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想要用文字記錄下一個病人的故事,這也是在急診工作10幾年的我第一次為了一個病患而哭泣。
一個很平常的夜班,早已習慣了平常而緊湊的中元節的夜晚,當那個孩子的爺爺抱著患兒衝進急診室時,看到患兒的面色,我猛的一怔。我抱過患兒跑到A區,立即給患兒做心肺復甦。
醫生詢問病史,這個三個月大的患兒確實比一般正常的寶寶發育差一些,兩位老人含糊其辭。追問病史,患兒的舅舅才告訴我們,患兒患了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父母在上海工作,都已有40餘歲,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寶寶,患兒的母親在產後得知有先心病後,患了產後抑鬱症,寶寶的父親無奈之下只有懇請遠在池州的的爺爺奶奶將患兒帶回,準備在患兒6個月時行心臟手術。
然後孩子終究還是沒有等到那一天的到來......
醫生宣布臨床死亡後,我小心翼翼的為孩子拔除了管道,生怕他再受到一點點的傷害。孩子的爺爺早已老淚縱橫,啼不成聲。在給太平間打電話的那一刻,我顫抖的內心早已無法止住我的眼淚,我在電話里哽咽了起來。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深知孩子對於父母意味著什麼,更深知孩子對長輩意味著什麼......
如此的晴天霹靂,讓這個已傷痕累累的家庭如何承受......
孩子的爺爺奶奶不住的哭泣、不停的自責,那一刻我用手輕輕的安撫在老人的肩上,感受到了老人無助的內心,本來想說幾句安慰的話,卻什麼都說不出來,只能忍不住的淚流。
圖文無關
孩子的爺爺看著我說:你們盡力了,不怪你們,謝謝你們。
我躲進儲備間,摘下早已淚濕的眼鏡,用雙手捂住不停落淚的雙眼。一旁的同事對我說:方老師你盡力了。
是啊,我們盡力了,我們盡力了卻無法從死神手裡搶回孩子的生命;是啊,我們盡力了,我們盡力了卻還是無法挽回這個欲碎的家庭。
我們的醫學在飛速的進步,卻總是在亡羊補牢的路上越走越遠,泥足深陷。我們不斷的創新,不停的拿獎,卻還是不能解決醫療最根本的問題——普及急救知識。
我們必須走出醫院,走進社區,讓人們關注急救,了解急救。讓老人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不對時,能立即來醫院搶救,在老人打不到車時,還知道有一種幫助叫「110」「120」。
孩子願天堂里沒有病痛......
來源:「九零後男護士」公眾號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