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灝明:我不再是我,我依舊是我

2019-09-22     麥穗小魚

文/麥穗小魚

題記:

人生就像一場夢,夢醒時分,有的人再也回不到從前。

從風光無限的頂峰,跌入布滿荊棘的谷底,再絕地反彈。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如若拍成電影定是精彩紛呈。

大幕拉開,音樂響起。

故事的主角映入眼帘,這個人就是——俞灝明。

01/「國民弟弟」——俞灝明

2007年,承載著我們太多青春與歡笑的《快樂男聲》,迎來了一個眼睛清澈,笑容甜蜜的廣東大男孩。

「各位評委好,我叫俞灝明,我走的是偶像派路線。」

這是他的開場白,不做作,不掩飾。

純凈的像內蒙古夏夜的天空,可愛又乖巧。

於是,粉絲們都親切的稱他為「國民弟弟」。

與陳楚生,張傑,王錚亮這樣的實力唱將同台廝殺,他毫不露怯,陽光而自然的表演為他贏得了全國六強的好成績。

《快男》一結束,他便和天娛簽約,很快就發行了自己的第一支單曲。緊接著,又以男主角的身份主演了人生第一場電影《樂火男孩》。

命運之神好像對他特別眷顧,似乎榮耀,掌聲,成績…,所有的一切一切對他來說都毫不費力。

那個夏天,他紅了,紅的這麼徹底!

去經紀公司報道,剛下飛機,就有無數的粉絲來接機;

走在路上,也要學著明星們把自己捂的結結實實,否則,一定會被少女們狂追。

他第一次嘗到了紅的滋味,也觸摸到了從小便有的明星夢。

在那個瘋狂造星和追星的年代,長得帥有人喜歡,會唱歌有人喜歡,會跳舞有人喜歡,會主持會演戲當然更有人追捧。

慶幸的是,以上優點俞灝明統統都具備。

離開快男的舞台,他不僅在《舞動奇蹟》中一舉奪魁。還加盟了《天天向上》,做起了主持人。

俞灝明的爆紅讓很多人羨慕嫉妒,甚至恨。為什麼偏偏走紅的就是他?為什麼他就可以紅的那麼輕而易舉?

帶著人們的不解和嫉妒,他又參演了《一起來看流星雨》。

這部劇當時是火爆的一塌糊塗,自開播以來,收視一路飆升,不僅穩居全國同時段冠軍,也造就了包括俞灝明在內的一眾人氣新星。

至此,他的事業全面開花。

人氣,風頭無兩如日中天。

如果,用一個詞去形容他的前半生,唯有順利!

連他自己都說:「一切順利的不可思議,歲月靜好。」

02/睡時晴空萬里,醒後傾盆大雨

然而,命運好像偏偏要給這個陽光而又純粹的大男孩作對。當他認為歲月靜好,人生就這樣持續走高的氣候,一場意外發生了。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他也應該會像張傑一樣,帥帥的。或許,也該結婚生子了吧。

那場大火奪去了他帥帥的容顏,也把他的所有美好化為灰燼!

他初次登台所說的那句「我走的是偶像派路線」似乎成了最大的笑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顏值不在,偶像何談?

面子上的痛苦似乎還可以忍受,到心裏面的痛苦讓他幾近崩潰。

所有的美好戛然而止,所有的幻想一如泡沫。鎂光燈暗了下來,掌聲和尖叫從此不在,生活里只剩下繁花落盡的現實和不得不面對的痛苦。

所有的難熬,都被拉長了,放大了,加倍折磨他。這一切來的太快,快得他都沒來得及哭,生活便糟糕到了極點。

漫長的康復過程,讓他變得日益消極。他屏蔽了外界的一切信息,隨便把自己也「鎖」了起來,不想見任何人,更不想傾訴。

他第一次真切體會到了什麼叫有苦難言,就像他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一夜爆紅一樣,轉換之間,讓他措不及防。

