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
圖:李長軍等
「八分山、一分半田,垃圾靠風吹、污水靠天蒸、房屋亂搭建……」這是郴州羅霄山脈窮山溝里的貧困村——宜章縣東源村過去的風貌。
2019年的秋天,金秋的暖陽斜照在阡陌山水間,正悄悄轉紅的楓樹葉在風裡搖曳,樹下放學的娃娃現在邊走邊這樣唱:「水泥台階白粉牆,家家戶戶住洋房,屋前屋後一個樣,路路小車並排行……」
陳菊蓮、李聞、吳直英是東源村裡土生土長的三個女人,因為受不了山裡的窮,她們曾走出山村遠離家鄉,而如今她們又回到了這裡,並且再也不必因為生計而背井離鄉。
東源村這三個女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是東源村發生改變後的生動寫照。
智慧農場,她是種植主管
東源村頭,一棵百年紅楓樹下,「東仙居民宿」的大字招牌隱隱露出。這是一棟兩層的普通小樓,經過改造後變成了一個餐飲樓,是東仙居民宿的餐飲部。
「菊蓮姐,還有一個菜快上。」大堂里有人在大聲招呼。
「好咧,馬上來啦!」 42歲的陳菊蓮麻利地將一份東源村特色菜「花生香乾」裝盤端出。
過去荒草叢生的院落變成鮮花怒放的民宿。
陳菊蓮是東源村村民,之前除了種地沒有別的收入來源,她和丈夫在農閒時只有雙雙到縣城去打零工賺錢,才能攢出兩個孩子上學的學費。這種狀況,直到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中煙」)扶貧工作隊進村後才發生改變。
餐廳的活忙完,陳菊蓮扛著鋤頭到了民宿附近的「共享菜地」。金燦燦的秋陽下綠油油的菜地被劃分出了若干小塊,每塊菜地都豎著「身份牌」,標註了認領人的姓名、認領面積等信息,沒錯,這些菜地都是有主人的。
這些菜地的主人遠居城市,他們通過網絡下單租賃下30平方米左右的一塊「共享菜地」後,東源村民就代為他們種植自己喜歡的作物,茄子、玉米、紅薯……「想吃啥就種啥」。
在「共享菜地」一頭還豎起了高高的攝像頭,這意味著不管「主人」在哪裡,都能通過手機遠程觀看菜地的生長情況。甚至遠程一鍵就可以完成線下菜地的澆水、施肥等功能。收穫的季節到了,這些不打任何農藥化肥的放心蔬菜瓜果了就直接快遞到了「主人」家。
「共享菜地」自2019年上線以來,已有近百塊菜地被認購。既讓東源村閒置的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當地農民也有了活干。
這不,陳菊蓮的另一份活計,就是共享菜地的「種植主管」。她現在的身份也不單單是農民了,而是東之仙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
原來,東源村靠近莽山旅遊圈,東源村連接莽山的公路通車之後,從村裡到莽山東門只需十幾分鐘,而且全是6米寬的優質公路。2018年,在湖南中煙扶貧工作隊的多方牽頭努力下,宜章東之仙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省湖南郴州商會,及中國聯合創投產業基金公司進駐東源,打造集全域旅遊觀光體驗、農業體驗、民宿體驗、養生度假於一體的開放式、共享式、多元化的「智慧農場」綜合體項目。
「共享菜地」是東源村「智慧農場」項目的主打品牌之一,同步進行的第一期2000萬的精品共享民宿投資也全面啟動。過去荒草叢生的院落變成鮮花怒放的庭院,11套危房被重新修葺,搖身變成精緻時尚的現代民宿。
隨著項目的建設,東源村裡像陳菊蓮一樣的20多位村民成為了東之仙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他們不僅按月有工資拿,公司還送他們到廣州、長沙等地進行培訓,陳菊蓮坦言:「這是以前做夢都想不到事,是中煙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後才有了這樣機會!」
高山茶廠,她的幸福生活夢圓了
今年30歲的東源村村民李聞由衷的感覺,她和丈夫鄺載明這兩年「挺走運的」。兩口子原來在廣州一家工廠打工,雖然辛苦,但一個月也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兩年前,跟他熟識的同鄉譚明貴邀他回來一起開茶廠。譚明貴以前是煤礦老闆,響應政府從「出山辦廠」到「上山種茶」的號召,在位於國家森林公園莽山自然生態保護區內的「三仙墩」,盤下了數千畝土地種茶葉。
仙峰茶廠員工李聞(左)、鄺載明夫婦。
鄺載明得到邀約時,妻子李聞正好懷孕了,家裡老人也需要照顧,夫妻倆既抱著幾分期待又有著些許無奈地回到了老家。
譚明貴的有機茶廠開在了東源村海拔800米的高山上,氣候和土壤確實非常適合種植茶葉。但茶山山路崎嶇,僱請老鄉上山採茶和送貨下山都非常不方便,再加上他們不會對茶葉進行品牌包裝,所以,茶廠的茶葉銷量一直「不溫不火」。李聞和丈夫鄺載明都在茶廠幫忙,鄺載明還是股東之一,這幾年茶廠低迷的銷量讓夫妻倆一直憂心忡忡。
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湖南中煙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後,看準了茶葉種植生產對東源村迅速脫貧致富拉動促進的廣闊前景。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一條從山腳延伸到茶廠的盤山水泥路被拉通,阻礙發展的交通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扶貧工作隊同時還請來了湖南茶葉學會肖力爭教授,湖南農大茶學系朱旗、沈程文教授組成的科研團隊進行專業指導,有了他們的護航,茶廠運用傳統手工與現代先進技術相結合的制茶工藝,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優良,開發出的「莽仙沁」茶葉屢獲大獎。
