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我區蔡結容登上誠實守信「中國好人榜」
人物事跡
蔡結容,今年65歲,土生土長的獨樹崗村人,28年前開始經營這家位於獨樹崗市場旁的早餐店,一干就是28年。現今容姨年事已高,店鋪已交由兒子兒媳打理,自己就從旁協助打點,但店鋪「自助收銀」的方式卻從未改變過,兒媳阿霞也表示小吃店不設收銀員的傳統,會一直堅持下去的。自助找零,傳遞的是老闆的誠心,裝進的是顧客的誠意,28年來,這家沒人收錢的早餐店,不但沒有差過一分錢,反而贏得了一大批的「鐵桿顧客」。
「霞姐,兩碗粥,一籠包,多少錢?」「11元,放桌面就行。」霞姐一邊煮粥,一邊招呼顧客。幾個第一次來的客人顯得有些驚訝,隨即也明白霞姐的意思,掏出20元,放在桌面上,不急不慢地翻找零錢,然後徑直走出小店。
自接手婆婆的店鋪,兒媳阿霞也一直堅持婆婆一貫的收銀方式。前來吃早餐的顧客全部自己算帳、自助找零,「這些年來,收到的錢沒怎麼少。」兒媳阿霞說。
店主:保證食材的新鮮是應有的誠信
為保證食材的新鮮,每天凌晨3點,容姨一家人便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容姨會親自到市場去挑選新鮮的食材,每天用不完的食材寧願倒掉,也不會留著第二天用,而這裡的食客街坊大多是都是十多年的老顧客,奔著就是食材的新鮮,「我每天都帶著孫子來這裡吃早餐,這裡的食材新鮮,我才放心讓我的孫子在這裡吃。」蔡叔告訴小編。
店主:無人收銀的習慣28年來沒有變過
容姨說當年剛開店的時候為了節省人手成本,就沒有專門安排收銀員,況且前來吃早餐的大多是村中的同姓人,街坊吃完飯直接將錢放在放粥料的桌面上就離開了,非常方便。「這麼多年都是客人來了自己挑東西吃,包子饅頭自己拿、自己打包,吃完自己找錢走人!」
40多平方米的早餐店,每天賣出幾十碗粥,再加上蒸包包、腸粉、油條、雲吞等,至少有1000多元的現金流水,桌面上放的是一筆筆「誠信帳」。
顧客:不能辜負店老闆的信任
對於小吃店「不設收銀員」的做法,不少村民都表示認可。60多歲的村民蔡姨就是小吃店的老顧客,每天一碗粥一碟腸粉是老人家的最愛。「沒有收錢的人,但該給的錢必須要給,這是雙方的一種信任,這個比錢都重要。」蔡姨說,小吃店經營了20多年,客人大多是獨樹崗的村民,也有不少是附近的外來務工人員,沒有人會故意不給錢就走的;就算是當時沒有給錢,隔天都會專門補上。「店老闆信任我們,我們當然不能辜負了這份信任!」容姨也表示,20多年來,他們是沒有發現過吃飯不付錢的情況。
一家普通的早餐店講述了一個個平凡卻又震撼人心的故事。在誠實守信被屢屢戳傷的今天,「自助收銀」早餐店,成為一道守護誠信的風景線。生活在這裡的普通村民,28年如一日堅守著自己那份自覺,完成了一份道德答卷。老闆相信顧客會講誠信按價付款,於是放心讓大家自己動手找零;顧客因為自助付錢傳遞出的信任而感到溫暖,自然也不會貪便宜。投取之間, 每次的金額雖不多,反映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從這家早餐店,我們看到了久違的良心與誠信,更看到了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互諒互讓的傳統美德。
「誠,信也」;「信,誠也」。 誠信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自助早餐店」踐行誠信的微小行動,背後折射出的是這個小鄉村文明的梗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風文明是重要內容。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激活「人」的因素是關鍵,獨樹崗村的自助早餐店可以說是一個好的典範。
數據來源:中國文明網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4OkCW0BJleJMoPMdO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