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紅樓夢》的人多半也讀過《西廂記》,這部作品在《紅樓夢》當中被多次提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廂記》其實也是對唐代的一本傳奇小說進行改編的,而這部小說便是《鶯鶯傳》。《鶯鶯傳》的作者叫元稹,這是一個十分出色的文人,在當時名氣不輸白居易,二人堪稱唐朝詩人CP,而現如今,卻鮮有人知。
元稹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的後裔,漢化後單姓為元,其家族也算是個名門望族,世代為官,久居洛陽。可惜的是,到了元稹父親元寬這一代,元家的家產已經被敗的差不多了,而元寬更是在元稹八歲時便撒手人寰,留下一對孤兒寡母。
元稹的母親鄭氏出生書香門第,因此她深知讀書的重要性,雖然日子過得很艱苦,但鄭氏一直在督促元稹讀書,元稹雖不算天資聰穎,但多年苦學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公元793年,時年十五歲的元稹參加明經科考試,一戰告捷,成功及第,雖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但能以十五歲的年齡考上明經,在整個唐朝也是頗為罕見的。考取功名後,元稹本以為自己可以做官賺錢補貼家用,令母親不再那麼操勞。但現實卻無比殘酷,由於當時元稹年齡過小,所以朝廷並沒有給元稹分配任何職務,元稹便在京城閒了下來。
但閒下來不等於不學,元稹在這段時間內瘋狂讀書,他從京城找到了許多先前家鄉沒有的書,並結交了不少名人,充實著自己,也正是這一段紮實的基礎,令元稹後來能寫出《鶯鶯傳》這樣的佳作。
公元803年,元稹再次參加科舉,二十四歲的他跟白居易一起金榜題名,而這也是他跟白居易一生之緣的開始。白居易比元稹年長八歲,常言三歲一個代溝,但二人之間詩歌理論相同,秉性相同,因此很快成為了摯友,雙方經常一起討論一些文學問題,於是世人便稱其二人為「元白」。
後來,白居易跟元稹去了不同的地方當官,但雙方的感情卻一直都在,他們經常會通過書信往來,有時也會寫詩來思念對方。比如說白居易曾去慈恩寺遊玩,途中突然想到了元稹,不由感傷萬千,於是提筆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後兩句如此寫道:「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當日到梁州。」
巧的是,當天元稹也在想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的晚上寫下了《梁州夢》,前兩句是這樣的:「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當時可沒有手機,雙方能如此巧合,只能令人感慨一句真是心有靈犀。
而且元稹跟白居易一樣,他們的仕途都十分的跌宕起伏,雙方經常被貶,而這時他們便會互相寫詩來問候,白居易毫不吝嗇自己對元稹的評價,曾如此說道:「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更巧的是,雙方還都有自己的初戀情人,白居易的初戀情人叫湘靈,白居易為了她多年不娶,對其念念不忘,寫下了《長相思》,《寄湘靈》等多篇佳作來懷念湘靈,甚至有些學者認為《長恨歌》當中雖寫楊貴妃,但也變相表達了白居易對湘靈的讚美以及思念。
而元稹也有個初戀情人,叫崔氏,元稹在娶正妻韋氏之前便跟崔氏交好,但由於種種原因,雙方沒能走到一起,所以最後元稹提筆創作出了一篇佳作,正是《鶯鶯傳》,魯迅評價為:「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WFdE3EBrZ4kL1ViQe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