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其實從孩子一出生,從父母給予孩子第一次親吻、第一個擁抱時,便已開始。性成長與孩子的自我成長密切相關,並且對他未來親密關係的建立產生深刻影響。到底應該什麼時候開啟對孩子的性教育呢?一起來看看日本、新加坡、美國、荷蘭、瑞典、芬蘭、英國……都是怎麼做的吧!
1、幼兒園利用游泳課進行性別教育
在日本,幼兒園通常要開設游泳課,老師們會在此時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通常會問:「男孩子與女孩子什麼地方不一樣?」孩子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尿尿的地方不一樣」「男生有小雞雞,女生沒有」。老師會抓住這些時機,讓孩子適當地理解男女性別的不同,學會尊重對方的身體。這些對孩子健康性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
2、從小學到高中的性教育課程。
日本文部科學省出版的小學第一冊《衛生》教科書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體和性器官圖。小學每年有1~2個小時的講座,內容是男女之間身體的區別、月經和懷孕的原理等;初中每年也有1~2小時的講座,呼籲學生不要進行危險的性行為,學生還可以學到避孕和性病知識;高中的體育保健課和家庭生活課里有性教育的課程,內容涉及避孕、流產、性病和倫理道德方面。雖然家長也會向孩子講一些相關知識,但日本學生的性知識主要從學校獲得。
4歲小孩也要學習性知識
一份由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部、教育部、非政府組織以及教育家等聯合起草的關於全國性教育的建議書獲得馬來西亞內閣通過,性教育成為學校的科目之一,可讓小至4歲的學生也學習性知識。學生將在性教育科目中學習人文發展、兩性關係、婚姻與家庭、溝通技巧以及安全的性行為。
1、性別教育從內衣開始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廁所是分男女的。和美國一樣,廁所的設施也是按男女廁所而設,只是縮小版的而已。但新加坡的性別教育更側重生活,尤其是內衣。從嬰幼兒開始,無論是內衣還是外裝,都是分男女款的,很多裹著尿布的男嬰兒,已經穿著非常正規的男裝三角褲,目的是讓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男孩。
2、小學和中學的多媒體性教育教材
新加坡計劃生育協會為青少年制訂了一系列性教育方案,其重心放在嚴格控制性行為、性年齡,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加坡教育部制訂了一個系統的性教育方案,為中學低年級學生設計了一整套多媒體性教育教材《成長歲月系列》,分別適用於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學生。
1、幼兒園的第一課是分辨廁所
美國所有幼兒託管機構,廁所都是分男女的。幼兒到園的第一課便是認識廁所。孩子上廁所時老師就會提醒他們別走錯了。在一個扎著小辮子女孩坐廁姿勢圖案,和一個男孩坐廁姿勢圖案的標誌下,孩子們分門進出。廁所里的設施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設計,只不過是小尺寸的而已。不僅如此,有的女廁所的牆、瓷磚還用粉紅色,男廁所則用淺灰色。但孩子是好奇的,如果男孩跑到女廁所探個究竟,老師一般不批評,只是問他們看清楚有什麼不一樣沒有。
2、「禁慾教育」
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性道德等知識,初中階段講生育過程、性成熟、性約束等,高中階段講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戀、性病、賣淫現象、性變態等,並向學生髮放保險套。
最近幾年,全美有1/3的學校增加了禁慾教育,提倡將性行為推遲到婚後,並告訴學生實行安全性行為的做法。有一些學校還提供在何處可獲得控制生育器具或如何使用保險套的資訊。現在全美14個城市的32所公立學校中都建有性諮詢室,回答諮詢的也是孩子,其內容對教師和父母都保密。
「最開放、最安全」的荷蘭性態度
荷蘭人開放的性態度給全世界留下過深刻印象,然而,荷蘭擁有歐洲國家最低的青少年懷孕比率。在荷蘭,孩子6歲進小學時就開始接受性教育。荷蘭的教育專家認為,對青少年甚至兒童開展早期性教育,可以讓青少年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至於因為一時的性衝動或對性的某種無知而做出令自己後悔終生的憾事。
世界性教育的典範
瑞典的性教育亦稱「避孕教育」,是世界性教育的典範,其早期學校性教育是國際公認的青春期教育成功模式之一。瑞典對7歲以上孩子進行性教育,內容是傳授妊娠與生育知識,中學講授生理與身體機能知識,到大學則把重點放在戀愛、避孕與人際關係處理上。瑞典還通過電視實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長難以啟齒談性的局面。這樣的教育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極低,20歲以下女孩子懷孕生育的情況幾乎沒有,墮胎率超低,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斷下降。
幼兒園就有性教育圖書
在芬蘭連幼兒園也有正式的性教育圖書,一面加強性道德教育,一面從性保健出發進行性知識教育。芬蘭有本性教育書——《我們的身體》,家長可以像講《格林童話》那樣每天講一段,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5歲必須開始性教育
英國法律規定,必須對5歲的兒童開始進行性教育。在西歐國家中,英國青少年懷孕率高居榜首。英國政府為此要求所有學校必須將性教育課列為必修課:從孩子5歲起就要教給他們關於身體部位,男孩、女孩的不同,以及「孩子是怎麼來的」這樣的基本知識。
處於7~11歲的兒童將在課堂上被教授:他們的身體在進入青春期後會發生哪些變化,精子和卵子如何產生,以及人「自相愛時和在愉快的戀愛中的舉動」等。
從11歲開始,小學生就該學習避孕、懷孕以及包括愛滋病在內的性傳播疾病等方面的知識,大人該鼓勵他們討論關於性取向、同性戀和情愛關係等話題。課堂上,老師還該鼓起勇氣向孩子們提問:「表達性關係有哪些不同方式,哪些性行為有傳播疾病和懷孕的風險?」
處於11~1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學習孕婦的不同選擇,包括留下孩子、流產和送人收養等。在初中結束之前,他們還將接受「為人父母技巧」科目的培訓,要讓他們具有組成確定家庭的素質。
最後想問一下各位家長,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啟蒙了嗎?都是如何做的?歡迎大家評論區和我們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