網紅」,是「星火故事會」會長。走下發布席,她是充滿熱情和幹勁的傳染病專家,為了守衛市民健康,時刻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