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百校萬人快手體驗周」參賽作品,由Remix教育出品。
作者 | 中山大學 趙傑翔
編輯 | 小花
快手,改變的不只是那些有著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粉絲的網紅的生活,更影響著千千萬萬的普通人。這些普通人的粉絲或許沒有過百,他們發布的視頻或許只有寥寥幾人觀看,他們發布的內容甚至會有錯別字,但快手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過年回到村裡,我問我爸:「村裡一般哪些人會用快手?」
爸爸漫不經心地回答:「只有閒人才會用快手,我有工作要忙,可沒時間玩。」
但對於小姨來說,快手可不是閒人用來打發時間的工具,也不是沒工作時候用來娛樂的APP,而是觸及她喜怒哀樂的一個「小夥伴」,今天就來講講小姨與快手的愛、恨、情、愁。
小姨的前半生
1970年出生的小姨今年剛滿50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她的這半輩子看似平凡,卻也實實在在經歷了許多悲歡離合,從她的生命歷程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社會給她帶來的結構性壓力,也能看到她作為底層個體從為別人而活到努力尋找自我的過程,而快手的出現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1982年,剛讀完小學五年級的小姨便輟學回家務農了,這在當時的農村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人們都認為女孩子不用接受太多教育,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就夠了。可以說小姨非常符合這樣的標準,輟學之後她每天起早貪黑幫著家裡做農活,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到了20歲的青春年華,小姨遇到了帥氣的叔叔,他們便自由戀愛並且不顧父母的反對結婚了,對於小姨來說,這應該是她長這麼大做過最有勇氣的事,在當時的農村也是挺「出格」的一件事情。
【小姨出生和長大的村落】
結婚之後,小姨生下了一男一女,一邊帶著倆娃,一邊和丈夫一塊磚一塊磚地建好了家裡的大房子,這門婚事也慢慢得到了兩家人的認同。結婚前,小姨為自己的父母辛勤勞作著;結婚後,小姨為丈夫和兒女日夜操勞著。原以為生活會慢慢越來越好,可事與願違,小姨和叔叔的感情出現了問題,最終他們選擇離婚。
對於90年代初的中國農村來說,離婚亦是一件轟動全村的大事。但就像當初的「敢愛」一樣,小姨不顧村裡的閒言碎語,選擇了「敢恨」,她毅然離開村子,隨著90年代的南下打工潮到廣州、深圳等沿海地區打工。小姨說當時她的身體不適應南方濕熱的氣候,一到夏天就渾身起疹子,奇癢無比,但她仍舊咬著牙一天天堅持下來,因為她想賺更多錢,讓兒女過得更好。
又幾年過去了,歲月已經在小姨的臉上刻下痕跡,但她的大眼睛依舊炯炯有神,她還是對幸福的家庭生活有著憧憬。等到自己的兒女都成年,小姨經人介紹,改嫁到了另一個村子,開始新的生活。不久,小姨又有了一個女兒,讓小姨高興的是原來的一兒一女都非常歡迎小女兒的到來,已經成年的他們還常常會帶些禮物回去給小女兒。
養大了一兒一女之後,小姨又開始為小女兒和新組成的家庭日夜操勞。不知不覺,小姨已經半百,小女兒上了初三,大女兒和二兒子也都成了家,小姨的心放下了一半。小姨的大女兒特別爭氣,和丈夫在省城開了公司,生了娃,想請她去幫忙照顧小孫子,小姨自然是非常樂意的,畢竟她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兒女付出和拼搏。
但也在這個時候,小姨遇到了「快手」,而「快手」就像催化劑一樣,使小姨對生活以及對自我的認知悄悄發生了一些變化。
「快手」與小姨的新生活
到省城之後,大女兒給小姨換上了智慧型手機,以前的手機只能打電話,看到的文字也局限於電話簿上的幾個名字,但現在不同了,小姨的手機可以做很多事,生活中還多了「快手」的陪伴。
白天大女兒和女婿都去公司上班,小姨自己在家帶孫子,當孫子睡著的時候,她便有了自己的時間。
住在村裡的時候,小姨說自己一睜開眼就鋤頭鐮刀不離手,一心想著怎麼更好地安排時間做更多的農活,到晚上就累到頭一著枕頭就睡著了。時代在變遷,但在村裡,小姨似乎還過著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剛開始孫子睡著的時候,小姨不知道該怎麼度過這段屬於自己的時間,畢竟小姨大半輩子的時間都用在了別人身上。在村裡的話還可以找點活來做,可住在城裡的小套房,她有些不知所措。
有一天她歇下來,嘗試拿出手機來倒騰,自然就點開了「快手」這個軟體,一開始看的時候她覺得「這些人好奇怪」;後來她又看了很多視頻,有看到各種俊男靚女,也看到和她一樣年紀、和她一樣身份的農村婦女在快手上自信地表演、說話。這似乎打開了小姨看這個世界和回看自己的一扇窗——「原來我這個年紀的女人也能這麼有個性,這麼自信。」
