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置換現狀

2019-05-06     杏林幫

作者:周新華 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

髖關節置換術是用人工髖關節置換所有或部分髖關節以重建關節運動功能的一種修復手術。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矯正畸形,重建一個穩定的關節而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髖關節中,髖臼位於盆骨處,呈碗狀,將球狀的股骨頭緊密收容於內。正常人的髖關節,股骨頭和髖臼表面被軟骨均勻覆蓋,其表面光滑,無神經覆蓋,可靈活順暢活動。

左圖:正常髖關節 右圖:患病的髖關節


全髖關節置換大概過程

全髖關節置換術就是通過手術置換髖關節內損壞的骨質。醫生沿著患側髖關節作一個切口,暴露髖關節,切除股骨頭和磨挫髖關節窩。然後將金屬髖臼和金屬股骨炳分別置入髖臼和股骨髓腔,最後裝上人工股骨頭(有金屬頭和陶瓷頭兩種,一般是陶瓷的)。最後將切開的關節囊、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復位縫合,關閉切口。

人工髖關節全髖置換示意圖


什麼樣情況下需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呢?

臨床中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可用於治療原發性或繼發性骨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血友病等造成的髖關節病變;股骨頸骨折;髖臼發育不良及股骨頭壞死等疾病導致的關節受損。目前比較多的是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髖臼發育不良及老年人股骨頸骨折。

年齡對置換的影響

對於成年人來說,臨床上是根據髖關節病變的嚴重程度、疼痛程度、關節活動度以及患者的要求來決定是否手術。年齡作為參考。由於人工關節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因此在可做可不做的情況下,一般建議不做。

髖關節假體材料的選擇

髖關節負重介面對假體材料的要求較高,主要特點包括:低摩擦係數、產生的磨損顆粒少、磨損顆粒引發的組織反應小以及允許充分的液膜潤滑等。過去近 20 年裡,隨著生物材料和製作工藝的不斷進步完善,更好的金屬材料、耐磨的高交聯聚乙烯及新型生物陶瓷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關節外科的整體治療效果。目前已有的承重介面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硬對軟」的組合,金屬或陶瓷股骨頭對高交聯聚乙烯內襯;第二類是「硬對硬」的組合,相同的硬質材料互相作用,主要是指陶瓷股骨頭對陶瓷內襯。假體材料選擇的總體趨勢是,在年輕或活動量大的患者中,陶瓷對陶瓷或陶瓷對高交聯聚乙烯的組合正受到越來越多醫生的認可和推崇。

人工關節手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達到比較安全可靠的程度。國內外近年來在髖關節假體設計、新材料的應用、手術操作技術、併發症預防及處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現代的人工關節已經達到耐磨、耐用,在人體內不會發生排斥反應。大部分患者手術後恢復較好,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高。

專家簡介

周新華,男,博士,主任醫師,教授,擅長人工關節置換、股骨頭壞死、髖膝踝等關節骨性關節炎、髖臼發育不良等。現任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醫師。中華志願者協會醫療專家志願者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及北京等省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項目評審專家。中國抗衰老促進會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學人文》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委員,《當代醫學》、《醫學綜述》等雜誌編委。多本雜誌的審稿專家。曾到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波、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學習。2016年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評選為「人民好醫生」,2017年參加組建的全國社區醫療服務志願團被中央文明辦與國家衛計委評為首屆「中國好醫生」稱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ZYDmwBmyVoG_1ZWK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