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抗戰功臣—ZB-26捷克式輕機槍

2019-08-15     ZeroDarkThirty

ZB26式輕機槍(捷克語:Lehký kulomet vz. 26)是捷克國營兵工廠所生產的一款使用7.92×57mm口徑彈藥的輕機槍。此槍外表最大特色是其20發裝彈匣在槍身上方,這令其瞄準基線要移向彈匣左側;輪型表尺也是其外貌特徵之一。ZB26顯見的另一項特點是快拆槍管,其槍管上的提把不單方便更換槍管同時也方便持槍。此槍曾廣銷各國,英國採購其設計重製成布倫輕機槍,而後德國合併捷克後改稱之為MG26 。

ZB-26在中國市場可說生逢得時,在1918年後西方國家達成協議對中國各地政府實施武器禁運政策,該政策直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後才告廢除,1927年問世的ZB-26以最新銳武器的形象投入中國軍火市場,且傳統歐美大廠當時並無該量級武器可供競爭,使得ZB-26近乎以獨占狀況據有中國輕機槍市場,從1920年代末期的戰場起廣泛在中國戰場使用,成為中國戰場參戰部隊的代表形象武器之一,無論是哪個陣營的步兵都喜愛用這把武器對抗敵軍;捷克方面的資料統計到1939年禁運前,輸出中國各使用者的ZB-26的原廠槍總計有32,272支,在中國稱呼此槍為「捷克式輕機槍」,簡稱「捷克式」、「捷克造」。

由於該槍品質好、且適合單兵操作,很快地就有國內兵工廠以逆向工程仿造,首支仿造的ZB-26在1927年的大沽造船廠問世,後續參與廠商絡繹不絕,已知者包括廣東兵工廠(1935年)、太原兵工廠(1935年)、浙江鐵工廠(1938年)。在1937年戰爭爆發致使全國兵工廠內遷四川後,兵工署將21兵工廠(金陵兵工廠)接收20兵工廠下屬輕機槍廠、重慶武器修理所,配合原先廠內設備在1939年起量產捷克造輕機槍;41兵工廠(原廣東兵工廠)遷入四川恢復生產後也繼續捷克造輕機槍生產;在抗戰中設立的53兵工廠則自1941年起生產捷克造輕機槍。

當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也帶著ZB26入朝參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使用ZB26至1980年代,雖然當時國內早已停產毛瑟子彈,但仍刻意改膛相容AK47的M43子彈和彈匣。後來此槍從軍隊退下後被改造成拍戲用道具槍,以至在中國電影或電視劇都經常出現使用AK47彈匣的ZB26。

zb26國防教育展覽陳設道具模型欣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A81WwBJleJMoPMRO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