仿佛睡時是晴空萬里,醒後卻是傾盆大雨

失望的人才會到處尋醫問藥,絕望的人只會選擇沉默。

為了幫助俞灝明儘快康復,爸媽決定讓他去洛杉磯休養。其實,主要是想讓他遠離國內嘈雜的聲音。

在那裡,他孤獨的內心打開了缺口,消極的情緒得到了改善。開始慢慢變得願意與別人接觸,也變得不再那麼牴觸這個世界。

慢慢的,他明白了「被故事選中,沒資格懵懂。」嘆息過,還要繼續往前走。

他也堅定:能真正救他的,唯有自己。

03/如果痛是一種形容,我會倔強到最終

於是,在燒傷後800天,湖南衛視的跨年演唱會上,他再次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里。那一首自己作詞作曲的《其實我還好》,讓無數人瞬間淚崩。感動了何炅和謝娜,也感動了自己。

這首歌是他傷後成長心路的真實寫照,經歷了傷創與坎途的俞灝明以更成熟的姿態微笑歸來。一如歌詞里的那句「如果痛是一種形容,我也會倔強到最終。」

他用歌聲告訴大家,總有一天我們會再次相逢!

似乎,這次並無久別的相逢,讓他透支了太多。沒有了以往的自信,也沒有了以往的從容。

面對閃爍的鎂光燈和「槍炮林立」的話筒,他想躲閃,卻無能為力。鎂光燈照亮了他臉上的傷疤,話筒放大了他內心的苦痛。

錐心刺骨的事情就接踵而至,就像你以為「萬事俱備」,可「東風」就是不吹!

有人說他太醜了,看起來像老了10歲;有人說他是過氣的明星,即使復出再也站不起來了。

世俗好像從來不會顧及任何人的顏面,無論你是誰!

復出後,俞灝明還要回到那個毀掉他一生的,讓他痛苦不堪想忘卻忘不掉的地方,接著拍《愛在春天》。

每一幕都是痛苦的回憶,都讓他受傷的毛孔向外滲著血,撕心的疼。但是,他還是隱忍著,把戲拍完了。

在《愛在春天》發布會的那天,主辦方竟把他當時事故的視頻直接搬上了大螢幕,一遍一遍地放著,一遍一遍地往俞灝明的傷口上撒鹽。

從他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當時的心境又多痛!眼中強忍著淚水,心裡早已大雨滂沱。

無數的鏡頭伸到他的面前,對著他的臉,放大他的傷疤,使勁「咔碴咔碴」。

既悲涼又諷刺。沒有人真正關心他,人們只在乎喧囂和流量。

他沒有抱怨劇組,沒有抱怨導演,沒有抱怨主辦方。他甚至鼓起了掌,這掌聲里有對自己的鼓勵,也有對社會的原諒。

他從一個男孩,變成了一個男人。

男孩受傷了,需要憐憫,需要同情;而男人受了傷,他會勇敢面對,他會自己舔舐傷口。

媒體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焦點」,即使這個「焦點」讓你的心無比的劇痛。復出後所有的採訪,兜兜轉轉都會繞到那場大火上。他始終是禮貌平靜地回答,沒有任何不悅的神情,一遍遍地告訴所有人「我接受、我接受。」

他似乎在那一刻,又變成了讓人淚目的勵志偶像。粉絲提起他都是心疼,都是堅強,頗有幾分身殘志堅的意味。

看,世事就是這麼善變,人心就是這麼薄涼。

可以把你捧為偶像,可以把你很快遺忘,可以視你為勵志榜樣。

但他心裡明白,看似熱鬧的背後,其實是一地的悲涼。媒體和大眾們只是多了一個談資的對象,只是想窺視他這800天的是如何走出陰影,面對「殘破不堪」的自己的,順便加入一絲絲的同情。

