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過了保質期,還能喝嗎?教你如何辨別變質茶葉

2019-09-12   K線之手

任何食品都有保質期,茶葉也是。有的茶保質期長,而有的茶保質期較短,不同茶葉保質期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會看見茶葉罐上印刷的保質期,比如:

綠茶保質期一般是18個月。紅茶或烏龍茶一般是24-36個月。黑茶、普洱茶、白茶、基本上都印刷著類似「保質期:在適當的條件下可長期保存」的字樣。

而我們所說的過期,即指的是包裝上面印刷的生產日期距今超過了保質期。


那茶葉是否過了保質期就不能飲用了呢?

這並不是絕對的,只是為了最佳的飲用效果,我們是比較建議在保質期內飲用的。有些茶葉存放時間過長,其中的營養物質和香氣都會流失,影響飲用的效果和口感。

茶葉是否變質和保存的方式和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保存的好,即使過期了也還能喝。


有些朋友可能不認可保質期過後的茶葉還能飲用,其實我們目前喝的很多茶都是「陳茶」,其原料的存放時間是遠遠超過成品時長的,這就說明保存的好茶葉原料是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的。

生產日期實際指的是產品最終成型的日期。舉個例子:

2015採摘製作成的白茶散茶,儲存陳化到2018才進行壓餅包裝,這個時候就會上2018年的生產日期,實際茶葉已經放了3年;目前很多白茶、普洱茶都會這麼操作。所以我們並不能簡單地通過保質期來判斷過期茶葉是否可以飲用。

那麼什麼樣的茶葉不能飲用了呢?

1、明顯變色

茶葉久存之後顏色一般會變深,比如白茶經過五年左右的存放,顏色會從杏黃到深黃到紅褐,但茶湯這一直都是通透明亮的。但需注意,如果茶湯不僅變深,還很渾濁,滋味的濃度、收斂性和鮮度也大大下降,這樣的茶很有可能是變質了。


2、出現異味

有朋友專門買茶梗回去吸甲醛,說明茶有很強的吸附性,如果跟有異味的東西放在一起,或者放進冰箱之前沒有密封好,很容易串味。如果聞到茶葉有明顯的樟腦丸味、油腥味,這樣的茶最好還是不要喝了。


3、變軟、霉變

茶葉最佳的含水率是5%左右,含水率如果超過了10%,茶葉就很容易受潮發霉。正常的茶葉摸起來是乾脆的,容易折斷。如果茶葉捏起來發軟,感覺濕濕的,或聞起來有霉味,那麼這個茶葉肯定是變質無疑了,不能再飲用了。


當然有幾種茶是適合長期存放的,甚至越陳越香。比如黑茶、普洱、白茶、烏龍等。

老茶越陳越香的前提是有品質好的茶青,存放條件較好,通風透氣,不潮濕,儲存條件很關鍵。好的老茶,一定是純凈無異味的,更不會出現返潮、霉變的現象,否則再貴也不能喝。


對於過期不能喝的茶葉,可以做以下幾個小妙用

1、除濕除臭劑

乾燥的茶葉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將過期的茶葉倒一點在容器中,放在冰箱內或者抽屜等怕受潮的地方,除濕效果非常好,而且還能散發淡淡的茶香,兼具除臭的效果。

2、肥料

泡過的茶葉可以促進植物生長,長出來的葉子更加鮮綠有光澤。可以將過期茶葉先用水泡開,再倒在花盆中,就是非常好的肥料哦。

3、煙灰缸

在煙灰缸中鋪一層過期茶葉,加一點點水,將煙灰彈在裡面,或者是把鹽摁熄,煙霧以及煙味就不會到處飄散。

4、做成枕頭或者香包,但需要經常晾曬。


新茶喝的是鮮,老茶喝的是醇。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存放成老茶,也並非所有的老茶都能喝、都好喝,存茶一定要在良好的條件下儲存,才有品飲的價值。

如果經過辨別茶葉已經變質,不管是否在保質期內,是肯定不能喝了的。

如果對茶葉的品質判斷沒有把握的話,一定要在保質期內飲用,這樣不僅保障茶葉的安全性,同時也是新茶最佳的品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