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乍一看不起眼。但準確的描述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這句話看起來簡單,卻蘊含了教育的關鍵智慧。
籃裝滿則溢,燈照亮無際。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打開自發探索人生可能性的大門,而非施壓和強塞父母思想的工具。
講一個身邊的真事。
有一對父母,因為孩子凱凱小時候生過一場病,治療和調養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恢復健康。從那次以後,他們覺得凱凱對他們太重要。為了保證凱凱的健康成長,父母對他衣食住行的管控到甚至有些極端。
因為怕凱凱感冒,平時給他穿的比別的孩子都厚。因為怕對孩子腸胃不好,飲料不讓喝,冰淇淋更別想了,零食家裡幾乎不給買,買也只給買一些家長眼中的健康零食,比如核桃大棗之類的。
看著別的小朋友吃,凱凱眼饞也不敢跟爸媽說,從小吃零食的慾望被壓抑。
為了教育凱凱成為一個優秀人才,他的日常行為也被父母嚴格管理。要做什麼,什麼時間做,都由父母規定的異常細緻。
孩子基本上沒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唯一能做的只有服從。
說教是這個家庭使用最多的教育方法。家裡最常見的場景就是父母滔滔不絕,孩子低頭不語。
上小學之後,凱凱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
他一有機會拿到錢,就偷偷買各種父母不讓吃的零食。有一次拿到的錢多一些,竟然全部拿去超市花光,買了一堆膨化食品和冰淇淋,一口氣都吃光,大概是吃的太雜,引起腸胃炎,然後上吐下瀉的被送去醫院。
在學校里,凱凱的注意力總是集中不了。上課坐不住,作業寫不完,就連考試都常常寫一半就不想寫交卷了。
老師找家長,家長罵孩子。回來繼續說教,告訴他好好學習的大道理。
罵久了,罵疲了。孩子無所謂了,家長也不抱希望了。
現在凱凱已從初中輟學。有抑鬱症狀。父母現在不敢再說教他了,或者說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家裡整日的沉默透著無法溝通的尷尬。凱凱對說教特別反感,有時還會情緒崩潰。
在這個真實的故事裡,孩子思想的籃子日復一日被父母的想法和要求裝的滿滿當當。孩子早已經不是自己,而是父母意志的垃圾桶。
小到吃一口零食、穿一件衣服,大到該怎麼做人做事,完全取決於父母的喜好。
然而,孩子的意志再弱小,也是孩子的意志。家長的意志再強大,也是家長的意志。硬要強壓,也許剛開始,弱小的一方還可以被壓制。當弱小的逐漸增強,強大的無法再繼續蒙蔽和統治弱小的,總有一天孩子的內心會硝煙四起,痛苦煎熬。
此時心中籃子承載的,不止是一個想法一種聲音,而是父母想法和孩子想法在籃子有限的空間裡打起了架,孩子心裡一方面覺得應該聽父母的,一方面又無法迴避內心真實的感受。
籃子終於再也盛不下兩股龐大力量的撕扯,開始崩壞。
當教育成為不斷往籃子裡堆砌父母想法和要求的工具,崩壞是必然的結果。
燈的光線是開放的,無論在哪個空間裡,都能把這個空間完整的照亮。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亦是如此。
你的孩子,有獨特的性格,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你要做的,是照亮他。用你的尊重和愛。
孩子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居高臨下,指點江山的上級。而是全心全意愛他的爸爸和媽媽。
你的愛和尊重,是在允許孩子真實感受自己的想法,看到自己的特質,有勇氣選擇自己的人生。
一直認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幫助,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和平台發現自己擅長的事,並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獲得良好的教育,發揮和延展長處,實現人生價值。
你以為你做的只是簡單的愛他,卻不知你同時在滋養他的土壤,成就他的繁茂。
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多是不懂愛造成的傷害。
做打開孩子視野和眼界的門,而不做捆綁孩子手腳的繩;做照亮孩子生命的燈,而不做往孩子籃子裡強塞意志的手;給孩子溫柔和堅定,而不給孩子高壓和強迫。
教育的本質,很簡單。
把籃子放下,把燈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