現在,茶園面積達到2600畝,2018年產茶葉15噸,2019年春節前後便已售罄。
東源村裡從事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銷售的村民最多時近400人。茶廠對接的扶貧貧困戶96戶已全部脫貧,帶動周邊11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茶葉種植成為了東源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被列入湖南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
如今,李聞一家人工作、生活都在茶園,60多歲的父母還能幫忙帶小孩,李聞感覺很幸福。「現在一家人在一起,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經濟條件也不錯,所以說我們很幸運,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
「小而美」品牌,她找到生態發展致富路
養鵝戶范仰寬。
村民吳直英、范仰寬小倆口是村裡遠近聞名的養鵝大戶,每年都要養上1500多隻鵝。往年因為缺水,鵝苗生存環境惡劣,品質和品相都不好,加上交通不發達,大鵝要賣出去也頗費周折。今年是他們養鵝的第四個年頭,也是他們感到最為輕鬆的一年。今年以來,吳直英家的鵝不僅價格不斷上漲,銷路廣開,節假日還供不應求。
吳直英回憶,變化始於 2018 年 3 月,湖南中煙扶貧工作隊正式入駐東源村,自此村裡開始熱火朝天地搞建設,處處通公路、架電線、修房子。「以前,家門口沒條像樣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隊來了以後,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以後運鵝、運飼料什麼的就方便多了。對了,山坡上的鵝廠接上自來水管,咱們的鄉村鵝也能飲上自來水啦。」 吳直英喜滋滋地說。
湖南中煙黨組書記、總經理盧平到吳直英、范仰寬家裡走訪,詳細了解他的家庭背景、經濟來源等情況,與他們結成幫扶對子,為他們想增收法子,尋脫貧路子。有感於品牌的重要性,盧平建議范仰寬的鵝打造成「小而美」的綠色生態品牌,並為品牌起名「東源鵝」。
扶貧工作隊還給吳直英、范仰寬指出了一條生態發展的致富之路。「工作隊鼓勵我既養鵝又種上些好果子。鵝吃草吃蟲,鵝糞又是現成的有機肥,等土地肥了再種些鷹嘴桃、雪梨,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說起這些年的變化,吳直英激動不已。在工作隊的幫扶下,她們找到了一條生態發展的致富之路。
「品牌英雄聯盟」各顯神通
產業富村的項目在東源村逐步打開了局面,接下來如何廣開銷路就成了當務之急。湖南中煙扶貧工作隊積極探索以「品牌英雄聯盟」的方式構建全社會參與的扶貧大格局,在湖南中煙的牽頭下,「品牌英雄聯盟」很快吸引了更多企業參與東源村扶貧——拓維信息、步步高集團、上海煙機、浦發銀行、中聯天地、深圳中聯創投、中科院華南植物所等企業共同參與東源扶貧。大家都從自己更為擅長的領域切入,為扶貧東源村點亮心燈,送來溫度。其中,中聯天地、深圳中聯創投基金分別成立宜章分公司,直接對接東源的扶貧產業;中科院華南植物所在東源掛牌試驗基地;東源村的「莽仙沁」茶葉在步步高梅溪湖超市上架……
「美麗東源」電商平台農副產品的線下展示專櫃。
隨後,扶貧隊又將有機茶葉、煙葉的種植面積繼續有序擴大,發揮1000畝油茶基地與共享雞場的生態優勢,通過電商平台,將這裡的紫米、高山冷水米、功能型蔬菜、富硒土雞、土鵝、黃金蛋等全部展示出來,為致富再添一股勁。2018年,扶貧隊在東源村實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6大類36個幫扶項目建設,「兩茶一葉+網際網路+旅遊」的2111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村集體經濟從2017年的2萬元達到了2018年的21.8萬元,東源村通過省、市、縣三級驗收,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的目標。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湖南中煙扶貧工作隊隊長曹興洪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爭取要在未來幾年把東源村打造成「共享小鎮、茶葉小鎮、紅色小鎮、民宿小鎮和網際網路小鎮」為一體的美麗村莊,扶貧並非一時之功,而是要打造「永不離開的扶貧工作隊」。
編輯:依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XAt9m4BMH2_cNUgz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