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古建築最多的縣,曾被劇組和遊客擠破門檻,如今為何門庭冷落

2021-02-23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東古建築最多的縣,曾被劇組和遊客擠破門檻,如今為何門庭冷落

人們對廣東江門開平最強烈的印象是碉樓,大量的碉樓,而且還拍攝了膾炙人口的電影《讓子彈飛》。

據說,在1649年開平還沒有立縣之前,治安非常亂,清政府便割據了恩平、新會和新興三個縣的面積,取名為「開平」,期望此地從此開始太平的意思。

後來,開平、恩平和新會、台山縣成為人們口中常說的「四邑」,甚至被人稱為「小武漢」。它的發展離不開僑民。

為什麼開平有如此多的碉樓?其實也是時代發展的過程。

開平人自鴉片戰爭後懷揣賺錢夢開始出國淘金,基本上約4分之1的開平人都出了國,根據現有統計數據,開平的留守人員甚至沒有祖籍開平的海外人口數量多。當他們賺取了金錢之後,便回來故鄉修建房屋,因此為開平留下了大量的碉樓。

在開平有個赤坎鎮,距今大約350多年的歷史,那些海外歸來的僑民在此修建學校、商業等,使赤坎一躍成為粵西有名的古鎮。

僑民從國外賺了錢然後回家鄉搞建設,帶動了開平的經濟貿易,據說最旺盛的時候,開平有50多個墟市。

那麼,為什麼這些僑民熱衷於興建碉樓呢?

首先是地勢問題,因開平地勢低洼,一到夏季汛期就會發大水,修建碉樓可以有效避免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問題。其次,僑民越來越多之後,開平人有錢的說法便世人皆知,這也導致一些土匪時常劫財。碉樓這種建築對於盜匪來說易守難功。據說,民國初年,報紙上時常刊登開平人被盜匪騷擾的報道。

當你望著開平那成片成片的碉樓的時候,望見的不僅僅是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而是那個時代的繁華。

但是,許多年過去了,廣東人一直有一種感覺,開平碉樓似乎本該成為一個熱門旅遊景點,但它卻始終不紅不火地存在。這種情景讓人感覺非常奇怪。

在開平碉樓成功申遺成功之後,它確實紅火了一陣子,一車一車的遊客絡繹不絕,扛著長槍短炮的老法師們樂此不疲,一波又一波的劇組前來拍攝,村民有時候還能客串個龍套,不僅帶火了當地的民宿和餐飲,也讓本地人湧上了濃濃的自豪感。

再後來,村民開始向外搬遷,這成片的碉樓瞬間便冷清了下來,徒留滄桑的外表,裡面再無人氣。隨之消失的還有遊客。

有人說,沒有了村民的碉樓就像失去靈魂的空殼,也有人說,是因為碉樓太多了,如果它稀有的話,也不至於淪為現在這種下場,還有人說,人們已經對碉樓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

那麼,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認為呢?開平的碉樓為什麼火不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6Uvz3cB8MnI47IjDN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