一天,小姨偶然刷到了一個教人如何製作毛線鞋子的視頻,她仔細地看了又看,很是喜歡,一開始小姨不知道如何關注對方,也不知道如何保存視頻,只好把視頻發給自己的大女兒,後來她學會了關注對方,還學會了給對方發私信。小姨說她對這樣教人做手工的視頻特別感興趣,看的時候就特別開心。幾天之後,小姨讓大女兒給她買了鉤針和毛線,她也開始嘗試去製作在視頻里學到的各種毛線鞋襪。
【小姨在快手關注的用戶】
小姨說自己記性不好,便會拿出筆記本來記下要起幾針、收幾針、花樣怎麼鉤等等。小姨笑著說:「上一次拿筆還是小學讀書的時候,想不到50歲了還重新拿起筆來。」
小姨一邊跟著視頻學習怎麼鉤鞋襪,一邊也在重新去認識和寫更多的字。遇到看不懂的,小姨還會打字去問發布視頻的人,有時候收到回復她會開心得像個孩子,她很感動於一個陌生人怎會如此細緻地教她怎麼去做好一件事情。快手克服時空的障礙,給了陌生人互相溫暖的機會,也給了小姨反觀自己生活的機會。
小姨幾十年的人生都在為別人付出,她常常覺得很「苦」,通過快手,她學會了怎麼做好看又美觀的毛線鞋襪給家人,這件事似乎還是在為別人付出,但她卻說自己從中找到了樂趣、幸福和成就感,她也慢慢明白有時候「付出」可以取悅自己。
【小姨向快手學習,親手織的毛線鞋襪】
除了毛線鞋襪,小姨還在積極尋找更多能讓她學得開心的手藝,她自信地跟我說:「只要是我感興趣的手藝,我一定投入專研直到學會為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很多樂趣……」現在小姨學會了如何更好地渡過屬於自己的時間,在這些屬於自己的時間裡她努力去學習,也發現了新的自我(a new self)。
「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是自古希臘時代以來的一個古老話題,但這個話題長期以來都停留在精英階層和知識分子內部,普羅大眾似乎只會考慮吃飽穿暖。尤其對於一個「農村婦女」來說,似乎「幹活」才是正道,「學習」則遙不可及,「自我」更是一個過於高深的話題。但從小姨與快手的故事裡,我看到如快手這類易操作、好上手的軟體,通過直觀易讀的短視頻讓「農村婦女」以及其他邊緣人群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而通過學習,他們對生活和自我的認知也在悄悄改變。
快手與小姨的「情、愁」
除了學手工,小姨還很喜歡在快手上聽各種「悲傷」的歌曲和短視頻,小姨說雖然離婚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她和前夫也早已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但當時的痛她始終難以忘懷,所以一旦她又想起往事,感覺心中煩悶之時,她便會打開快手,搜一些悲傷的歌和段子來聽,這樣反而會讓她覺得放鬆。我問小姨聽歌怎麼不用其它的音樂軟體?小姨覺得那些太複雜,還沒學會,習慣用快手就好了。
我不知道在過去那麼多年裡,那些悲傷往事留下的傷痕小姨如何療愈,但我明白,現在的她學會了如何去排解情緒,學會了怎麼去重構一個她覺得舒服的自我。
【小姨關注的情感類帳號】
快手給了小姨重新學習的機會,也給了她情緒發泄的出口。她基於自己的生命歷程選擇性地使用快手,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具有了更多可能性,可以說她對快手是很「愛」的,因為通過快手,小姨又一次走向了新生活,而且在這次的「新生活」里,小姨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也開始心疼自己、取悅自己。
不過,她同時也很愁,因為自己快要參加中考的小女兒也迷上了快手,小女兒總是會在沒完成作業的時候就花時間刷快手,這讓小姨很是苦惱,小姨也常常會因此責罵女兒。
關於這一點,小姨又覺得很「恨」快手,認為它不僅影響了小女兒的學習,也影響了他們的母女關係。
「如果沒有快手就好了,」小姨苦著臉說,「可是有快手也很好……我該怎麼辦?」
我告訴小姨,沉迷快手不是你女兒的問題,也不是快手的問題。它是這個時代的問題,而如何在當下短視頻興起的時代中自處,並正確利用技術實現個人價值,是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普通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所以,「快手」以及其它各種軟體、技術所帶來的「愛恨情愁」該如何解決,是這個大時代我們每個人的課題。
其實,快手上更多的是像我小姨這樣的普通用戶,他們不是網紅,也沒有多少粉絲,但「快手」卻已經實實在在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也「寫」進了他們的生命故事裡。
【小姨個人快手號】
對於這樣的小姨來說,「快手」已經觸及了她的喜怒哀樂,寫進了她的生命故事裡。就像無數個其他普普通通的人一樣,他們都在「快手」上記錄著自己鮮活的故事。
他們像一條大江中一滴滴不起眼的水滴,而每一滴水滴,都記錄著當下社會中普通人所發生的事情。當這些水滴漸漸匯成江河,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又何嘗不是一條歷史長河呢?
而這,是一件多麼看似普通卻又不平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