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兒童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降低共情能力

2019-11-25     中國家庭報

人與人之間交流後產生快樂、憤怒或悲傷等情緒的能力被稱為共情能力。這種能力一般在兒童4-6歲時期通過與父母間的交流形成。然而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兒童共情能力的培養也受到了影響。近日,挪威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007-2012年間以1000名年齡範圍在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對他們電子產品的使用情況與共情能力的關聯性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表明,長時間使用手機或觀看電視會降低兒童的共情能力。

研究團隊首先對參與調查兒童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和場所進行記錄,並測試了他們的共情能力。測試方式為參與調查兒童首先被要求傾聽一個摔壞玩具孩子的話語,之後研究團隊會記錄他們相應的表情,並通過這些表情的不同來判斷他們共情能力的高低。調查結果顯示,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或在床上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比例越大,其共情能力越低。從性別差異看,女童的共情能力受電子產品的影響比男童更大。

研究團隊的負責人貝拉·斯卡里卡表示:「兒童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使他們只習慣於接收信息的單向交流。然而,共情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兒童與父母的雙向交流形成的。因此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在無形中阻斷了這種交流機制,從而對培養共情能力產生不利影響。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歲以下兒童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不超過1小時。」 編譯/大橙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_63oW4BMH2_cNUg-H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