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和上海市醫療救治的專家組、援鄂醫療隊、疾控中心和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
疾病靠治已太晚,最好的方法是防
會上,本報記者侯傑提問,疫情發生以來,張文宏醫生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醫生,面向大眾、面向海外做了很多科普工作,也說了很多金句,網絡傳播很廣。「請問張文宏醫生您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做科普工作?另外,面對網絡這個複雜的輿論場,您是否有壓力?」
「事實上,我在上海市定點醫院救治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在上海市我們所有的醫生,特別是我和胡必傑醫生,除了進了醫療救治專家組還加入了預防組的工作,我們都充分認識到疾病靠治已經是太晚了,最好的方法是防。」
張文宏回應表示,這次疫情中,中國到目前為止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而所謂的防控一個是防、一個是控。「怎麼防?那就是科普。」
張文宏說,科普的全稱是科學普及,專家來普及老百姓,面上是這樣講,實際的內涵不是這個意思。科普是溝通的過程,防疫政策、治療策略不和老百姓充分溝通是起不到非常好效果的。所以疫情開始之初,整個上海市其實不是我一個,是有大量專家,涉及到公共衛生、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心理醫學等等的專家組成了科普團隊。
「因為我當時的位置是在醫療救治專家組,所有人都以為好像所有工作都是醫療救治在做,其實這是一次人民的戰役,醫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這次戰役是不是取得勝利,事實上就是看整個民眾是不是被發動起來。現在看起來中國的民眾在這次抗疫當中是被發動起來了。」
為什麼說「悶在家裡你也是戰士」?
「我記得我當時講過一句話『悶在家裡你也是戰士』。」張文宏解釋,「悶在家裡」在科學裡面的講法是我們要保持徹底的社交距離,長達兩個星期以上可以有效阻斷傳染病的傳播。「你們覺得是這樣一種表達方式好,還是『悶』一個字表達方式好?」
張文宏說,悶兩個星期病毒也被悶死了是什麼意思?在整個傳播鏈上這個病毒就不存在了,所以把病毒悶死了。所以,科普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把我們很好的防疫策略和公眾進行溝通,如果強制性地說不許出去,出去必須戴口罩,如果不這樣做就是不對的,那這種傳播方式在傳播學上是不會有效果。
張文宏
「所謂的科普,我認為某種意義上是我們所有的專家組把自己的防疫策略和公眾進行充分的溝通。」張文宏表示,在防疫策略的溝通上這種科普就是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在出一個布告,現在疫情期間,形勢非常嚴峻,大家都待在家裡,兩個星期不要出去,但是道理沒有講清楚,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幾個人可以堅持下去,但是我如果把這個科學道理說清楚了,在今天的上海、今天的中國,取得巨大勝利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民眾極大地配合了防疫專家和臨床專家的建議。
張文宏表示,他始終認為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體的,根本不可能分開,所以這個時候有個公眾號「華山感染」,今天在網絡也算大V級別了,基本上每一個帖子出來,沒有10萬+都覺得不大可能。最多的一篇閱讀量是兩千萬,在微博上轉載次數是十幾億。所以通過這樣的策略,能夠非常好的把我們的防控策略以十幾個億的速度去傳播。「我個人覺得比我在病房裡看病人取得的效果更好,所以我自己覺得我做了醫生該做的事情。」
文:侯傑 何娟
編輯:黃攀連
美編:王文文
校對:於瀟楓
審核: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