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蜀:古龍窯,紫砂一廠

2019-07-14     步進歷史



宜興的古龍窯。已經修繕一新了。周圍的民房也好像綁著古龍窯的光輝也出新了。



古龍窯處於丁山前墅村。該龍窯利用自然山坡建成,遠遠望去,像一條蜿蜒而上的巨龍。這座古龍窯頭北尾南,長約50米,窯身內壁以耐火磚砌成拱形,外壁由石塊和太湖邊上特有的白土構成,窯身左右設投柴孔42對,該洞是投放燃料和觀察火焰溫度的窗口。燒成溫度在1150攝氏度左右。西側設裝窯用的壺口5個,是窯工進出取放陶製品的通道,窯身上方建有窯棚,花崗石柱,上覆以木質梁架及小板瓦。燃料主要為煤、松、竹枝等。



前墅龍窯是燒制紫砂器皿時間最長,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龍窯,現在主要燒制壺、盆、罐、瓮等一些粗陶日用品。龍窯的「龍脊」上堆著厚厚的竹枝。



千百年來,龍窯燒成完全依靠松枝和竹枝作為燃料,這確保了陶器的品質和個性。這種呈32度斜坡的龍窯,它的燒制原理是可以讓火自下而上自然升溫的,非常節能。窯尾還在燒著,窯頭就可以出窯了,出空的窯位又放入新的泥坯,利用餘熱進行乾燥加熱。



宜興前墅古龍窯創燒於明代,延燒至今,是宜興地區目前仍以傳統方法燒造陶瓷的唯一一座古龍窯,被稱為宜興最後的活龍窯。



據悉,國內目前僅存兩座還在燒制陶瓷品的明代古窯,一處是廣東佛山石灣的「南風古灶」,另一處就是宜興丁山的前墅古龍窯,如今該窯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前墅龍窯薪火不熄,漸漸引起人們的興趣,也引起宜興市文物部門關注。1970年古龍窯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各級政府重視。宜興市文物部門為使這座全國罕見、尚在生產的古龍窯保持它特有的古風古貌,準備撥專款進一步進行修繕。大家正做著種種努力讓龍窯的生命繼續延長。



龍窯一般依山傍水,緊靠山腳,就勢而築,與地平線約成10~15度坡度。龍窯主體是圓柱形窯腔,用窯磚圍拱而成,外面塗上泥巴,兩側相隔約70-75厘米,一般長30~80米。窯腔兩側有數十對圓洞,俗稱「鱗眼洞」,用了來投放鬆枝等燃料。



點火燒窯時把松枝等燃料由下向上,投入鱗眼洞內燃燒十多個小時。梢好一段,塞上一洞,待全部梢到,將洞全部封好,等待開窯。裡面殘留著燒壞的花盆。等下一窯的時候清理乾淨。



工人們正在繁忙的運送著花盆。好像都是老人在維持這個龍窯的發展。更多的青壯年都選擇做壺,做生意等。。。龍窯的傳承需要年輕人。。。。



這又是將要發到哪裡的花棚。堆放有序。



門口的盤龍花瓶可能敘說龍窯的傳奇。由於花瓶好像有點燒歪了。假如正的話。估計早就被人搬走了。。。真正的"大拇指的藝術"



第二站,紫砂一廠。當然有一廠,也有二廠。兩個廠就在隔壁。以前是國營單位。一廠做茶壺。二廠做花盆或者雜件。兩個廠培養的大師級的人物數不勝數。。。。



老一廠是原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的簡稱,建於1955年,由吳雲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顧景州、蔣蓉七大老藝人集中當時民間制壺和陶刻的紫砂藝人一起成立的,歷時40餘年,培養了大批紫砂國大師、省大師、省名人和高級工藝美術師,創作製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層出不窮,可謂幾百年來紫砂最輝煌的時期,直到1997年結束國營改制為民營。



進門兩把郵票上的紫砂壺。四足方壺,現藏上海博物館。壺腹刻銘:「且飲且讀,不過滿腹。為禹同道兄,遠。」這是陳鳴遠的代表作品。陳鳴遠,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是繼供春、時大彬之後成就最高的壺藝大師,被譽為「清代砂藝第一名手」,時人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他的作品構思脫俗,富於創新,多以自然形體入壺,是「花貨」類的宗師。

提璧壺,因其壺蓋面似玉璧而得名,是當代紫砂茗壺一絕。此壺是顧景舟畢生的經典之作,曾經多次製作、修改壺器造型。顧景舟(1915-1996),亦名顧景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可說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他的「大石瓢」曾拍出1232萬元的高價,保持著紫砂壺拍賣的最高紀錄。



國營遺蹟,」展銷廳「裡面各種各樣的壺都有。魚龍混雜。當然,肯定不是國營的了。。。



紫砂博物館,我沒上樓。感覺根本不是博物館。就像各大師的工作室。各大師的徒子徒孫的茶壺都在裡面。



謝曼倫的。。。因為主人已經前幾年駕鶴西去了。裡面一樓的壺琳琅滿目。各種價位的都有。因為私人底盤。不能拍照。所以我也沒好意思舉起相機。。。。



這個是在顧紹陪老師的私人藝術拍的。因為就在謝的對面。一進門的右邊。因為裡面有小孩。可能氣氛比較輕鬆。我舉起相機拍了一張。這個地方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各種紫砂壺都明碼標價。當然還是可以砍價的。別的茶壺店都是什麼人來開什麼價。。。哎。。。。水深啊。。。。



以前的廠區都被分割成各種各樣的工作室的。當然租金還是蠻貴的。各種招牌。各種裝修。。。完全的商業化了。。。



老樓在敘說著一廠的傳奇。西面的新開發的工作室。完全就是一股商業化的地產樓盤。租金多少。多少一平方。幾個人租一個工作室的。當然裡面豪車還是蠻多的。。。



以前的廠房。都被分割了。一廠的地方根本不愁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rYEmwBmyVoG_1ZvB7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