故事總有說盡的一天,或許,那一天會來的很快。

當狂風刮過,捲走了覆蓋在他身上的「神秘感」,現實終究會回到尷尬的一面。

此時,他覺得不能再這樣被動地接受世人的「緬懷」。自己該醒醒了,該往前跨一步了,該輕輕地翻過那一頁,狠狠地面對以後的生活了。

一如,他在《其實我還好》里唱的一樣「如果狠是一種從容,我也不肯選擇被動。」

04/如果狠是一種從容,我也不肯選擇被動

記得,《一代宗師》里,宮二找馬三對決,替宮家清理門戶,馬三戰敗,癱倒在地,對宮二說:「宮家的東西,我還了。」

本要離開的章子怡(宮二)一字一句地說道:「把話說清楚了,不是你還的,是我自己拿回來的。」

這句話令人感慨萬分,為宮二的骨氣,還有體面淚濕眼角。

這是宮二的得體。

而俞灝明式的得體,是拒絕同情,用「狠勁」為自己贏得從容。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的努力。他一個勁地把自己拋給媒體,拋給觀眾,任由他們點評。他要用這種方式「逼」出一個從容的自己,得體的自己。

拍完《愛在春天》後,緊接著又拍了《翻手為雲覆手雨》、《把愛帶回家》、《父親的身份》、《神探亨特詹》、《海上牧雲記》......,短短几年間,他參與拍攝了近10部戲。

尤其是,2016年1月,俞灝明發布台下素顏紀錄片《我的靈魂沒有傷疤》,記錄他台下化妝、換衣、吃飯等活動,呈現自己生活中的面貌。

一個人如若敢於把自己最不願示人的一麵攤開了,或許才是他真的放下了。而只有真正的放下了過去,才有不斷前行的動力和勇氣。

而這些,俞灝明全都做到了。

他似乎刻意在用《我的靈魂沒有傷疤》告訴所有人,別再糾纏我的過去,但願你們能溫柔地目送。倘若不可以,我會憑自己的實力讓你們看到,帶著傷疤的俞灝明依然可以為自己贏得一片天。他要向人們證明,這掌聲不是因為你們的同情,而是我「鬥狠死磕」得到的。

於是,我們看到了2017年由他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收視率位列年度電視劇總榜第二,該劇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2017年度好劇。

劇中,他的表現無比驚艷。他賦予了杜老闆靈魂,杜明禮表面上斯斯文文,實則陰暗兇狠。俞灝明把人物情感拿捏的恰到好處,頗有老戲骨的風範。

上一秒還溫文爾雅,下一秒便暴跳如雷。在這部劇里,他所飾演的杜明禮,壞得令觀眾咬牙切齒,甚至有不少觀眾失去了理性,在網絡上發布了言語相當難聽的說辭。

有些網友的留言不僅令彈幕區不堪一看,甚至私信詛咒俞灝明,要他去死。其實,這些罵聲在暴露某些網友的膚淺認知之餘,也側面印證了俞灝明的演技。

只有演得好,把角色刻畫的足夠深刻,才會給觀眾很強的代入感,才會讓觀眾把演員當成劇中那個令人討厭的人。

為了深入角色,他除了不斷向老戲骨,前輩們請教之外,還苦練表演和台詞。沒有他戲份的時候,就在劇組給大家做做飯,揣摩別人的表演。

春節也拒絕了所有親朋好友的探望,一個人待在劇組保持那種獨自的冷情感,因為他不想破壞表演的節奏。

上天,不會辜負每一個與命運「死磕」的人。俞灝明的再次翻紅,深深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杜明禮和俞灝明的孤獨相互映襯,戲中他說:「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戲外於他而言,命運沒有殺死我,我便會再次強大給你看

當人們再次談論俞灝明時,可能就不再是以往那般略顯邊緣的「快男」,也不再是沒演技的「鮮肉演員」,而是一個演過「杜明禮」的好演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vy_X20BJleJMoPMjDpN.html